淳安县司法局主办

当前位置 淳安普法 >> 维权中心
睁大眼睛,千万别轻易汇钱——详解电话、短信的骗局和防范
2009-09-05

  今年5月20日上午9点钟左右,一位中年妇女急匆匆来到中国农业银行淳安县支行的营业大厅,哭哭啼啼地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帮忙给她汇一笔5000多元的款。这位中年妇女表示,是学校的老师打电话给她的,说她女儿出车祸被送往县医院治疗,急需用钱,让她马上把钱汇到指定账户上,其他事情由老师来安排,家人先不用到医院去。

  “不会是骗局吧?医院这么近,完全可以把钱直接带去,怎么可能要汇钱?另外,子女出事了,理应让父母马上赶去才对啊。”银行工作人员马上提醒这位妇女先不要急于汇款,打个电话问明情况。结果回拨后发现是公用电话,而到学校了解才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这才明白是遇到了骗子。

  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现代通信形式实施诈骗的例子越来越多,这让许多市民提心吊胆。日前,记者就此专门采访县公安局和千岛湖镇的几家银行,详细了解了一些情况。

银行 遇骗别慌张

  中国农业银行淳安县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手机、网络等实施诈骗,我们银行几年之前就发现了。比如,通过电话谎称对方小孩出事,要求把钱汇到某个银行的账户,再比如,谎称对方中奖,要求对方缴纳一定的税费、手续费等等。这些年来,我们银行的工作人员曾经劝阻许多受骗想要汇款的市民,但是随着诈骗形式的多样化,仍然有许多市民被骗来银行汇钱。”

  “能讲一个具体的例子吗?”记者问。

  “比如,现在有个新情况,就是施骗者喜欢冒充公安、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他人,谎称对方的银行账户被他人利用洗钱了,说此账户已经不安全,从而要求对方把钱转移到一个指定的‘安全’账户。”

  “虽然说这种骗术是简单可笑的,但是上当的人却并不少。那么,如果客户的账号遇到问题,银行的处理程序是如何的呢?”

  “从我们银行的操作程序来说,如果遇到涉及客户的重要事情,我们都会打电话请客户来银行现场办理、核对,绝对不可能在电话中要求客户把钱转移到其他账户。另外,银行对客户的账户安全保护是非常严密的,除了户主本人或户主委托他人办理相关业务外,只有法院、公安、检查院等机关有权依法对个人账户采取现场冻结、扣划等强制措施,其它人员是无权进行扣划的。所以客户应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有问题要多咨询相关银行的免费咨询电话,避免资金损失。”

  农行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在周边地区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在ATM取款机上被人做手脚的情况,虽然我县没有类似案件发生,但是银行部门早就未雨绸缪。比如,在每一个ATM存取款机上都安装了摄像头,输入密码的地方安装了挡板,对插卡口和出钞口进行了安全改装等等。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从账户安全角度上来说,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是,客户无意间泄露了自己的账户或密码信息,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所以,客户账号最好是设置复杂一点的密码,并且要把密码保护好,不要轻易相信各类不知出处的短信或电话。还有是客户在ATM机等自助设备上办理各项业务时,应加强密码输入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自己的资金安全。”

公安 做好“五点”可防范

  手机诈骗短信的最早版本是短信中奖之类的骗局,以手机短信中奖数万元为诱饵,诱骗收到短信的人领奖。在此过程中,骗子骗取手机持有者向他汇手续费、公证费、个人收入所得税,等等。这类骗局逐渐被人们识破后,骗子又以收费短信陷阱骗取他人的钱财,其手段是发一个问候短信或莫明其妙的暧昧短信,让收信人忍不住回一个短信或电话,只要收信人一回短信或电话,对方就会自动从收信人的手机中扣除数元或10多元的信息费用,此类短信后来也逐渐被人识破。

  在短信中直呼“爸爸”、“妈妈”,声称手机和钱包被偷,让“爸爸”汇数百元钱的短息骗局是最近才出现的诈骗形式,这种新的诈骗方式有着更大的欺骗性,也更容易让孩子在外的父母受骗。但是,对待这类诈骗,收到短信的人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如果真是儿女钱物被偷,他们都会直接打电话向父母求援,向父母说明被盗的原因;即使子女们只发一个短信向父母要钱,父母也可以反打一个电话过去,听一听是不是你儿女的声音,如果根本就不是你儿女的声音,或是对方不接电话,那一定是骗子。

  另外,还有犯罪嫌疑人会用一个颇为“大众化”的假名发送类似“我是某某,我的银行账号是xxxxxx,请速汇钱”的短信,骗取钱财。广东省广州市就破获过此类案件,嫌疑人詹某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敛财约80万元。受害者往往是正好有一笔债务要归还,收到短信就稀里糊涂地不核实对方的身份就朝陌生的账户里汇钱了。

  说起来,手机短信诈骗形式非常多,各种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广大市民该如何防范呢?

  日前记者就此咨询了我县公安部门。根据对短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特征的分析总结,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针对出现的莫名其妙的手机短信、手机电话、座机电话,要做到“五个不要”:

  一、不要轻信虚假信息,要用头脑来甄别。当不能辨别短信的真假时,要在第一时间拨打当地的114电话,查询当地的公证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真实的电话号码,这样便能分清短信的真假。注意:不要先拨打短信中所留的电话!

  二、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的诱惑。比如骗子先告诉你中奖,当你询问怎样领奖的时候,骗子就会让你先交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这确实合情合理,可是,为什么不简单地从奖金中扣除呢?交税也是到税务部门啊,你怎么知道你交钱的账号就是纳税账号呢?所谓“苍蝇不叮无缝鸡蛋”,受害人所以会上当受骗,归结起来,主要是因为其社会知识缺陷而让骗子“叮”上了。

  三、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以防受骗。打陌生人的电话会一步一步走进“连环陷阱”。不法分子多人结伙分别饰演不同身份,有时甚至一人就饰演多个身份,利用来电转移功能将多个电话接到一个电话上,通过反复通话,尽可能多地掌握被害人的个人资料、资金情况,伺机实施诈骗。

  四、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因为这些都会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五、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不法分子一般以“温馨”短信“友好”提醒开场,继而假冒银行、公安工作人员套取被害人的资金情况并给出“善意”建议,最后通过电话指导进行所谓的“加密安全”措施或借口而将钱转账进不法分子的账户里。(记者 方俊勇 通讯员 余世民)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