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视窗 > 名师讲坛
张云鹰:读书 教书 写书 以书为伴的教育人生
发布时间:2010-06-21 15:02:21
张云鹰:读书 教书 写书 以书为伴的教育人生

 

张云鹰与学生在一起。

    今年4月的一个周末,我在成都讲课,按照惯例最后留一刻钟的时间辩论。一个校长问:“你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从一名教研员转型为知名校长,主要是哪些因素铸就的?”我真诚地说:“我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状态,关键是我沿着自己规划的人生轨迹‘读书―教书―写书’三部曲成长自己。可以说,我的职业生涯是以书为证。”

    读书为我的人生涂上了底色,也让我毅然选择了当教师

    读书其实就是与作者约会,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悲伤着他们的悲伤。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时就读了高尔基的《母亲》。随后读了一系列的苏联小说,包括《乡村女教师》。从此,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这样的种子:人生不能虚度年华,要有所作为。应该说,是这些书为我的人生涂上了底色,也让我毅然选择了当教师,以后的不懈努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段享受天堂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那时没有现在名目繁多的教学参考、教学设计,1毛7分钱一本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成了我教育教学的指路明灯。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我心目中最高大的教育偶像。之后,赞可夫、夸美纽斯、布鲁纳、陶行知、蔡元培等知名教育家的书与我朝夕相处,度过了一个个黑夜和黎明,甚至幻想自己成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代的陶行知。我也常常自问:人为什么要读书?原来读书就是让人明理、激情、导行啊!后来,我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28岁当上了地级市语文教研员,更是深深体会到:读书是人生最合算的投资,是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

    其他人可以不读书,但校长、教师不能不读书

    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书的要求和选择是不同的。读书和交朋友很相似。因为兴趣爱好,读书自然就有了选择性,能够感染、影响自己的,能够超越、升华自己的,能够击中、激活自己的,就是首选。尤其是资讯相对发达的今天,书海无边,选择为上。精读几本一流的书,能聚集最有价值的信息,汇总、消化、整合、记忆一流的思想。当下,不少人读书的功利性很强,只看炒股、美容、养生之类的书,这就好比吃饭,吃的尽是零食,久而久之,人变得单薄了,枯萎了。我想,人还是需要主食支撑的,就像书是人的精神支柱。不管是刮风之夜,还是孤独时光,打开一本美妙的书,就会心存感激,就会让一切喧嚣归于平静。

    一次到一个相对落后地区给近两百人的校长班作培训,课前作了一个小测试。“一年内,能完整地读一本书的校长请举手。”结果寥寥无几,让人震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的阅读量连续6年走低,家庭年均消费图书才1.75本,是世界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是啊,校长、老师这个知识群体都不读书,何谈文明、文化之邦?其他人可以不读书,但校长、教师不能不读书啊!这使我想起2009年的春节,我的朋友刚好出版了一本新作《教育的陷阱》。除夕夜,我情不自禁地啃读起来。之后,全然不顾他在享受年夜的美好团聚,大发短信谈自己的感悟。事隔几天,我们相约继续探讨,那时才知道,小沈阳在春晚上一炮走红了。而一个教育家的走红,却需要一个漫长的人生历程。

    校长读书要带着目的,有的放矢,坚持手到、心到、身到

    当校长的8个年头,阅读速度在不断加快,由过去的每分钟阅读约200字,提高到300-500字,有时只挑选其中的精华阅读。身为校长的确有太多的会议需要参加,太多的检查需要迎接,太多的难题需要求解……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与书绝缘。我们不仅要读教育类的专业书,更要读文化类、哲理类的书,还要读企业类的书。读了《华为的世界》,才领悟任正非为什么要培养狼性人才;看了《张瑞敏如是说》,才明白他的用人之术;《第五项修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第二级台阶上散步》等,对我一个搞业务的人来说无疑拓展了管理之路。我还不定期地跟老师们分享《世界是平的》、《曾国藩:成大事的三种力量》等,因为每个人都要提升自己因时而变的自驱力、义无反顾的执行力、拓展大局的领导力,因为只有博览群书、博闻广识,才能永葆思维的青春活力。

    不可否认,计算机的空前普及,催生了我们新的阅读习惯,由此造就了快餐式的娱乐文化。而要求习惯电视、网络的人阅读印刷媒体,无疑是痛苦的。因为,书籍是与负责理智思考的左脑交流,需要全神贯注。而电视是与常处于休眠状态的右脑交流,不需要太多思考。因此,我常感惶恐,我们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阅读可能将被抛弃,担心美丽的阅读场景越来越少乃至逐渐消失。而我们的孩子呢?我们还能怎么理直气壮地去指责他们不读书呢?

    应该说,校长读书是要带着目的、有的放矢、全身心投入的,就是当今流行的说法“全息”读书。坚持手到:读书须动笔,坚持记笔记。也许是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我读书常喜欢摘录,写随笔。当校长几年下来,大大小小的笔记本满满地写了14本,数十万字。甚至交代儿子,一旦我有什么意外,让它们与我作伴一同上路。坚持心到:应该强调的是研究性阅读,读而不思犹如观而不察,如此就是“读书死、死读书”,说的都是别人的话,做的都是人家的主张。坚持身到:把读书学习与工作创新结合起来。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智慧,智商很高,情商很低。读书与工作两张皮,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知识迁移,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当校长要写两本书,一本是无字之书,另一本是有字之书

    今年6月4日,我上了一堂“开放式阅读教学”展示课,目的是构建一种以“写”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模式。教学反响还不错,我想,这源于大量的阅读滋养,源自在课堂上能及时捕捉信息,敏锐作出反应,渗透教学思想。8年前,我提出“读书的女人最美”这一响亮的口号,并告诫自己40岁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40岁以后用书籍装扮自己。毫不谦虚地说,大凡见过我的人,很难相信我有一个1.84米、大学毕业马上到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就读研究生的儿子。也许正是读书能丰盈自己、美丽自己的真实写照吧!

    阅读使人渊博,写作使人严谨。我常说,当校长要写两本书。一本是无字之书,就是你经营的学校呈现的成果方式;另一本就是有字之书,就是校长教育思想和管理智慧的梳理、提炼、升华与传播,它是校长重要的物质表现。近年来,我先后出版了《教育智慧与学校创新》、《开放性教育》、《开放式习作教学》、《开放式活动课程》等书籍。同时,我还鼓励老师出书立说。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这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前两天,有人问我,暑假快到了,你想读什么书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易经》。”长期以来,《易经》被一些似懂非懂的人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殊不知,它是东方哲学的源头,是解开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它的博大精深不可估量。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哲学思想的支撑,一定要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行事。《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体会权不离经、权不损人、权不多用等深奥的道理。

    其实,读书真的无止境!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邵振平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