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生活 > 生活常识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症困扰?
发布时间:2012-10-17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症困扰?

  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享受了8天的假日乐趣之后,大家都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了。然而,长假过后,上班族需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应对“节后综合症”。有微博网友说,“长假后第一天,闹钟叫起的是我的躯壳啊。”不少网友也纷纷表示,国庆第一天,真难适应。

  对于上班族来说,“节后综合症”或许并不陌生。每逢国庆、春节等长假结束后,这也是必须要面对的一种境况。当然,许多人患有“节后综合症”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针对大部分上班族都患有的“节后综合症”的情况,不少网友也开始支招如何应对,有心理放松,深呼吸,按摩、散步、减压,适当运动,多交流,想象放松等。

  千岛湖新闻网论坛网友“千岛风光”说,长假的前几天,自己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在家休息,心情都相当愉悦放松。10月4日之后,自己就开始倒计长假的结束时间,随着时间的临近,自己的心情也越来越焦虑。一想到要上班了,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

  据医生分析,有着这种心态的人绝非少数,并且通常会持续到节后上班的三到四天左右。上班后,大多数人的工作效率很低,久久不能进入状态,心情烦躁、精力难以集中,这是因为节假日期间,人们外出旅游、通宵娱乐、睡懒觉,人体生物钟被打乱,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旦进入正常生活状态,生物钟调节不过来,因而产生种种不适症状。最好要主动提前进入工作状态,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情,有计划地调整好生物钟,从心理上做好上班的准备。

  众所周知,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过节免不了亲戚朋友聚会,一聚会总离不开酒,长假期间婚宴、满月宴等很多,朋友应酬也让人应接不暇,丰盛的饭菜和没有节制的饮酒让不少人的肠胃受到了影响。在一广告公司上班的小杨说,长假期间回了趟老家,结果一连喝醉了几回,经常处于昏昏沉沉、全身无力的状态,眼看着上班了,自己的身体还没调整过来。

  10月8日,记者在县中医院门诊大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少。医生介绍说,长假期间外出旅游冷热不均极易造成感冒,油腻的饮食和过量饮酒会造成肠胃、消化道的负担,诱发疾病。如果不能调节好饮食和睡眠,也会加重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症。

  据了解,节后综合征常见的主要有四种,其中包括生物钟紊乱:长假期间,很多市民都会通宵聚会,白天又补眠,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恐惧上班:经过接连几天的放松,很多市民到了上班前一天甚至前两三天开始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轻度忧郁:假期中,许多儿时朋友同学聚在一起,聚会潮一波接着一波,兴奋之后,又要回归枯燥的工作,许多人感到孤单、无聊,甚至出现轻微忧郁情绪。专家说,节后综合症一般在节后一周左右可恢复,所以上班族应保持平常心适时转换角色,自我调整。

  当然几天的长假一结束,一些老人在心理上也不容易适应突然的冷清。家住火炉尖社区的方大爷就有这样的感受。方大爷的儿子和媳妇都在杭州上班,长假开始前,老两口就忙着收拾屋子,准备好吃的,期盼着儿女归来。10月7日,方大爷的儿子和媳妇回到了杭州,老两口又闷闷不乐了。“他们平时忙工作都难得回来一次,就盼着下一次他们放假回家了。”方大爷说。

  为此有网友表示,除了节假日回家探望父母,子女们平日里同样要多关心问候父母,尽量减轻空巢老人的孤寂感,尽到子女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建议老人们多参加户外活动、社会团体活动,以利于身心健康。(记者 邵建来)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