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乡镇在线 > 屏门乡 > 最新动态
乡情乡音惠乡亲———市文联剧协牵情屏门农民剧团惠民演出见闻
发布时间:2013-02-27

记者程就

    演出场地,清一色的农村;演员身份,地道道的农民;

    辅导老师,国家级的专家;演唱曲调,淳安味的睦剧。

    这个春节,淳北地区的农民可真是大享了耳福,大饱了眼福。这份清福源自于一个特殊的农民演出团体――屏门农民剧团。而该剧团的诞生,又离不开屏门农民耳熟能详的单位――杭州市文联戏剧协会。

    屏门乡文化底蕴深厚,当地百姓素有听鼓身动、闻琴心动的天赋。两年前与杭州市文联戏剧协会结为“亲家”后,立即“两情相悦”。不久后,屏门农民剧团便应运而生。早已“文艺骚动”的山民们的生活,从此变得更加有情有意、有滋有味。

    本报去年曾以《又见山花烂漫时》为题,报道了该剧团首幕大戏《十五贯》公演时的盛况。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熟悉的睦剧曲调,本地的“土著”演员,让当地百姓对文艺的需求受刺激后呈现“喷薄”状态,有的乡村群众甚至对剧团的排演曲目下订单。在剧协蹲点专家手把手辅导下,《三女拜寿》、《荆钗记》、《十五贯》、《秦香莲》等睦剧大戏,以及《南山种麦》、《牧牛》等淳安百姓家喻户晓的睦剧折子戏迅速“复活”。原汁原味的“淳安味道”让山乡百姓倍感亲切与欣喜。据统计,从去年腊月到今年元宵,该剧团已在当地进行了20余场演出,观众人数突破10000人次。有的演出点三天连演三场,还有的演出点甚至三天四场连轴转,观众是如醉如痴。

    在临岐镇演出现场,笔者听到演职员工感叹最多的人名叫王姝苹。这位从大山里走出的国家一级演员,市剧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在受到市文联委派后,就将办公室搬到了屏门,和急盼艺术熏养的山民们融为一体。不论台前幕后,还是唱念做打,乃至于演员挑选、服装置办、道具搭配、灯光调剂、音响配备,她都件件操办,事事操心。心力憔悴的她几次想回杭借办理公务之际喘口气,但都被演员们硬生生“拽住”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脸疲惫的她说:有几次真感觉要累趴下了,但看到学艺如饥似渴的演员和看戏如痴如醉的观众时,一切艰辛都会烟消云散。因为,他们才是艺术的根啊!

    市剧协派出的多名专家冒着雨雪交加、三九严寒的恶劣天气,在我县边缘山区农村为农民剧团装台、拆台,负责操作和传授灯光、音响、字幕的操作调试技艺等,真正成了农民剧团的“贴心保姆”。

    已经“跟踪”剧团连看了五场的屏门村民郑柳顺说:这个年过得真开心。明晚佛岭后演,我还要再去过把瘾。

编辑王建才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