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休闲秀水
春来了,姜家“文化踏青”去
发布时间:2013-03-29 13:42:15
春来了,姜家“文化踏青”去

  烟花三月,春风和美,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光。早听说姜家这些年建设得不错,狮城博物馆、龙川湾等景点都做得很有文化,让我这个“老教育”也开始蠢蠢欲动。这天,我和家人兴冲冲地来到了“美女姜”的风情小镇。这风情小镇就是不一样,白墙黑瓦、圆柱青砖、几何百页、披檐骑楼……真让人耳目一新。有幸的是得到姜家产业区块管委会汪永明同志的接待,他不但深谙姜家文化,而且会写会画会书会摄影,他积多年资料而编写的《姜家》一书,我翻阅后颇感资料丰富、文字精简,很值得一读。有汪永明作陪,让我们的姜家之行不经意间就成了“文化踏青”。

涅�狮城

  走进狮城博物馆,看到展厅四周围墙壁上都挂着图版,详细记载着原遂安县城的历史踪迹。尤其吸引我的是根据狮城的原貌而仿制成的古城模型。去年“五一”节前后,中央电视台直播了水下古城探秘,我看到了狮城的原貌,但因是分块局部介绍的,完整的印象不深。这次看到了按狮城原貌模拟制作的立体模型,一目了然,那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子里。

  狮城是一座有雄伟城墙的古城,这在江南各县老县城中是极为少见的。狮城坐北朝南,北枕五狮山,南襟武强溪,典型的依山环水风水宝地。整个城墙的轮廓呈“心”字型布局,据说实际长度约2080余米,高度与南京的古城墙相似。小汪告诉我们:城墙是明朝正德八年遂安知县容九霄倡筑的,容九霄因带领民兵抵御了两万多来犯之敌才有这个号召力,当时全县响应,倾力筑成城墙,容县令还因此得罪了上司,从此解甲归田,不再为官。真是令人慨叹!狮城起先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后来因万历年间姜家村出了一名进士,又在这个村边开了一座小西门以方便出入,去年央视直播的时候拍到过,还在城门边上拍到“万历”石刻,这不得不让我感慨:那古人做事还真“想得远”!狮城街道纵横井然,村居密集,店铺林立,还有很多牌坊、祠堂、寺庙等古迹分布其间,让我对狮城当初的宏伟和繁华景象产生了很多浮想。这徽式建筑房舍排列整齐的古城,如今还静静地躺在千岛湖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水下城池”。还有一面照片墙,饰有800多幅狮城老照片,那么多狮城人,那么多狮城老场景,仿佛把我们带回到50多年前的老城里,钩起了种种孩童时代的回忆。

  走出博物馆,经过由石板石条镶成的回环廊桥和水榭歌台,来到了奎文塔。奎文塔是原狮城东门外三里六星亭上的明代建筑,与六星亭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现已没入湖底。为了追踪觅迹狮城和传承狮城文化,姜家产业区块管委会在姜家镇狮城路千岛湖西南旅游码头东侧,于2011年重建了这座奎文塔。新建的奎文塔内有5层,外有7层,塔高45米,塔形像杭州的雷峰塔,飞檐翘角,你只要到姜家镇,不论路上还是水上都能看到它的雄姿。塔内不仅装饰雅致,而且彰显了狮城文化。塔的第一层中堂挂着一块匾额,上书“问水活源”, 匾额之下是“朱熹讲学图”,描绘了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的场景。这一层写有两副楹联,一副是我县诗词界有名望的老前辈方润生老师写的16言联:“三贤莅瀛山,论道传经,一脉源头来活水;百琴环翠岫,会文访友,七弦焦尾奏徽音”。另一副是小汪撰写的14言联:“观书有感,无穷生面,上承先圣之绪;格物致知,不尽新机,下启后学之端”。这两幅联充分表达了大学问家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论道、会文访友并写下《咏方塘》一诗的人文内涵。塔的第二层称“狮城八景”,展现了狮城的山水景观;第三层陈列的是“狮城历史名人”,采用的是铜雕人像,很有档次;第四层是狮城的“神话传说”;第五层是“佛塔文化”。整座塔似乎是古狮城的文化缩影,图文生动。塔的每层外面均有围廊供游人信步眺望,我每上一层总要到外面围廊上去走走,从塔上眺望千岛湖,层次分明,倒影恍惚,真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难怪当年范文正公登上岳阳楼会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感慨!

  当我们离开奎文塔和博物馆时,我油然感悟到我们先人的英慧,他们创造了厚重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使它犹如一坛陈年老酒,年代愈长,老酒愈香,历史愈久,人文底蕴愈厚,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积淀,让我们代代淳安子民永世享用不竭。更让我感慨的是,姜家地方政府实实在在为地方建设、发展和文化传延所做的实事,而使得湮没的狮城得以涅�重生!

迷湾龙川

  离开奎文塔,我们就驱车向龙川湾进发。

  小车向西行,没有几分钟就见到了正在施工的一项大工程。小汪告诉我们,这里在建一座九门大桥(即有九个拱门),这也是恢复遂安的一处古迹。原“九门桥”是明代古桥,是狮城通往汾口和开化的必经之桥。该桥建成后,将成为姜家墨香湖景观飘带上的一处亮点,也是去龙川湾景点道上的一处亮点。

  我们到龙川湾景区后,换乘景区专用的游览车进龙川湾。游览车行进的道路全是沥青铺面,平坦舒适。游览车傍湖而行,穿梭在那弯弯曲曲、郁郁葱葱的林荫道上,实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小汪介绍,龙川湾位于龙川半岛,整个半岛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而已开发的景区是6平方公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进入龙川湾景区后,给我的直感:一是岛中有湖,湖中有岛,岛湖交融;二是山里养林,林里养山,山林成荫。诚如西冷印社著名诗词书法家唐诗祝先生所描述的“湖上千岛似明珠,姜家岛内还有湖。水天相映共一色,构出天然好画图。”

  游览车缓缓前行,时值初春,道路两旁的芦苇和芒荻还是披着冬装尚未苏醒,但那堤旁的杨柳已吐芽绽叶,像一串串金项链似地挂在树上,长长的柳条随风展姿。湖中不时看到嬉游的鸭子和成双的黑天鹅,这在幽静的湖湾里是一种极好的点缀。游道两旁最多最高的是柏树、白栎、苦槠、水杉和枫树。小汪说,这两边的柏树、枫树都是当年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栽种的。你看那枫树,由于土肥林密一股劲地往上长,足有十几米高,这些枫树到金秋季节枫叶红了,那真是姹紫嫣红,流金飞银。龙川湾是个百湖岛,到了冬季下雪,大小山头和湖岛一片银装素裹也相当美。我情不自禁给这诱人的龙川湾填写上几句四季歌词:春水桃花含笑,杨柳千寻色;夏阳天光明媚,红衣罩绿装;秋高波光荡漾,红枫映夕阳;冬雪素裹银装,湖湾玉姿妆。这正是:陶令桃源何曾有?蓬莱瑶池在龙川。

  我忽然想起了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说的:“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就像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岸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形象贴切的描述,不正是对龙川湾的自然写照吗?龙川湾因“山水姜家、风情小镇”而有了依托,而正在蓬勃兴起的姜家风情小镇也因龙川湾而增添了靓丽、生机和灵气,龙川湾――姜家风情小镇的眼睛!

知青足迹

  到龙川湾游览,还有一道风景线是不能丢掉的,那就是去看看“知青馆”。

  游览车到了“七�公社”后,就看到了大幅的石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并书有“知青之家”的住房,房子的墙上挂着当年知青下雨天干活时穿戴的蓑衣、笠帽等。墙上还写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语录。那是四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代,全国上百万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打起背包离开大城市,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龙川湾这片热土先后接纳了3000余名知识青年以建设兵团的身份来到这里落户。为了重温这段历史,龙川湾景区内就建起了“知青馆”。馆内陈列着当年知青用过的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还有当年知青用过的饭票、菜票、粮票、油票等各种各样的票证,知青穿过的衣服等等,再现了当年知青经历的蹉跎岁月。

  在知青馆的两侧还保留了当年知青开大会的大礼堂和用餐的兵团食堂,如今也作为电影放映场、知青集会和游客用餐等场所对游客开放。小汪招待我们在兵团食堂用了中餐,不过吃的不是当年的食堂饭,而是享用了小包厢。饭后,我们又去相邻的另一知青点“八�公社”,参观了现做豆腐和知青宿舍。

  在龙川湾寻觅着知青的足迹,想当年知青虽然经过了一段艰辛的苦涩磨练,但对锤炼一个人来说不无好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办学校就是提倡学生要“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他还向师范学校提出“不会种菜,不算学生”、“不会煮饭,不得毕业”的口号。当然我们现在不能这样要求学生,但让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锻炼还是需要的。诚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当年知青下农村锻炼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辟的一条造就人才的途径,事实上,知青下乡锻炼的确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包括一批知名作家、领导干部、大企业家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对各级干部说过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游览了风情小镇姜家和龙川湾,我更明白县委县府以“生态淳安”建设为决策,下大决心千方百计呵护一湖秀水的缘由了。在这里,我既感受了深深的人文底蕴和浓浓的文化氛围,又看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