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编者按:以“认人、认情、认事”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干部联片包村“三认”服务机制,使干部成为村民的“本家人”、“贴心人”和“责任人”。从本期开始,本报特推出《“三认”小故事》栏目,从“三认”的热潮中拾取几朵动人的浪花,让其滋润这片春天里冒出的希望田野。为精品村建设尽一份力与往常一样,我在下村日照例来到了联系的桂溪村走访。桂溪村位于姜家镇东部,村庄大部分散布于千汾沿线,由原来的谢家、首岭后、新屋里和儒竹源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目前,该村精品村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当中。
来到村头,就碰到三五个村民正在用手推车运砖块,拌水泥、砂石。我就和他们攀谈起来,姓名、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家庭意见诉求等等,边了解这些信息,边记录,边发放便民联系卡。
“这里直接建停车场,原来的长廊就不建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我与村民的聊天。循声望去,原来是村书记姜有福,我急忙走了过去。经初步了解,姜有福所指建停车场的地方,紧邻小河,两侧游步道已修葺一新,风景绝佳。“这么好的地方建停车场真是浪费了。”心中疑窦暗生,我便把我的疑虑和盘托出。姜书记告诉我原来这里的规划是一处沿河长廊,沿线集体用房可发展为农家乐饭店,但因为村里停车场紧缺,就把规划调整了。我心中一惊,“这可不行啊,精品村项目可要按景区标准来打造,这一处亮点就这样给调整了?”姜有福笑呵呵地说:“你还刚到我们村,村里情况你还不了解。”
当天走访结束,我马上把项目调整情况向镇主要领导反映。第二天,镇主要领导马上到村进行实地调研,然后联系主管部门、施工方、监理方、村两委干部召开项目联席会议。经过论证,最终确定项目严格按规划执行,如遇设计变更必须报镇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同意。
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令人欣慰的是,村书记姜有福最终也很理解,工作中和我的互动更多了。“精品村项目你要好好监督。”领导的话时常在耳边响起。精品村项目能好好推进,我想这也是我为老百姓做的实事之一吧。
(姜家镇 江建新)
谁叫我是包村干部呢
夜深了,山村的灯火已经无几,我急忙忙地赶回了办公室,开始清点一沓零散的钱。这笔事关村民的救命钱,是我和栅源村两委干部利用晚饭后的时间,挨家挨户跑遍了整个村子募集来的。为了怕出错,数了两遍。
值班的同志发现了办公室的灯光,走来瞧了瞧。“还不去休息啊?”“一会就去了,先帮村里一个村民统计下募捐的钱。”
何振强是栅源村舍后自然村人,妻子邵小芳勤劳朴实,儿子何水波在青溪中学读书成绩名列前茅,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几乎击垮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庭。3月26日傍晚,何振强象往常一样下班骑电瓶车回家,路经浓坑坞路段时,却意外摔倒,造成脊椎受伤、全身多处骨折,现在杭州浙二医院住院治疗。然而,住院动手术需要大笔医药费,给全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个小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无助的状态。
作为包村干部的我在下村走访中了解到何振强家庭的不幸后,立即召集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召开了紧急会议,发动大家挨家挨户为何振强募集捐款,帮助他度过难关。这个提议得到村两委和村民的一致支持,大家纷纷解囊相助。
第二天,天色才蒙蒙亮,我又赶到了栅源村。当我和村干部一起把捐款所得的1.6万余元爱心款送到何振强家属手中时,她疲倦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有村民问过我,整天这么跑,累不累啊。我对他们说:“谁叫我是包村干部呢!” (文昌镇 宋跃华)
解百姓心结 促干群融合
幸福村距离乡政府不远。由于近段时间农户白天都要上山采茶叶,所以我们包村干部下村走访农户都采取夜访的方式进行。晚饭后,我和乡农经站罗志生、乡计生服务站洪桂英三个包村干部拿上手电筒,就到村里走访去了。
这天走访中有一户是湛村自然村的洪烟清老人。在老洪家中,我们与老洪夫妻进行了细致的交流。聊开话题后,老洪讲到:“我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帮帮忙!2010年,作为低收入户曾经申报过危房改造,乡里村里的干部也到场拍过照片、填过申请表,可到现在那笔危房改造补助还没到位,不知道是乡里没发还是村里扣住,我也不好意思问村里。”听了老洪的话,我们当场表态,回乡里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后答复他。临走时,我们把印有三个包村干部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的民情联系卡交到老洪手里,希望他以后有事多与我们联系。
走访结束回到乡里后,我们马上找分管领导和具体办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解。原来当时洪烟清老人的小儿子符合危房申报条件的,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新建房屋却是洪烟清老人的大儿子。乡里在收到群众的举报后经过实地调查给予了取消,当时洪烟清老人的大儿子也是知道的,只是怕父亲担心所以一直没有告诉老洪。
当我们包村干部把了解后的情况告诉洪烟清老人后,老人如释重负的说道:“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村里扣着不发,故意刁难我们家,原来老是有个疙瘩。现在搞清楚了,主要还是我们自己不合申报条件,真是谢谢你们包村干部了。”
通过这次的走访,我们不仅解开了洪烟清老人心中的那个结,也为村干部证明了清白,还拉近了干群关系。用脚步丈量民意,用真情换得民心,走访还在继续,我们依然要努力。 (瑶山乡 商贵华)
企业风采
2011年 瑶山乡将着力实施“优势工业强乡、特色农业活乡、品牌旅游富乡、项目带动惠乡”的发展战略,为“打造优美瑶山,建设淳北果乡”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势工业强乡,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有“保3进4”的目标,在巩固现有3家规模企业的基础上,再新增1家规模企业,努力把淳瑶实业培育成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壮大来料加工产业,实现来料加工费1500万元,使来料加工成为瑶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特色农业活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品牌打造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使“天坪”石笋干和“瑶记”山核桃两大品牌走出杭州,走出浙江。把天坪石笋、何家村的生态葡萄、幸福村的南天竺打造成为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着力推进5公里绿色长廊、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建设。
三、品牌旅游富乡,融入全县大旅游发展格局。在做好云溪项目整体开发的同时,宣传策划好天坪生态沟、千亩田、富岩仙姑洞、琅洞村吴氏宗祠、子皮源漂流等项目的引进,并通过举办山核桃文化节、亲水节等活动,着力打造瑶山旅游精品,大力发展农家休闲游、生态游、背包族游,使“湍口泡温泉,瑶山玩山水,千岛湖游秀水”成为现实。
四、项目带动惠乡,保民生、促增长。借助统筹城乡的大好机遇,精心梳理市县帮扶结对项目,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启动云溪农庄、亲水平台等项目建设,分步实施跨溪建集镇新区发展战略。通过“党员先富”工程、“平安瑶山”创建、“五风”评星晋级和“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等措施,架起连心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共同创造瑶山美好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