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乡镇在线 > 中洲镇 > 最新动态
入户解民忧 当好“服务生”——乡镇干部热衷“三认”,身心“驻”农家
发布时间:2013-05-17

记者 方俊勇 通讯员 姜浩强 宋跃华

  初夏光阴好,正是农家走访最佳时。这些天,淳安大地满眼绿意,各个乡镇,当地的干部们正忙碌着走出办公室,走向生机盎然的田野,进小村、入农户,服务村民,为大家排忧解难。

  从2月下旬开始,县委在深入推行乡镇干部联村住夜等制度的基础上,在全县乡镇干部队伍中推行联片包村“三认”(认人、认情、认事)服务机制,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密切了干部群众联系,在全县上下激荡起了缕缕清风。

人人名字都知晓 村民困难有人帮

  夜深了,山村的灯火稀稀落落。文昌镇干部吴小华急忙忙地赶回了办公室,开始清点一沓零散的钱。这笔事关村民的救命钱,是他和栅源村两委干部利用晚饭后的时间,挨家挨户跑遍了整个村子募集来的。为了怕出错,他揉了揉略带红肿的眼睛,数了两遍。

  值班的同志发现了办公室的灯光,走来瞧了瞧。“还不去休息啊?”“一会就去了,先帮村里一个村民统计下募捐的钱。”

  吴小华嘴里说的村民,是指栅源村舍后自然村的何振强。

  何振强今年41岁,妻子邵小芳勤劳肯干,儿子何水波在青溪中学读书成绩名列前茅,可是3月26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几乎击垮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庭。脊椎受伤、全身多处骨折,需要动手术,整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顿。

  吴小华是栅源村包村干部,在淳安县委推行“三认”服务机制以来,一直非常忙碌。镇里规定每周一晚上为“夜学日”,他就在每周二、周四到村里搞起了“夜学日”、“夜访日”,开村两委、村民小组长会,到农户家里走访,认人、认情又认事。此外,每个星期三是镇里规定的“固定服务日”,他就到茶园里开起“现场办公会”,一边帮农户采茶,一边和农户拉家常。很快,何振强受伤住院情况就被他了解到了。

  “大家为振强捐点钱吧!这家子挺不容易。”吴小华召集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召开了紧急会议,发动大家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个提议得到村两委和村民的一致响应。

  次日,天色才蒙蒙亮,吴小华就赶到了栅源村。当吴小华和村干部一起把捐款所得的1.6万余元爱心款送到何振强家属手中时,他疲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几分钟后,他谢绝了何振强家属的用餐邀请,走向了村头的一片葱绿。

  几个月的基层包村工作,吴小华和其他包村干部一样,跑遍了自己村里几乎所有的农户,对于他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干群渔水之情。

  “包村干部,就是要包下村里的难题。我们应该多到村里走走,了解村里的每一个人,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工作情况,了解他们遇到的事情和难题,才能及时为大家服务。”他这样感慨。自从县委推行“三认”服务机制以来,和他有同样体会的乡镇干部,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纷纷表示,现在和村里的村民熟了,大家几乎能叫出自己承包所在村的每个村民的名字。

什么才是好干部 百姓心中有杆秤

  距离文昌镇100多公里的中洲镇,该镇的副书记徐宗祥前几天则刚刚接到一个充满“火药味”的电话。

  就在上个星期二早晨七点,作为联系余家村包村干部的徐宗祥,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你是包村干部?我的事你管不管的?不管我直接到县里去!”

  简单了解了情况,徐宗祥扒了几口早饭,立即和另一包村干部郑徐云直奔余家村。刚进村口不过十几米处,一个中年人上前气呼呼地打招呼,“你就是徐书记?就是你!与你挂在宣传栏中‘三认公示牌’中的照片很像。”徐宗祥立即明白,这位男子就是他们需要降温的“火药桶”。

  为了缓和对方情绪,徐宗祥和同事从拉家常开始,慢慢打开了这位男子的心扉。原来,这位男子新房子前面的路、后面的污水管,村里都答应要做的,结果新房已建好一年多了,村里都没有动静,他认为村里的干部失职、在忽悠人。

  弄清楚情况后,徐宗祥电话联系了村主要干部,一问才知道,村里村道硬化和污水处理工程,去年就已经完成了招标,本打算是去年年底要做的,但完成了村里一个区块的工程后,又值大冻天气,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准备今年接着再完成剩下的工程。

  “我也是急脾气,几年前为了一件事曾拿斧头与镇干部理论过,有道理谁也不怕,不过今天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你们是好人。”听了解释后,这位村民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当即表示,这样的理由,他可以接受。

  为了防止事情出现反复,徐宗祥之后和村干部进行了当面沟通,并落实一名村干部到他家进行当面解释,又与工程承包老板进行了对接,明确了茶季之后,就可以启动剩余工程建设。当把这个信息及时告知时,这位男子连称“你们是好人、你们是好人……”

  “其实整个事情中,我们并没有做太多的工作,而是最基本的联系与说明,但老百姓就觉得我们是‘好人’,我就想,‘好’从何来?”完事后,徐宗祥做了一个总结。

  他认为,老百姓之所以认可,在于三点。一是“尊重”,老百姓的事无论大小,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就是最大的尊重;二是“上心”,老百姓提出的事,要及时认真地办,不打马虎眼,老百姓就认为你做事是踏实的;三是“承接”,一件事就事论事解决后,还要注重后续的服务与跟进,这种后续工作让老百姓觉得感动。“给尊重、有担当,能办事,农村百姓对于干部的期盼其实非常实际。”

不怕吃上“闭门羹” 才能当好“服务生”

  我县大力推行的“三认”服务机制,还促使了基层政府角色的转变。在各乡各镇,最明显的变化是: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待在办公室等人上门办事了,而是主动了解、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为此甚至不厌其烦。

  在石林镇玳瑁村,村干部们这几天一直在谈论该镇“一把手”余小兰书记的“壮举”。作为一个乡镇说话能算数的干部,为了做通一位“倔”老太太的思想工作,她先后5次登门,4次吃了“闭门羹”,但她依然不言放弃。第五次登门时,老太太彻底感动了。

  玳瑁村是余小兰的承包村,深处大山之间,交通不方便。群众到镇上办事,需从山底走上1个多小时,到半山腰的大路上再搭便车前往,人均收入位列全镇倒数第一。村里流传着一句话:玳瑁、玳瑁两头空,世世代代打长工。

  为了帮助村民更好生活,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他们下山脱贫。然而,该村却没有1户报名到中心村集聚点的。了解情况后,余小兰多次跋山涉水来到该村,通过召开党员、户主座谈会了解实情,挨家挨户与农户面对面沟通达20余次。在她耐心的解释、温情的交流、细致的工作中,有13户农户当即签订了转移安置协议。而让余小兰吃“闭门羹”的老太,就是最不配合的一位。

  “在这大山里,看个病、买个东西都不方便,辛苦一辈子,您该享享清福了”。余小兰一语击中要害,老太太高兴地在协议上签字,老伴说跟儿子商量下再签,可老太太却说:今天我说了算。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乡镇干部是农家的贴心人,每个村民就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只要带着感情去了解民情、体察民难,时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总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玳瑁村的例子,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的道理。

  为了促使每一个干部主动走进农家当好“服务生”角色,石林镇党委还创新推出“两本帐”制度,对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和开展工作的情况由承包村的农户进行签字确认,每月在党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通报,倒逼乡镇干部进村入户走访。

  据悉,从我县推行“三认”服务机制以来,全县所有乡镇包村干部纷纷下村工作,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不但身“驻”农家,心也“驻”农家,努力做好农家的“贴心人”,截至目前,已经为村民代办了1322件大小事,为基层群众解决了557件难题。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姜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