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利用互联网实施欺诈的行为一再出现。
近日,一位朋友的QQ号被盗,结果好几位好友接到借钱信息,甚至被告知这位朋友的支付宝里的钱不够了能否帮忙转账,几位好友打电话询问后才知道是个骗局。
为何关于网络诈骗的案例历历在目,谨防诈骗的宣传也随处可见,但还是会有不少市民不断坠入网络陷阱呢?究其原因,固然和骗子不断翻新的骗术有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不少行骗的手段抓住了受骗者的心理,一步步请君入瓮。
从用假网站“钓鱼”到盗QQ号诈骗好友,从利用网络虚假加盟进行诈骗到信息套取手续费,从通过欺诈信息诱骗用户消费到用低价噱头吸引用户点击,诈骗的方式不断换代升级,诈骗的频率也高发不止,数据显示,仅2011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就高达2.17亿人,占网民的44.7%,另有1.2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网络陷阱这么多?小的安全事件是用户信息泄露,大的便是网络遭黑客袭击致瘫痪。
不少市民坦言,虽然网络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它也让我们危机四伏,因此,杜绝网络诈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每个人不断提高防骗意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辨别,如发现可疑的地方,尤其是在处理日常金融交易的活动中更要增强防范意识,接到有关转款、打款的信息要多方求证,避免上当受骗。 (记者 邵建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