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镇下潘村
  发布时间:2015-02-17 14:11:03   

  村概况

  下潘村位于文昌镇政府驻地西南1.5公里处,距淳安县城23公里,东邻王家源、小酉坞,南靠文昌村,西连栅源村,北接潭头村。

  村域面积5.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2亩,经济林园地619亩,林地6994亩;现辖5个自然村,7个村名小组,270户,869个人口。清咸丰年间,潘、王两姓迁入,下潘村为潘、王两姓祖居地。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库区移民陆续迁入,姓氏有何、郑、钱、胡、邵、方、汪、徐、洪、江、等。

  1949--1952年,下潘、小酉坪、泼坑坪、大潘四个自然村组成一个下潘农会。1956--1957年,下潘村联两社。1957--1959年,下潘、泼坑坪、大潘三个自然村组成农业高级社。1959--1961年,下潘、大潘、移民户组成下潘大队。1961--1964年, 下潘、城东移民户、大潘分为三个大队。1964--1983年,下潘、城东、大潘合并为下潘大队。1983成立下潘村。先后获得杭州市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杭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淳安县美丽庭院示范村、淳安县来料加工专业村、淳安县来料加工专业村、淳安县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淳安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文化礼堂

  下潘村文化礼堂建设包括礼堂、讲堂、荷花公园和文化长廊四个主要部分,投资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其中礼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讲堂面积60平方米,文化长廊40米,荷花公园1300平方米,种植荷花面积80亩。农家书屋设在村办公大楼内。室外文体活动场所面积300平方米。

  文化礼堂建设立足于下潘村的村史、村情、村貌、旅游资源以及乡土文化为着手点,配合精品村项目营造新农村、新文化乡村文化的氛围,以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崇尚道德理念、学习先进人物、展示建设成就等多方位布展形式,使文化礼堂内容充实、村民喜闻乐见,增添村民优越感和自豪感。

  礼堂建成以来,开展思想理论、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活动5次,举办敬老活动1次,举办体育赛事2次,邀请文艺团体演出1场,组建舞蹈队一个。

  乡风民俗

  春节:每年阴历大年三十,户户忙着杀鸡宰鸭,贴对联,准备各色美味佳肴,供晚上全家团聚年夜饭。在吃饭之前,把桌、凳摆好,然后把准备好的菜肴摆上,接着点上蜡烛,烧香纸放火炮,传说是接阴间的祖宗来过年。然后全家老小上桌欢聚用餐。吃完年夜饭后,长辈给小辈包红纸包作为压岁包。第二天称为正月初一,为迎接新的一年,要早起开门放火炮、烧香纸、拜天地。接着去庙里烧香纸拜佛。早餐要吃长寿面,作为一年开头讨一个平安长寿。初二开始拜年,小孩拿着灯笼和香到本村各户人家拜年,可以收到每家的红包。

  元宵: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撑龙灯、跳狮子、请戏班子做戏,接远方的亲友来看戏,叫做闹元宵。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家�青,做青�。家家户户去祖宗坟上祭祖。以此纪念大地回春,进入农忙之季。

  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门上插上艾草,表示仙帚,房屋四周撒石灰,大人小孩喝沙红酒,脸上擦上一点沙红酒。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古代以来的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这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全村户户人家做粽子。此日拔坟扫墓,拿粽子和香纸到坟上去祭祖,表示对祖先的孝顺。

  五公会:村脚有一个庙,称为五神庙。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全村老小都要去朝拜五神菩萨,立了村规。当年生男孩子的必须要贡献一只公鸡,生女孩子的要贡献一榨豆腐。点烛点香放火炮,朝拜五神菩萨,然后把贡献之物作为大家聚餐之品。

  经济特色

  下潘村地处山区腹地,物产丰富。耕地562亩,经济林园地619亩,林地6994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大豆、番薯、莲子等。耕地面积766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马铃薯等。2013年度,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8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04元。

  乡村旅游

  下潘村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村前是一片广袤的稻田,每到秋季,稻谷翻金浪,吸引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秋收风景。下潘村新农村建设颇具亮点,新颖民居沿着05省道,绵延2公里,堪为新型民居博物馆。大潘坞种植荷花80余亩,每到夏季,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使得游人流连忘返。大潘坞深山幽谷,风景绝佳,极具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

  公共交通

  下潘村交通便捷,05省道穿村而过,每天过往班车不计其数。去省城、县城十分方便。在建中的杭黄高铁千岛湖站距离该村仅1公里。

  联系方式

  村支部书记:王成生13857111908

  村民副主任:方红亮137503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