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坪镇汪川村
  发布时间:2015-02-27 11:16:11   

  村概况

  威坪镇汪川村,属于厚屏片。汪川村,古称“汪坑”。位于威坪镇状元峰(鱼口尖)下。东接宋村,西连朋村,北靠杜川,南邻飞源。一处出入,两道山谷,三面环山。自古三分土地七分山,方圆约10平方公里。

  2012年统计全村531户,1503人口,人均收入达到8225元。全村年总收入实现2216万元。全村都姓徐,是淳安湖溪徐氏“福禄寿”三派“寿派”的后裔。

  汪川村约1200年历史,公元1120年湖溪徐氏九世因湖溪遭难,迁入汪川村,至明朝初徐姓兴旺汪姓逐渐减少,至清朝初徐姓独占整个村落,但村名仍以汪川村一直延伸至今。因人多地少常有外出谋生迁居别处的家族。最后一批为上世纪1970年因千岛湖形成移民43户,200多人口在江西吉安。解放后基本上以徐姓为主,2007年行政撤扩并殿下村并入汪川村。于是。汪川村也涌入其他姓氏,成为多姓村。现在全村共有中共党员88人,2013年也由党总支升为中共汪川村委员会。

  文化礼堂

  以大会堂作为文化礼堂而展开。内设演出舞台、展示厅、农家书屋、春泥计划、艺术厅、音响室、老年活动室等,面积近800平方米。前面为篮球场等近100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场所,周围为村史、民风、励志、成就、艺术等五廊展示窗口。“五廊”前面则是“和义塘”,塘上有长11米,高2.5米以“孝”为主题的巨幅图画。画的右侧是村综合楼,三楼为道德讲堂,面积为260平方米,内设广播室、监控室,前后投资百万余元。

  以“一碗谷糠茶”的传说为汪川文化起源,结合“乐山、礼让、和义、敦信”四家祠堂的文化内涵;以浓厚淳朴的民俗风情为起点,深挖中华徐氏偃王的仁政、孝悌、慈善、和谐为本的美德,突出汪川先祖“行善积德、忠厚处世、礼让在先、先人后己”的高尚传统美德。以“罗神竹舞”来弘扬淳安湖溪徐氏寿派的特色文化品位。着重宣扬解放以后的巨大变化,突出共产党的丰功伟绩。表扬模范先进人物,弘扬正能量。

  开展思想理论、形势政策、党员先锋集结日等宣讲活动13次,组织蚕桑、茶叶、山核桃技术讲座各1次;法制、消防、安全等讲座各1次;文化走亲剧团演出、体育比赛各3次;儿童启蒙、孝敬老人仪式各1次,妇女排舞夜夜不断。

  乡风民俗

  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村。俗有“一碗谷糠茶赢来千灶万丁”的美丽传说,后人便以此为治村兴族的传家宝和为人的座右铭。因此,世世代代忠厚自居,以善为本,固多为健康长寿,乃“长寿村”也。文化以淳安西分湖溪徐氏文化为主,但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忠厚自主,有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时代相传,也有教儿育女读书的好风气,可谓“耕读传家”之风。历史上文人辈出,产生过53名秀才以上的文人,如今大学生200多名。历史上出过“奉直大夫”,湖广荆州府同知徐寥,是一位历史名人。

  汪川的民间文化艺术也十分丰富。每年正月初一村里组织“罗神竹舞”传统民俗节目表演。正月十五的“拖烛”以及五年一次的“呼猖”和十年一届的“七月半”会戏从不间断。每逢年底,祠堂里就挂珠灯,挂太公,挂诗书画精致作品。成立了淳安第一个小唱班“长春小唱班”,他们个个能弹拉吹唱,把农村业余文化搞得红红火火。

  经济特色

  汪川自古以农为主,在近十平方公里的山谷里开苞芦山,种植玉米、高粱、大豆、小麦及少量稻谷自食无余。新千年后,实行“大田革命”,一改种粮为种蚕桑、茶叶、山核桃及外出务工的多种经营方式,2013年人均收入达到9434元。

  公共交通

  康庄公路贯穿全村,与威唐线接壤,距离威坪镇四公里。

  联系电话

  村支部书记:徐道军650058(党政网);

  村委会主任:徐有忠621699;

  村会计:徐明船691428;

  村级文化员:徐筱华1317364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