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朋友交流,一起议论发现的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在的很多父母不善于和老师交流,早上送孩子去上幼儿园,面对笑吟吟的老师,就当空气一样,而在班级微信群里却热闹非凡,完全两回事。其实不是现在的父母不懂礼貌,而是进入了群聊时代。
幼儿园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父母接送孩子每天都和老师见面的,有时当面和老师说一句完全就能解决的事情,却偏偏在群里议来议去,让大家猜来猜去。
如,建议幼儿园不要吃荔枝,因为荔枝泡药水;建议幼儿园不要喝豆浆,豆浆促进性早熟;建议幼儿园不要喝牛奶,牛奶奶源又有问题……唉,这些言论就像一个个咽喉肿块,让群里的每一个人吞不下又吐不出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的父母喜欢在网络浏览网页,网络传播快捷方便,但它有个弊端就是传播的东西是比较碎片化的。碎片信息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的碎片信息甚至是片面的、不科学甚至是无中生有的,但因为充斥眼球很容易大量转载,搞得人心惶惶。 如果综合群里的每一个言论,估计没有任何一样食物可以提供给学校。
还有一种父母就是喜欢在群里说“我们家孩子又感冒了”“我们家孩子咳嗽好多天了,怎么不好的啊”“我们家也是……”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是无心,只是一种习惯而已,习惯于现在的群聊。
但这个习惯带给老师的却是一种压力,辛苦工作了一天的老师,组织孩子开展活动、游戏、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后,打开班级QQ群或是微信群后看到如此多的负面信息,心里会想:是不是我又让孩子感冒了?是不是我哪里又没做好?久而久之,那种诚惶诚恐的情绪始终占据心头,并把它带到第二天的工作中……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天群里在传某小学幼儿园因为集体感冒全体放假了,而且是据说同事的儿子在这个学校,我很慎重地打电话到教育局去了解根本没这事,又托同行到这学校去看,得到的回复是人家学校在考试,根本没这回事,只是听了别人的传言……
群聊时代,我们做父母的为了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还是请慎重群聊。有事请学习面对面交流或是语言交流,相信面对面交流时更通畅更能说到心坎里去,别让手机或电脑控制了我们所有的言行。 (许娟)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方志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