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史海钩沉
寻访太阳山
发布时间:2016-06-20 08:42:45
寻访太阳山

  章建胜

  暮春的一天,初阳瞳瞳,约三五好友,兴致勃勃地攀登太阳山。

  太阳山坐落在文昌镇的东南方向东树坑村境内,距镇政府所在地30余华里。连绵的山峦,横亘南北,海拔850米,山的西面是桐庐小京坞,东面是东树坑。沿东树坑进山,峰回路转,沟壑相连,虽十余里行程,据说过去出趟山要过七十二道水,绕三十六道弯。如今是逢山开路,过河架桥,汽车可直达山脚。我们开着车慢速前行,东树坑坞深林茂,山青水秀。路就在两山峡谷间,两山夹一沟,狭窄处两山相距只有四五米。我们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平时刺耳的喇叭声经山坳回旋后,竟变得清脆悦耳。此时,我们有所悟,当年刘秀避难太阳山或许是因为这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或许是这里风光旖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

  沿着太阳山山坳向上攀登,没行多远就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循声望去,一股山泉从石隙间奔涌而出。越往上爬,沟愈陡水愈大,水乃山之灵气,水泉如此丰沛,可见太阳山灵气之足。

  越过山沟进入灌木林,穿行在高高的灌木丛中,我们拄着拐杖探路前行,时值暮春,山上仍然一片盎然生机,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香味扑鼻,殷红的杜鹃花在层层叠叠的树林间像燃起的烈焰,更有紫藤一簇簇一片片鲜艳欲滴。爬上山腰,是一片开阔地,种植了大片茶叶,这里已是海拔六百米以上了。这荒芜的山野并非自古无人迹,至今残存的一幢幢倒塌的断墙残垣,便是见证。这里曾居住着一户王氏族人,他们以开荒种地,种植茶叶、山核桃为生,这里产的高山云雾茶以汁浓味香而闻名,可王氏族人早已搬到山下居住,不然我们一定能喝上一口浓香的高山茶。

  我们继续往上攀登,在一片低矮茂盛的灌木丛中,突兀而起两块巨大的山石,当地人称“关门石”,两石之间可清晰看见石门栓,穿过石门,就到山顶了,迎面就是两棵古老的枫杨树,俨然似两名忠实的哨兵,几百年如此守着山口。

  踏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座船形的山顶,南高北低,南北各有一块平地,像是两个船舱。此山原来以形而得名,谓之船坳。此时山上一片空灵,阳光普照,放眼眺望千岛湖,大小岛屿尽收眼底,还有那远处的山峦在雾霭中忽隐忽现。

  太阳山,很早以前,就有人见其山色秀美、山势独特,在此结庐居住,建庙请佛,寺庙屡毁屡建。清光绪年间,南海有一僧人,法号悟空,一日慕名到此,见庙毁地荒,当晚宿于树下并得一梦,见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绚丽灿烂,阳光直射“船舱”,悟空顿悟。于是就决定留下来重建寺庙,新建寺庙取名为普光寺,将此山改名为太阳山,新建的普光寺,占地十余亩,红墙黛瓦,气势宏大。据传,来此祭拜的虔诚信徒络绎不绝,为缓解人满为患局面,北面的平地上又建起规模更大的真善堂,与普光寺布局相似,结构相同,香火亦很兴旺。不过,现在普光寺、真善堂都不复存在,只剩庙基的痕迹和断瓦残砖。站在此地,仿佛听到晨钟暮鼓声在山涧回荡,如云似雾的香火在眼前浮现。

  到了太阳山,“神仙井”是必看的。传说,有一年太阳山一带大旱,别说山上的池塘,就连山下的河里也旱得底朝天,小和尚们只有到山脚的山泉接水,挑担水上下山要走十五里路。有一天,庙里来了个破衣烂裳、拄着拐杖的老头,只见他老态龙钟,白发白须白眉,说是路过此地,要讨碗水喝。老和尚客气地一边让坐,一边从小和尚刚挑上山的木桶里舀出一碗水来递给老人,老人一仰脖子,碗中的水就干了。老人用手摸摸嘴巴,说这水真甜,老和尚又舀了一碗给他,他说:“此碗太小,还是不能解渴,求求你们,能否将这两桶水都让我喝了?”一旁的小和尚急了,忙说:“我们还指望用水做饭呢!”老人“噢”地一声点点头,说:“我知道水来得不容易,可我实在太渴了,你看喉咙里都冒火了,现在赶路,肯定会渴死在路上的。”老和尚听罢说:“水没了还可以去挑,人渴死在路上是造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人不由得眼睛一亮,长叹一声:“好人有好报!”说完拎起水桶咕嘟咕嘟地将两桶水喝得精光。小和尚挑起水桶往外走,老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说:“你到哪里去?”小和尚生气地回答:“去山下挑水再给你喝呀。”老人笑笑说:“你们庙门前不是有井水吗,干嘛要舍近求远呢?”说完领着和尚来到庙门前,老人在庙前转了三圈,猛然将拐杖向地上一戳,无声无息地冒出了一口井,和尚们看着一井汪汪的清水都惊呆了,回头看老人,已无踪影。老和尚带领寺庙众和尚跪地拜谢神仙送来甘霖,从此,人们称这口井为“神仙井”。直至现在,这口井春不溢,夏不竭,冬不涸。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