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墙报爷爷”童志烈:60万字芬芳乡野间
发布时间:2016-11-24 14:11:38

  是怎样的精神让一名山村教师坚守信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手抄的方式,每周至少为村民“私人定制”一期墙报,至今已出刊847期,写下了近60万字?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在耄耄之年倾注所有,从自家的厅堂、饭堂到目前的村老年活动中心,免费的“学堂”时常簇拥着无数学生?这名退休老教师叫童志烈,他用人生的余辉照亮了每一位村民的心房。

一期黑板报轰动了司令部

  屏门乡金陵村,位于淳安北部进贤溪源头,是个偏远的小山村。1934年童志烈出生在这里,山清水秀的家乡,人杰地灵,家中虽然并不十分富裕,但他从小就十分好学,尤其喜爱语文。

  初中毕业后,稚气未脱的童志烈来到建德就读于严州师范学校,在这里不仅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文学作品,喜爱看书,热爱读报,这个习惯从那时一直延续至今。

  1953年7月,19岁的童志烈光荣入伍。由于文化好,童志烈在南京军区浙江省公安总队干部管理处担任抄写员,工工整整地抄写着战友们的履历表、军官们的自传,看似机械的劳动,童志烈却忙得不亦乐乎。在抄写之余,热爱写作的他还不忘写文章,其中不乏文笔犀利的批判文章。

  童志烈看到部队里很多营级以上的干部家庭,在长假过后贪图安逸,不愿工作,风气很不好,年轻气盛的他丝毫不怕得罪人,当时就写出了一篇讽刺意味的文章――《幸福的军官太太》,并“发表”在了部队的黑板报上。

  据童志烈老人回忆,当年的黑板报设置在食堂边上,干部管理科的同事帮忙用毛笔粘上粉笔液,洋洋洒洒地写满了整块黑板。到了饭点,乌压压的人群没有冲进食堂,而是被黑板报所吸引,全都挤在了黑板报下热烈地讨论起这篇文章。

  “写的这么好,又这么生动,是谁那么大的胆子?”“就是那个干部管理处的小胖子――童志烈。”

  这期黑板报,轰动了司令部,也让童志烈的文笔和胆识得到了首长的肯定。

可爱的乡村教师

  时间的轮轴滚到了1960年,童志烈在广州军区炮兵气象站退伍后,在杭州供电所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不久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屏门农业合作社一心想要干一番事业,但却事与愿违。“我的身体不太好,有很严重的胃病,经常要去杭州看病,体力劳动实在是吃不消,我推脱了许多更好的工作,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当起了老师。”

  的确,童志烈喜爱看书,喜爱农业,喜爱家乡,但最热爱的还是教师这一职业,对孩子的教育抱有满腔热情。从1962年在屏门乡担任小学、初中教师,33年的教学生涯,他为无数深山学子开启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除了日常孜孜不倦的教学外,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能够吃饱饭,童志烈想尽了办法。“那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劳动模范王保京的事迹,于是我就给他写信要了11个品种的小麦种子进行试种,结果有两个品种非常成功,后来被村里的生产队大规模种植,我们的学生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在童志烈的带领下,小山村的学习氛围一直十分浓郁,孩子们快速成长,近二十年来先后有不少学子考上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

  “老童师是一名非常亲切、和蔼、有责任心的老师,更是一位可爱、可敬的老师,他全身心都投入到全村孩子的教育上,这么多年从未变过。”屏门乡金陵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项水英说。

退休后办起了“家庭教育班”

  1995年,老志烈退休了,但村里的30多名留守儿童,却成了他的牵挂。他担心自己的退休,会让孩子成长少一个“引路人”。于是,他就办起了免费的家庭教育学习班,每到周末、暑假,老童家里总会挤满来自习的学生。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场地从自家的厅堂、饭堂转移到目前的村老年活动中心,课桌椅不够就把床板拆下来替代,最热闹的时候隔壁徐家村、双坪村的学生都赶来学习。18年来,没有收过学生一分钱,也没有向村委要求补贴资助,反而为添置教学设备花去不少钱。

  许多人想不通,童志烈有什么样的法宝,能让孩子们乖乖地在假期里聚集在一起学习、看书。当记者跟随着他颤颤巍巍的脚步,走进活动中心后,这才恍然大悟。

  宽敞的教室,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器具,墙壁上挂满了最简陋也最简朴的手工图表,这些图表都是童志烈自己动手用旧挂历做成。《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成绩》、《我们学雷锋、做好事》详细记录了每位少年学习进程中的点点滴滴。

  为了让孩子们学有榜样,童志烈收集寻找该村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学有所成的先进青年的事迹,将他们的故事编写成文,并用毛笔书写,张贴在活动室墙面上;学生们毕业了,为了让他们顺利找到工作,老童花了数月编写了《求职篇》,册子里既有自身感悟,又有求职技巧,近十本小册子,记录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成长,更是他对孩子们的爱。

  村里的老书记项显林曾经也是老童的学生,他说:“有老童师在,我们从来不担心小孩子会变坏,老童师不仅言传身教,更是从一点一滴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私人定制” 847期墙报

  为学生免费补习的这20年里,童志烈克服了很多困难,2007年轻度中风、2008年又因风湿性心脏病做手术等,但他依然坚持下来了。近几年,随着年纪增大,老童的身体越来越差,心脏病、关节炎、支气管炎等病症一直纠缠着老人,每天都需要服用大量药物来缓解。

  今年,童志烈还戴上了助听器,行走也渐渐困难起来,这才无奈暂停了免费补习班。他说,“我的脾气不好,容易较真,哪家的孩子自习没到,我就挨家挨户去找,问清楚什么原因,但是身体不争气,不然我不会中断的。”

  让人欣慰的是村里已专门腾出了一幢楼,让孩子们上自习有地方可去。

  虽然补习班不再继续,但闲不下来的童志烈还有一份更为难得的任务一直在坚持,那就是为村里“私人定制”墙报。在老童家中,记者看到了一本墨绿色的工作日志,清晰地记载了过去二十年出过的每一期墙报。他告诉我们:“市面上的报纸内容多而杂,要让村民们静下心来看也不太可能,我就想着自己从报纸上选取些对村民胃口的,对孩子们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抄下来给他们看。”

  就这样,一根板尺,一支毛笔,一份报纸,一张旧挂历,老童当起了编辑,每天从《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浙江日报》等报上摘抄,从《今日千岛湖》上选取,每期墙报都紧随当下时事,有时候一抄就是一上午,这对于82岁的老人,是一场体能和精力的考验,但他却乐在其中。

  20年间,每周如约而至的“私人定制”墙报让村民们感动不已。这份坚持和认真,也为童志烈赢得了众多忠实的粉丝,原先一有空闲,村民会聚集在一起打牌,而现在,每当老童更新墙报后,第一时间赶到墙板前围观,甚至许多隔壁村的村民也慕名而来,每周读报的好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喜欢看,老童师知道我们爱看什么,村口一个,桥头一个,每期墙报我都不会落下。”村民交口称赞。

“只要有人愿意看,我就会一直抄下去”

  童志烈的这辈子,总和文字抄写录入打交道,原本应该安享晚年的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执着地用直尺划出一道道格子,将报纸中的信息和知识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传播给小村庄里每一位村民。

  今年10月,老童的大儿子在打山核桃时不幸跌落,离开了人世,这对他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可在悲痛之余却没有间断墙报的更新。村里人看着他强打着精神,一手拿着刚抄写完的墙报,蹒跚着走下40多级台阶,迈向村祠堂门口,张贴新一期的墙报,大家都心疼不已。

  过完年,童志烈一家准备暂时离开金陵村,在千岛湖镇租一个房子,尽管离开家乡,老童却仍然没有停止出手抄报的打算,他充满信心地说,读报习惯养成不容易,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人愿意看,我的墙报还是会坚持抄下去。

  记者  周雅婷  见习记者  严月玲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