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芹川——古韵遗风今犹存
发布时间:2019-06-18 15:02:17

古村落,是我们的祖先凭聪明才智建起的一座座“博物馆”,里面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

走进古村落芹川,但见:芹溪自潺湲,香樟掩甸园。水映皆古居,一径入桃源。

据清康熙五年《左江郡王氏宗谱》载:芹川村始祖王瑛,宋末元初时由儒高搬至月山底,其子万宁公成人后,由月山底迁居芹川村,万宁公见此地“四山环抱二水,芹水川流不息”,故取村名为“芹川”。从此王氏一族在芹川生了根。如今的芹川村,已成为王氏子嗣枝繁叶茂、人间仙境般的村落,村中有500余户,1800余人,这个历史悠久,人文丰富,民风淳朴的古村落,一派古韵犹存的味道,美得让人不想离去。

走进芹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角翘的廊桥,名叫“进德桥”,始建于清同治甲戊年间。廊其实是一座亭,只不过建在石桥上罢了。廊桥外墙斑驳,桥两头各有两扇门,可左进右出,既可避雨,又作交通。亭内墙上有一幅发黄的“溪山图”,图两侧有对联:“世外桃源白叟黄童咸悦豫,人间福地青山绿水任徜徉”;亭上有匾,字“德业流芳”;墙上书写着南宋大诗人陆放翁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村口五棵巨大的樟树驻守,其中有两棵古樟“喜结连理”,人称“夫妻树”,遒劲的树干遮天蔽日,圈出一处桃源秘境,水口山势呈“狮象把门”,别有洞天。最引人眼球的,自然是穿村而过的芹溪,清澈见底的溪流中,众多野生的石斑鱼,成群结队地往来游弋,怡然自得。两岸村姑村嫂浣衣洗菜,溪面白鹅灰鸭拨动清波,水底野鱼追逐嬉闹,一座千年古村因此活泼灵动起来。

一路走去,一座座石拱桥、木板桥,还有造型古朴的廊桥,跨溪而立。一条芹溪不宽不窄,六七米的样子,恰好方便架桥。因此,短短不到一公里的村街上,竟然架起三十六座桥。这些桥造型各异,仿佛调皮的孩子们搭积木做游戏,率性而为,趣味十足。一幢幢保存完好、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民居依溪而筑。穿村而过的芹溪,将村落一分为二,村人沿溪而居,“小桥、流水、人家”的桃源水墨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古民居,其实就是芹川古村的活化石。

王家宗祠“光裕堂”,始建于明代,几经修复,古韵犹存,成为芹川古建筑精华所在。近年,在此建起了“文化礼堂”,俨然一处芹川王氏的精神家园。走进古祠堂内文化礼堂,“两堂五廊”图文并茂的介绍,为人们静静诉说着芹川人文历史故事。从明代至民国,芹川的历史文化名人历历可觅:明代有曾任广东廉州知府的王宗才,官至广西提刑的王宗鲁;近代,有曾聘为东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浙江通志馆编修王伯尹;现代有潘天寿得意门生、旅美国画大师王昌杰,有曾任中华全国商会会长王文典……

芹川古村,山水清幽,人文荟萃,人杰地灵。

芹川古民居大多分为两层,徽派建筑风格,有马头墙、石库门。进了门有天井,雨时,大雨由此落入天井;晴时,阳光由此射入厢房。村中的明清时期的老宅至今保留下来的有260余幢,古祠堂7座,让人叹为观止。老宅内那飞檐上惟妙惟肖的神兽、飞禽、花草、人物,庭院门前纹样繁复的砖雕、木雕、石雕,精致细腻,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用鹅卵石垒砌的小花园内的门窗、阶石,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透露出古建筑带来的历史和文化气息。对于这些古老的精致,相比而言,当下出现的那些种种实在显得笨拙。

历史的长河中,芹川村一砖一瓦都经历着岁月的洗涤,古韵斑驳,每一处都在诉说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芹川村因有着完整的村落形态,众多的古民居和仍保留完整的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漫步在幽深斑驳、古色古香的村巷里,檐墙、马头墙、风火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感受历史在芹川古村留下的足迹,品味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淳朴民风,领略古村的文韵墨香和宁静悠闲,置身其中,仿若穿越历史,梦回明清。

芹川,不仅让人领略了古韵遗风,更让人领悟了对文明的不懈追求。(章建胜)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