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照一下镜子
发布时间:2019-08-05 10:25:47

“人生眉眼不自见,愿以妍丑烦青铜。”这是清代惠周惕写的一首关于镜子的诗。

诗中所说的“青铜”为镜子。

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必不可少的用具,已经流行了几千年。远古时代人们映水以照容,溪流水塘水波不皱时,临水映像,可见自身衣冠齐整与否?脸沾尘土与否?青丝乱拂与否?还看到过方腊映水照容的一段逸史:容斋逸史《方腊》“初,方腊生而数有妖异,一日,临溪顾影,自见其冠服如王者。由此自负,遂托左道以惑众。”说方腊起义是因为“临溪顾影,自见其冠服如王者”——在溪水边照出自己身上穿着皇帝的衣服,头上戴皇帝的帽子,于是就闹事了。真正地胡说八道!

古代殷实家庭还用“鉴”(铜盆)盛水照面整容。后来,慢慢发展为用青铜铸镜——青铜镜。铜镜光亮的一面为镜面,反面中央设钮以穿绦带便于手执使用。镜背素面外,大多数铸有图案和铭文,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铜镜由红铜和锡、铅合金(即青铜)铸制,古代青铜称“金”,比较珍贵,史料或金文所讲的“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据唐《贞观政要》:“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门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足可见青铜的珍贵,二十斤即可换人命一条。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铜镜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代。在殷商、西周以前青铜镜是王室勋戚、高级贵族的专用器具,平民百姓无缘享用,至春秋战国时,一般贵族可以使用,秦汉以降成为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用具。现在的玻璃镜子是从明清年代才有的。

早先的镜子大都是圆的。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丰满、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汉语中有团圆、圆满等祥和的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镜子的形状也千姿百态啦。

镜子除饰面照容的功能外,在我国还是男女传情的信物,以表达朝思暮恋的情感。在我的家乡还是陪嫁的必备嫁妆。每家女儿出嫁,嫁妆不一,但“镜加盒”(小盒子,盒盖下有面镜子,盒里有梳子,头绳,头发扣)一定不缺,自此,便“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天一天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直至乌丝变霜雪。

我母亲有一面嫁妆镜,就单独那么一面,没有镜盒。镜呈椭圆,锡片嵌套,左龙右凤,有古镜神韵。不知道我外公外婆从哪买来了这面镜子?还打破家乡嫁妆规矩,独树一帜,足见他们对女儿用心之诚,每每想起,很有感念。

农村里的女孩,还流行过一种小圆镜,米粉馃一样大小的镜子,放在衣服袋或裤袋里,劳动空隙,时不时拿出来照一照,拢一拢长发,揩拭一下脸颊,完了,小心把镜子塞入袋子。爱美之心女子为多。

铜镜能发光(反光),古人相信其具有辟邪消灾、降妖镇魔的功能,在民间办丧事的邻居常以镜悬门,以辟不祥。古代寺庙建筑正脊和壁上嵌镜,以及武士胸前的护心镜,实为驱除鬼魅而设。出土古镜多是墓葬随葬品,据考古发现,铜镜多悬于墓室棺椁上方四周,这便是“以镜悬棺”之义,为了驱邪辟妖,保护死者不受侵扰。

家乡农村做屋建房有在大门上方嵌入一面镜子的,还有的挂一面镜子到大门上方,也是以辟不祥之意。

还有哈哈镜,我第一次看到是在二十多年前的杭城,在解放路上的百货商店里面。一面面大镜子照下去,镜子里面的“我”一下子长得像丝瓜、一下子胖得如冬瓜,一下子让人变得上身粗大肥胖、下身细长苗条。先是惊吓,尔后慢慢地觉出好笑与快乐起来。

有空就照一下镜子哦。(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