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家乡的老轮船码头
发布时间:2019-09-05 08:55:26

章公平

家乡的老轮船码头是一部苦涩的辛酸史,它开启了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又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我的家乡千岛湖,半个世纪前,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淹没了家乡两座古县城和49个乡镇的一千多个村庄,淹没了30多万亩耕地良田。

1959年新安江水库蓄水后,原遂安和淳安两县合并成立新的淳安县,原有的路面交通全部中断,全县的公路只剩下12公里断头路,村与村、乡与乡全靠水路来往,于是湖面上有了客船,水岸边有了码头,正是“一座码头一世界,隔山隔水难相见”。

一夜之间,水位上升,千岛湖初期的码头只有新县城排岭码头是固定的,有青石板铺就的台阶,像汾口、威坪、姜家大一点的码头都是浮动的小木屋,它们随着水位的高低而上下浮动,五十年代末很少有钢筋水泥的码头,乡村一级大多是砂石铺就的简易码头。

春去秋来,随着时光的推移,湖岸边渐渐的有了砖瓦水泥修建的凉亭式码头,等船的旅客这才有了挡风遮雨的地方。到了八九十年代,一些人流比较多的码头建了候船室,宽敞的大厅内还设置了小卖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据记载,有客班的日子千岛湖上共有大

小码头127个。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乡镇之间有了公路,湖区相继建成了阳光轮渡、上江埠轮渡和南赋轮渡,车辆逐渐替代了轮船。2000年后,随着千岛湖大桥、南赋大桥、上江埠大桥、威坪大桥,千汾公路和淳杨公路的建成通车,千岛湖中那些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老轮船码头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漂亮的旅游码头。

为寻找心中的怀念,我用了几天时间特地抽空去看了几个老码头,当年曾经熟悉的码头大多已衰败萧条,有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摇摇欲坠,有的已成了废墟。

站在积岭码头,那二层高的候船室大楼被岁月风干了容颜,四周是蒿草丛生,一片穆肃苍凉,码头上的石台阶也已垮塌不堪,只是大楼上“积岭码头”四个大字还依稀可认。

来到毛竹源码头,这是淳安唯一通火车的地方,当年我就是从这儿出发走向军营的,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毛竹源码头一直是淳安人和上游的皖南人走向外地走向世界的咽喉要道,也是全国各地来千岛湖旅游的必经之地,素有“小香港”之称,码头街道也称“中英街”,一边是淳安,一边是建德。

如今的毛竹源老码头候船室已破旧不堪成了空室蓬户,往日的雄风已不复存在,斑驳的墙壁、退了色的字迹、锈迹斑斑的铁轨和绿皮老火车成了毛竹源码头的特色旅游景点……

从浮动码头、简易砂石码头到设有候船室的码头;从轮渡码头到旅游码头,从凄凉寒酸到繁华似锦,功不可没的老码头在淳安的交通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她是千岛湖人永远的记忆。

望着那远去的、消失的老码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想起小时候那点着松明火把赶轮船的日子……

(本文为2018年杭州市老干部“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变化”征文原创作品)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