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野毛栗
发布时间:2019-09-13 10:05:00

9月,野毛栗成熟了。走到千岛湖镇李家坞口的街上,到处飘着一股糖炒栗子的香味,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野毛栗。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没什么钱买零食和水果吃。一年到头只能吃些自家做的红薯块、冻米糖等,水果只能吃从山上采来的野果子。野果子大都存放不住,只有炒熟的毛栗放的时间最长,存放时密封好的,还能留到过年招待客人。

那时,我会跟着姐姐和姐姐的几个玩伴一起去山上采野毛栗。头一天晚上,要做好准备工作:找好厚点的衣裤和袜子,一顶布帽子、一双解放鞋,一双帆布手套、一把磨得飞快的砍柴刀,还有一个扁筐、一只麻布袋和一把竹夹子。

天刚蒙蒙亮,大家就出发了,走上20多里山路才走进山林。进入山林后,大家就分散去找毛栗树了。来到背阳的山坡上,看到满山坡一丛一丛的野毛栗树。毛栗树不高,只有半人高,有的也有一人多高。毛栗树上的栗蒲有的裂开了口,露出了里面棕褐色的小栗子,有的是空蒲,栗子已经掉到树根下了,大部分栗蒲没有开。姐姐让我在毛栗树根部捡毛栗子,多的地方我会一把一把抓进小扁筐里;遇到树底下有凹坑的,我会整捧整捧地把栗子捧进扁筐。

姐姐飞快地夹着栗蒲,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为了多采栗子,出门时人人都带了冷饭包。到了中午,大家就坐在树荫下,吃着各自带来的午餐,喝着用茶竹筒装的茶。稍微休息一下,大家又抓紧时间采毛栗了。到了傍晚,动作快的人采了一大扁筐和一大麻布袋栗蒲,砍一根较直点的树木挑着回家;手脚慢的采了一大扁窠和一小麻布袋栗蒲的,就把小麻布袋栗蒲放在扁窠上背着回家;我捡了小半扁窠栗子,回到家一称,有5斤多呢。

栗蒲挑回家,还要用巧方法脱子。我们用“发汗”法:把栗蒲倒在楼板上堆在一起,然后罩上一只箩筐,让它闷在里面发热2至3天。然后,就用布鞋底在栗蒲上轻轻一踩,毛栗就掉出来了。有些人用小板凳面去压栗蒲就更快了。

脱好的毛栗子,晒干放上一个星期再炒,味道更甜。但不能放时间过长,不然会生虫子蛀栗子的。炒栗子也是要有方法的,炒得好,栗衣都一起剥掉了,炒得太湿就会粘壳,炒得太干又会咬不动。好的炒法是:先在锅里放适量的水,然后倒入栗子,用旺火煮熟,等水烧干了,再用温火慢慢炒,用干净的小竹刷帚在锅里翻炒栗子,听到锅里“噼啪!”炸响了,就可以起锅了。等冷却后剥开就会把里面的那层栗衣一起剥掉了,油光发黄的栗子肉放进嘴里一咬,那个清甜爽口就没得说了,吃后口留余香。

野毛栗比大板栗更香更好吃,营养价值也更高,是纯天然有机食品。

那个年代,老百姓一年到头只能看上几场露天电影。听说晚上看电影大家都很高兴,干活的人会提早回到家,小孩们老早就背着长板凳去放映场地占好位子了。晚上出门前,大人会去楼上,从密封得很严实的瓷罐里掏几把炒熟的毛栗子分给孩子们。我们一边看电影一边吃着香喷喷的栗子,可带劲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街上摊位上有糖炒栗子;超市里有栗子糕;饭店里有栗子羹、栗子烧鸡、栗子烧肉,应有尽有、美味无穷。

如今,很少有人上山采野毛栗了,都是买现成炒熟的板栗吃,可我吃着总觉得缺少了一种味道,缺少那种家乡的味道。(毛有根)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