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重阳
发布时间:2019-10-14 14:22: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起重阳,人们自然而然地便想起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古人认为,茱萸能祛邪辟恶,重阳时节,茱萸熟了,红红的果实非常漂亮,便采摘插于发髻,或佩于服饰。我县临岐也盛产茱萸,但茱萸品种非止一个,至于临岐的茱萸与诗中的茱萸是否沾亲带故,我不得而知。但我的父辈们全然不知这些,不知王维是何人、茱萸为何物。这时候,他们会想起,哦,快重阳了,该准备箬叶包粽子了,因为,重阳节吃粽子是我家乡的传统习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不一,因此,各个传统节日的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都说大年初一吃饺子,而家乡自古吃的是面条;都说端午节吃粽子,而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做肉包子,吃鸡蛋、鸭蛋,似乎与屈原毫无关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大多与祭祀有关,与行孝感恩有关,与尊祖敬祖有关。

祭祀是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而产生的一种活动,一般设春秋二祭。春秋祭是我国民间的一项古老习俗,春祭在清明节,人们祭拜直系祖先;秋祭在重阳节,祭奠宗族共同的先人,春秋二祭皆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缅怀方式。其实,说白了,祭祀只不过是古人藉此以缅怀逝者、感恩祖先的一种仪式而已,一种祈盼来年能风调雨顺的精神寄托而已,也是后人尊重先人、感恩先人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字:“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之八德,孝为德之首,行孝道与能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能否解决好老年人口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是否美满,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保障老年人权益,国家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在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为古老的重阳节又注入了尊老爱老的新元素。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予以儿孙的一切,就像是大山予以树林、大海予以鱼儿一样,是那样自然、那样坦荡,那样无私而不图回报。今年的重阳节是我国第七个法定的老年节,作为晚辈,此时此刻,该想到什么、该做些什么呢?我想,为人儿孙,能具有一颗行孝道、能感恩的善心,才是最重要的。(余书旗)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