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曾经的秋收季节
发布时间:2019-11-12 08:15:00

余书旗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夏收夏种与秋收冬种是农村一年之中最忙的两茬农活。这两茬农活虽然都很忙,但相对而言,因为时令温差的关系,秋收冬种比夏收夏种舒服多了。夏收夏种的农活要赶着季节跑,育秧、割油菜、割麦子、插秧,这流水线一样的农活,一环扣一环的,不能掉链子,若耽误了,这茬庄稼的收成也就只能打折扣了。相比之下,秋收冬种就舒服多了,一是气温宜人,二是不用那么赶季节。譬如说从收割晚稻到种油菜、种麦子,中间间隔的时间伸缩性大,什么农活要紧先干什么。再者说了,这油菜也不能插种得太早,太早了,过早地抽枝分杈,如下一场大雪,那稚嫩的身躯便会倍受摧残而影响发育成长。而播种麦子就更不用急了,老辈人有些夸张地说,等吃过了年夜饭麦籽再出门也有得收。

秋收冬种虽不用过分地赶时间,但有些农活也不能拖得时间太长了,就说掰玉米和挖蕃薯吧,因为玉米和蕃薯都怕霜。玉米怕霜,一是因为降霜了,没有成熟的玉米就只能长成这样了,老不了了;二是降霜了,玉米的茎秆蔫了,失去了脆性,玉米棒子就很难掰下来了。在我十多岁那会儿,玉米的茎秆是舍不得让它蔫掉的,因为很多人还等着用它来熬制饴糖。

家乡有在腊月自制冻米糖的习俗,而饴糖是制作冻米糖的必需材料。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用上好的糯米来熬制饴糖了,用糯米熬制的饴糖色泽晶莹、味道纯正。但在我小的时候,因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所以是舍不得用糯米来熬制饴糖的,用得最多的是蕃薯。但用蕃薯熬出来的饴糖有一点苦焦感,不但味道比糯米熬制的饴糖逊色了许多,就那颜色也不能让人恭维,黑黑的,没一点光泽感,色香味俱不佳。有人便想到了用玉米秆熬制饴糖,玉米秆虽没有甘蔗那样甘甜多汁,所熬制的饴糖也不如用甘蔗熬制的饴糖那样味道纯正,但无论是色泽还是味道,都是蕃薯饴糖所不能比拟的。但在集体化的时候,玉米秆是集体所有,得统一分配,由不得个人任意获取,因为这玉米秆也是农民的宝贝。玉米收获以后,便把这茎秆从中斩断,茎根部分给农户当柴烧,头梢部就更舍不得乱扔了,得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晒干了,堆成垛,贮存起来,那可是生产队的耕牛一个冬天的饲料哦!

蕃薯之所以怕霜,也有两个原因,一是霜后挖的蕃薯虽味更甜,但不易保存,且易烂。二是因为蕃薯藤是上好的猪饲料,蔫了就没用了,得赶在降霜前割了,剁碎了,畚到“猪食缸”里,用脚踩实了,压上大石块,加满水,可保存好几个月。

小时候的秋收季节,因为琐琐碎碎的事太多,起早摸黑不说,挑灯夜干是常有的事,譬如说掀玉米衣、扎玉米串、蕃薯的再加工、剁蕃薯藤等,这些杂事一般都在晚上忙活。小孩也没得空闲,放学后边放鸡边捡稻穗,也去捡玉米、捡蕃薯,或帮着割蕃薯藤、剁蕃薯藤等活。那时农村人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忙,并快乐着。

如今,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已没了往日那种秋收冬种的热闹场面了,也尝不到那种蕃薯饴糖的焦糊味了,现在想起来,那时的秋收冬种虽辛苦,但其场面却不失为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田园《秋硕图》,令人常常忆起。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