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从《桂林方氏宗谱》记载考察“帮源”及“帮源洞”
发布时间:2020-01-06 08:52:58

 

余利归

今日威坪镇洞源村 记者 王建才 摄

史料记载,帮源是方腊起义并被俘的地方。从史料看,隐含着两重地名涵义:一是作为幽深的山谷,俗称为“源”,史料中记载为“梓桐、帮源峒”,有些史料也记为帮源洞,峒与洞相通,均含山谷之意;二是作为藏身的山窟,即俗称的山洞。不同史料记载方腊被俘时,有的记为“帮源峒(洞)”(山谷),有的记为帮源洞(岩窟)。相关记载见于方勺《泊宅编》和《青溪寇轨》、宋史《童贯(附方腊)传》及府县志,兹不赘述。这给后世了解和研究留下了漏洞和争议。

就淳安而言,到目前已有三处方腊洞(帮源洞)。早期为纪念方腊起义,由郭沫若题字的“方腊洞”碑立于六都洞源。此后,在威坪镇集镇对面山上又发现洞穴,作为方腊点将练兵的地方。2019年,部分人士甚至专家学者依据旧县志《山川图》标注及余氏宗谱中的“宏溪漆园”、“永乐石亭”等资料,将“帮源峒”“正位”到了威坪七都长岭村。

淳安旧县志对“帮源洞”有文字记载。帮源洞,一名青溪洞,方腊起义平定后改为“威平洞”,明嘉靖县志称在县西七十里,清光绪县志称在县西八十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上述记载、观点、考证,究竟谁是谁非?史料记载,方腊是淳安县西堨村人,又《方庚传》说方腊本歙县人,佣于家。且不论方腊是否淳安人,方腊在威坪帮源起义并在威坪帮源被俘,各种记载和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厘清帮源的方位和范围,是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为此,笔者根据有关宗谱记载对帮源进行考察。由宗谱考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帮源实际上就是当今威坪六都的洞源。

笔者考察研究的相关方氏宗谱有三部:

一是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坊龙亭识版本方之玮纂修的《河南郡方氏宗谱》,其中卷二内纪世系中有瑶山湛溪方氏内容,涉及帮源方桂世系。方储为一世祖,洪公后方肃生方翚、方干、方于(他谱作羽)。方干生翼、严、翔、正(子彦昌迁锦坑楼下)。严子甲、述;述子彦蒙(徽州牧,因居苏村),彦蒙子赞、桂、洞。桂由苏村迁淳安帮源,本谱世系录方桂下六代,简注子孙迁徙。洞居桐江,洞子楷复归淳东,迁淳北湛溪,其后德孚生二子恭、宽,恭后富二迁昌化七都三板桥,宽后富三转迁遂安婺峰(三祝堂),德光生四子,应辰继吴峰鲁氏。本谱藏上海图书馆,下文简称高坊谱。

二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萃涣堂刻本方善祖纂修《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柳山方氏宗谱)。其中记述,方干九世孙方蒙始居左昌,蒙公曾孙忠正再迁苏村。方忠正生三子模(迁居淳安九都)、桂、相。方桂迁居淳安六都帮源,后分派佘坡。方相居苏村,其后克明等徙磻溪,为苏磻派。又方桂居柘源,其后有居罗田者,为柘田派。本谱藏上海图书馆,下文简称柳山谱。

三是清宣统辛亥年(1911)佘坡(威坪方宅)问源堂辑方志棠主修《桂林方氏宗谱》。本谱为六都方桂公后方文毅(佘坡支)、方庚子、方文思、方文博分支,以及歙县苏村方相后裔迁淳安梓桐分支合谱。有载方桂与三子方英居歙县马岭即柘源。本谱藏国家图书馆,下文简称佘坡谱。

为研究和判定帮源地名位置范围,兹将三谱记述居地及墓地整理归纳如下:

结合三谱记述,经过对比可以看出:帮源即洞源,是同一溪源山谷的两种称呼或叫法,两者并存,互为指代。柳山谱记方桂居帮源姑婆宅,记方有常葬洞源姑婆宅,同一姑婆宅分别冠以帮源、洞源,这里可看出帮源、洞源两者是相互替代和互指的。谱中又有帮源口茶碣头、洞口茶碣头、帮源东山下大园、洞口大园、帮源西山下、洞口西山下之地名称谓,相互对应。这里所谓的洞口,显然不能看作是某一具体洞穴岩窟之洞口,而是指源口,即帮源口或洞源口。佘坡谱领谱字号载“阜字号洞源派文思公支”,新谱跋记述合集者有“帮源里文思公支”,也说明洞源与帮源是互指的。虽然时代变迁,村落兴衰,地名村名多有更易,但今威坪六都仍有茶碣头村(茶合村)、洞源村,与谱中地名一致,可以作为帮源地名考据的标志。洞源有称帮源,茶合位于帮源口、洞口,由此推理,“洞口”之“洞”,不是指具体的岩穴洞窟,而是指溪流山谷,即所谓“峒”之另一种说法。合而称之“帮源洞(峒)”,也顺理成章。

三谱各谱序、迁徙、图引都称方桂迁淳安六都,迁淳安始新源,居于帮源,这说明帮源在六都,在始新源。归纳帮源、洞源、洞口之相关地名,均在今洞源范围之内,可以说明,帮源或洞源从属于六都、始新源。扩散来看,由此向外迁徙的其他分支村名地名,如河村西宅没有冠以帮源、洞源,方文毅由帮源居佘坡、方文郁由帮源迁七都佛坡、方文忠由佘坡迁黄村武石等没有冠以洞源、帮源,这都说明这些支派是异地而居,不在帮源、洞源范围之内。

威坪六都源总称“始新源”,本都大姓之一王氏就称始新王氏。始新源有六条支流,所以又有“六都六条源,第一取河村”之民谚,六条支流分别指河村源、洞源、辛坑源、叶家源、仁川源、邵宅源。据河村五经徐氏宗谱记载,河村始迁祖为方庚曾孙女婿,河村源又称河溪、锦溪。

宗谱是由当地人氏对当地山川和人文的具体记载。一般情况下,宗谱记载是史志编撰的源泉和依据,是基础材料。根据上述方氏三谱地名记述,结合王氏、徐氏宗谱,六都源及支流各有名称,可以确定帮源即洞源,其界限仅在今威坪六都洞源范围。帮源不是六都源的总称,更不可能跨越到威坪四、五、七都。

帮源何以称为洞源?宋咸淳十年都统领公(方庚)五世孙方欀谱序称“桂公迁浙还淳,隐居桃洞”。方欀是平定方腊后最早修辑桂林方氏宗谱的,此作“桃洞”,或是借用桃花源比喻帮源。至于洞源是不是由此而演变而来的,且作存疑罢了。

宋史记载,方腊宵遁还清溪帮源洞,诸将刘延庆、童贯等合兵击腊于帮源洞,腊“深据岩屋为三窟”,韩世忠“擒腊以出”,辛兴宗“截洞口掠为己功”。此处帮源洞、洞口即为帮源峒,而岩屋三窟则是指具体岩窟洞穴。

元人徐直之撰《忠义彦通方公传》(方庚传)记载:公讳庚,字彦通,世居睦州青溪县万年乡之帮源。……源东北有洞,去其家半里,颇幽邃,人呼帮源洞。……夏四月,贼众就殄,而未能得腊。里人方京,居腊左右,会出洞,公以利诱之,使给腊言:适出洞,见两日相斗,天象如此,圣公其复兴乎?请公出视之。腊谓诚然,出水盘以观日影。公遂得生擒腊,献军中,槛送就师。八月丙辰腰斩于市。……方腊窃发之所,奉旨易睦州为严州,易县淳安,乡为永平,洞为威平。此传所说“帮源洞”有方位,有距离,结合宋史记载,当指具体的岩窟洞穴,为方腊诸将藏身之所。

依据宗谱考察,既然厘清帮源即是洞源,则史志及方庚传记载的具体岩洞“帮源洞”应当就在今之洞源里无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志隆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