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民间艺术
康塘旱船
发布时间:2020-01-16 09:52:41

刘来根

王建才 摄


  旱船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历史悠久,在唐代已经流行(见《太平广记》),不仅在民间表演,还经过改造成为宫廷舞蹈。据宋朝田况《儒林公议》,五代时前蜀皇帝王衍曾做蓬莱山,以绿罗画水纹铺在地上,上置莲花,让跳舞的人乘彩船在绿罗上转动。宋朝时仿效这种方式,宫廷舞队中有采莲队,跳舞的人身乘彩船、手执莲花而舞,名称叫作“采莲队舞”。与此同时,民间划旱船也很盛行,不少记叙宋代风俗的著作都写到节日街头民间舞队中有划旱船演出。

  康塘村距姜家镇三公里,坐落在康塘坞,环境清幽,历史悠久,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讲学会友,并作《百琴楼歌》《三瑞堂志》,使该村求学兴文之风源远流长。这个村有一项与读书相关的民间艺术活动——康塘旱船。

  相传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到康塘访友,但见山峰峻奇,木石鹿豕,很是壮观,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山泉甘霖。文曲星下凡的朱老夫子想,为何不求圣水观音相助,让这里变得山青水秀,山水钟灵。于是朱老夫子双目微闭,念念有词,把自己的意念传递给了远在南海的观音圣僧。不多时,手持净瓶的观音圣僧腾云驾雾来到康塘,高高地洒下观音圣水,顿时康塘村甘雨淋漓,山泉飞湍。朱老夫子也朱笔一挥,广开一池,有二十多亩。等池水涨满,甘雨方停,池水碧悠悠清灵灵,池边百草环翠,百卉并举,朱夫子起名为“环翠池”。池水为村里带来的灵气四溢,那年池中有莲子大如灯盏,菱角大如枕头,池边的毛竹一节到梢,这都是池水的灵气所致。朱熹置画舫于池,与文人学子于玩水之中吟诗作对,灵感也格外流畅。所以凡上此船者则会变得更加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当年就有朱熹在画舫上授学的洪氏三子同榜及第。于是村人竞相登舫以求灵气,兴读书之风。后来朱熹离去,池水慢慢枯涸,画舫也渐渐腐朽。村里人就以竹、纸糊旱船,每逢元宵,在环翠池遗址舞旱船求灵,鼓励读书人,以表达村里人迎灵送瑞的美好愿望。民国以后,以彩绫代纸糊船,装饰更为华丽,配乐以舞,使舞旱船的习俗流传至今。

  制作旱船是用细竹竿绑成船型的架子,旱船的大小不等,随人意而定。船形骨架的中间用竹竿绑个“井”字架,“井口”既是船舱的部位,也是表演者的部位,顺着船舱的四角竖4根竹竿,为船舱的4个柱子,然后在上面绑制船舱的顶部。船舱的顶有平顶、三角形顶等,较复杂的歇山顶式的瓦棱似出水的古建筑造型。船的骨架绑好后,用彩绸布围好各个部位,船顶用红和黄的彩绸布裹好,船板用土黄色布绷面,船帮周围用绿色彩绸布围起。船舱内用一根红布条拴在舱的两边沿,演出时表演者将红布条架在肩膀上,撑起旱船,两手握住船舱的两边,表演时摆动旱船行进。船头船尾上面用不同色彩的扎花布各扎一朵荷花扣上,以达到整体美观。总之,还可进行更为精细的装饰,以美为准。船桨有桨板、桨杆、桨柄三部分组成,以精巧为宜。服装男女各异,民族风格,江南特色,颜色可以自由搭配,以鲜艳协调为准,其中男为马裤,女为长裤。

  康塘旱船的表演阵势可大可小,船只可多可少,视表演场地和活动需要而定。表演人员一般一船两人,男女各一。旱船的表演简单,但表演的形式不少,主要阵式有“水溜溜”、“绕八字”、“蛇脱皮”、“跑圆场”、“二龙出水”、“双进门”等十余种。主要表演动作有驾船、圆场步、碎步、横步、自转、正反葫芦、晃船步、平碾步(转船)等。整个表演围绕“快、稳、漂、转”的风格展开,它的音乐一般是锣鼓乐队伴奏,当初多以当地流传的《百琴楼歌》曲为主,现已失传。民国以后,已没有固定的表演曲目,一般配以民族音乐,极具地域特色。

  康塘旱船自宋代开始,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并成为当地喜庆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旱船舞蹈由简单的求灵发展到表达祈祷、喜庆等多种阵势的配乐舞蹈,形成了男女对舞和多船共舞的鲜亮、恢宏、秀色、大气的大型民间舞蹈活动。今日舞旱船,既象征人们求知求美的心愿,又表达欢唱渔歌、庆祝丰收的喜悦。

  自2008年康塘旱船正式列入杭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以来,姜家镇加大了康塘旱船保护力度,多次参加千岛湖秀水节文化踩街、杭州市“魅力淳安”展示等市县大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还拍摄专题片。同时还把康塘旱船作为姜家镇的一张文化金名片,融入到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中去。

  近年来,千岛湖镇新北社区、安阳乡也纷纷在传承康塘旱船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创建青溪旱船和人偶旱船表演队,从而使旱船这一具有淳安地域特色的传统艺术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徐璇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