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红五月,相约静山尖
发布时间:2020-05-19 08:46:36

■江涌贵/文 王建才/摄

清晨,一抹霞光映红东方,烟岚掩翠,谷雨芬芳。依旧是快乐和愉悦,推开北窗,眺望天天如许的春日阳光……红五月,我们相约静山尖。

静山尖,位于浙皖交界处,坐落于威坪镇三坦村背后,往上攀登而去,就是海拔1058米的静山尖了。浙皖交界,山峰屹立,属黄山白际山脉,山脉连绵起伏,山体陡峭,狭谷深长,山林茂密。山里氧气充足,农民种的庄稼旺盛品优。满山看去青翠一片,故而称青山,山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光美景,宋代诗人郭熙游感: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静山映山红

每年的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正是静山尖映山红盛开的时节。这时节,映山红怒放,像一片片彩霞把山岩峭壁轻轻偎抱,又像一团团烈火在林莽荆丛间熊熊燃烧。漫山遍野,目之所及都是红艳艳一片,如云似霞。鲜红艳丽的花朵,在柔和的晨风里轻摇慢舞……

从三坦村西源自然村上去,进入山林后,路两边山坡上开满了映山红,像一片红霞一闪而过,人们都在花间拍照。我在这里长大、从这山里走出去的农家子弟,此时格外兴奋,举起相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

映山红也叫杜鹃花,在四川大凉山地区又称索玛花。与大树杜鹃不同,映山红花朵小,灌木,成蓬、成片地生长。中心地带的一片映山红,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花丛中有一条人工开挖的小山路,人们称之为“花径”。

每年从清明节开始,山坡上、地头边泛出一撮撮鲜红的花朵来,从此越开越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山下往山头逐步红了上去,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静山尖上映山红最旺盛的季节。此时,几乎把稀落的山村包围起来了,它给山区人民带来了真正的春天。映山红,多好听多美丽的名字啊,它把一个个山坡都映红了。

春夏之交的静山尖是美丽的,从映山红的花朵上,最能看出山坡的美。映山红盛开之时,静山尖满山都是红红的,一派勃勃生机。若问静山尖的映山红为什么红?或许是因为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它!当我们攀登在山林之间,眼前似乎依然飘扬着当年新四军、解放军在此战斗的一面面红旗。

静山读红史

静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和皖南游击队经常活动在这一带山区。新四军军部就在离淳西不远的歙县岩寺,而静山尖与歙县紧相毗连。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支队又在淳歙交界的山区包括静山尖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领导广大人民开展如火如荼的游击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48年7月初,正是农村六月黄豆成熟之时。早晨,村民们去地里把黄豆拔起挑回家,铺放在晒坦里让太阳晒干,然后用链枷把豆子打下。这天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支队张达武工队追赶国民党淳安县反动武装徐震东部队至西源村,隐蔽在村后静山尖的山湾里。同时皖浙支队副司令员程灿带领一支队伍,从太平源快速赶来增援张达武工队。徐震东部队逃至西源村后,以为武工队没有那么快就追上,就在村里吃午饭。正当国民党反动武装队伍酒足饭饱后,在江氏宗祠门口集队准备撤离时,激烈的枪声突然从村后山上响起,顿时一队人马乱作一团,纷纷朝村外逃窜。此时,村民江世祥正在祠堂对面的晒坦里打黄豆,他听到枪声也慌慌张张地往家里跑,刚到祠堂门口,不幸腿部误中了子弹。国民党反动武装部队逃离后,全村村民从混乱中清醒过来,发现村民江世祥不见了,就边喊边找。最后,在祠堂后山上的一株松树旁,找到了因失血过多而早已停止呼吸的江世祥。

同年10月,村民江洪光独住在岭后佛堂尖,平时经常有穿便衣的解放军武工队员到他家休息、吃饭、住宿。几天前,江洪光又接待了张达武工队。几天后,国民党徐震东部队从后面追来,走到江洪光家门口时,不问青红皂白地说他是“窝藏共匪”,将他家的东西一抢而光,并把住房烧掉。江洪光无家可归,村里亲戚朋友、邻居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帮助江洪光重新盖起一幢简易的房子,渡过难关。

5月1日至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零三团和三十六师,分别进入三坦村,前后长达三天三夜,村民们热情欢迎,端茶送饭。三坦村成为解放淳安县、解放全杭州的第一村,书写了一段红色的历史,叶家源那崎岖的山路,也成了一条红色的“解放路”。

在革命战争时期,三坦村村民为配合新四军、解放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以及迎接解放军大军南下,经常为部队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端茶送饭,可以说是全力支援,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静山攀登乐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绿叶在暖风里跳动着来了。初夏的早晨,三坦村飘荡着薄薄的微雾。

太阳终于在遥远的森林之上探出头来,仿佛有双神圣的看不见的手,把这闪闪生光的巨大圆盘,高举在睡意蒙胧的大地之上,以其幸福的光芒,祝福着大地上的万物。

5月3日,“重走解放路攀登静山尖”活动在三坦村举行。这一天,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的,山沟沟里偶尔吹来一阵凉风,空气里又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登山者迈出矫健的步伐,从三坦村西源自然村出发,踩着排列不齐、古朴苍老的石阶拾级而上。山道两边梯田里是幼嫩的山核桃树,翠绿的枝叶随风舞动。这里山多田地少,山林资源和物产丰富,茶叶、山核桃、毛竹、木材、中草药等是传统的经济作物,尤以山核桃居多。因而,在威坪镇素有“山核桃之村”的美誉。

登山队员们进入一片竹林。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在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一个个哨兵;有的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山风徐徐吹来,它们舒展开长臂,临风起舞,婀娜多姿……一路走去,随处可见新鲜的竹笋破土而出。

走出竹林,进入一片杂木林,低矮的灌木和绿色的野草和谐相处。接着又跨入一大片高山茶园,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源自然村开垦出来的优质茶园,水灵灵、绿油油的茶叶,焕发着青春的氛芳。

一路攀去,一片绿色,又一片红色。一阵阵兰花香,时时从林间散出,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攀山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静山尖养育着祖祖辈辈的三坦村人,记录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历史。她矗立无声,或许只有我们走近了,才能听到她低语呢喃和轻声诉说;只有我们贴近了,才能感受到她磅礴的力量和抚慰人心的温暖。

三坦村的红色文化埋藏在静山之间,“红五月”攀登静山尖,我们把脚印、汗水和歌声留在了当年解放军进军淳安的路上。

静山书声浓

绿色丰饶之静山,除了不忘初心的红色文化,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

静山尖脚下的三坦村由西源、山脚、中涓3个村合并而成。这里,历史上有“三坦”“三合”之称,一个村一个姓,蛮有特色的。从三个村的宗祠对联看,这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西源江氏宗祠的楹联是:万代任侯第,千秋练义门;山脚吴氏宗词的楹联是:百代衣冠第,千秋阻透门;中涓方氏宗词楹联是:周朝元老第,汉代尚书家。

翠披河岸,鸟竞河沿,松柏杉竹依势逶迤成趣,白鹭苍雕悠闲悦意飞翔,水清山秀,敛光聚焦,好一幅静山脚下小山溪的美景图画。

每年的立夏时节,静山脚下的三坦村素有“称体重、剥佛豆、吃炒面”的习俗。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有着良好的族训、民风,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团结和谐,仍是世代相传的优良村风。这里重教育人,在威坪六都源名声在外。过去,乡下孩子上学读书,都是用红色的木箱当书箱的,每年寒暑假结束,父亲、哥哥或姐姐挑着书箱、粮食、菜筒和柴火,送儿子、送弟弟到叶家乡中心小学读书时,一支挑着书箱的队伍行走在山路上、穿行在村弄里,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久而久之,外面的庄家、叶家、仙山街等大村的村民就把三坦里戏称为“书箱之村”。后来,三坦村是“书箱之村”的美誉也就闻名遐迩了。

三坦村还流传着板凳龙、舞抽挡、女儿哭嫁等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传统习俗,其中女儿哭嫁是典型的婚嫁文化,蕴藏着尊老、感恩、教育的文化内涵,饱含着不忘父老乡亲、父母兄妹和故土的深情厚意。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马峰明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