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横沿古镇忆旧(一)
发布时间:2020-07-31 08:49:51

章建胜

历史沿革

汾口镇横沿村是个千年古村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据民国十九年版《遂安县志》记载,遂安县有横沿、郭村、东亭、汾口、安阳五大集镇。横沿,地处武强溪畔,距狮城三十里,离汾口镇十里,水运、陆路交通便捷,排筏可达狮城、港口,陆路直通杭、婺、严、歙等地,是遂安县重要的水、陆货运码头,商贾云集。横沿镇发轫于唐末,兴起于明清,繁荣于民国,一度成为浙西名镇。

唐光启元年(885年),唐平寇将军翊运侯姜晨率部剿黄巢义军,经遂安十都南川(横沿古镇南的毛家山一带)在此安营扎寨。战乱结束后,部队有一些士兵解甲归农,便在南川定居,取名南川旗山寨,是为横沿立村之始。又越数十载,唐灭宋兴。在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姜晨之子姜灵椿子承父业,带领仁、义、礼、智、信五个儿子和族人开始在武强溪南岸的大沙洲上披荆斩棘,搬石填土,垦荒造田。一晴朗春日,姜礼随父亲在溪畔割草,但见东方太阳正冉冉升起,旭日祥光照得溪面碧水波光闪烁,天际苍穹雾霞缭绕,顿时触景生情,随口吟诗一首:“碧水映波波粼粼,天宇披霞霞漫漫。苍穹旭日日辉辉,岸畔芦絮絮扬扬。”众人听后齐声赞好诗,姜灵椿当即就取儿子诗文后两句句末“辉扬”二字作为村庄之名。从此之后“旗山寨”更名为“辉扬庄”。因为古汉字通音通假的缘故,后人又把“辉扬”写作“挥扬”。岁月的年轮转到了明末,历经了宋、元、明三朝数百年的岁月更迭、战乱纷争,陆陆续续来到挥扬定居的先后有萝蔓余氏、松林余氏、龙源姜氏、三经蒋氏等。在各姓氏村民的共同开拓下,挥扬庄逐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间小村蜕变成了一个具有重要集聚力的农村商贸集镇。

明朝后期,遂安十四都进士、云南道御史余四山,是一位有名的清官,余四山落职回乡,来到挥扬振兴教育,创办“宏贤书馆”,广纳贫民子弟,培养地方贤才。此举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美谈。后来便将“挥扬”更名为“宏贤”,以示对余四山的怀念。

自清康熙、乾隆盛世数百年之发展,吸引了严、歙、婺、衢诸州各县大批商人来此经商兴业,使得挥扬镇日益繁荣,市场辐射集聚功能日益增强,文化积淀日益深厚,当之无愧地成为遂西名镇。

清末民初,多家“遂绿精制珍眉茶”庄入驻该镇,加工出口桐桕茶油的榨油坊依镇而立,木材收购店、肥皂制作厂、竹木工艺厂、五金当铺店、客栈餐饮店等蓬勃兴起。沿武强溪而建的溪南溪北共有四条街道,其中溪南的正街规模最大,道路全长五百多米,宽约四米,南北走向。以东西流向的武强溪为直向,则南北走向的正街即为横向,就溪而言,溪之东西向处于武强溪沿,因此规模最大的正街就叫做横沿街。有趣的是原先的镇名“宏贤”与后来的街名“横沿”恰好是谐音。于是大家就习惯地把“横沿”街名代替“宏贤”,成为镇名了。

正因为横沿镇的政治经济商贸地位如此重要,所以从民国以来一直到解放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横沿既是遂安县第三区区公所驻地,也是横沿乡之乡治。

然而1959年随着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淳遂两县大部分村镇相继沦为水域,横沿镇亦淹没于湖底。

1960年横沿公社撤销,横沿村归属百亩畈公社(乡)管辖,1966年横沿村整体搬迁到西山坡上,建起横沿新村。2000年原横沿公社所属的百亩畈乡和龙源乡重又合并再设新的横沿乡,横沿新村为乡治。2007年又撤横沿乡并入汾口镇,横沿村成为汾口镇的中心村。横沿村(镇)的地名变迁,承载着横沿千年的兴衰变化。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马峰明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