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绿荫
发布时间:2020-08-15 10:12:09

余象武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尤其是在户外,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滚滚热浪扑面来,风雨不见踪影,空调、西瓜、棒冰、冷饮皆不在身旁,唯有那一方生机盎然的绿荫,才是蔽日遮天、挡热消暑好去处。

  五十多年前的盛夏,老家溪边那株高大茁壮、枝繁叶茂的乌桕树下,一部木制四人脚踏龙骨水车从溪里斜跨在田磅之上,一边一个整劳力带着我们两个十五六岁的大孩子,爬在立架扶手横杠上步调一致地踏车抗旱。正午的阳光炙烤大地,“知了”躲在晒得有些发蔫的树叶层中昏昏欲睡地嘶鸣,水车木槽内一格格清凌凌的溪水在我们整齐划一踩转木轮的“吱嘎”声中,“哗哗”地流淌进已有细微裂痕的稻田,行将枯萎的稻丛眼见得活泛了过来。偌大的田野上明晃晃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住了,只有我们这里,乌桕树的绿荫和地下溪水的凉爽,共同营造了一个特别的环境,让气温降低了好几度,否则心烦气躁一脚踩空,“挂腊胛”那样既尴尬又危险的事就很难避免喽。

  龙骨水车还有双人脚踏及单人手摇等种类,需根据用水量多少和田磅高低定车并配备人员排班操作,为保持工效,一般大车八人、中车四人、小车二人,分两班轮番上阵,脚踏一小时一换、手摇半小时一换;取水处倘无大树,我们会折来一些杨柳枝条编织成圈或采一柄荷叶戴在头上,给劳作的自己提供一层隔热保护,换班后则就近寻找荫凉地休息,田头地角那些枝叶茂密的乌桕、板栗、柿子树底下,便成了我们最好的躲荫处。当然,大天白日,阳光普照,不会到处都有绿荫的,记得当年早稻收割后交公粮,从生产队到公社粮站十几里路,全靠挑运,十七岁的我肩头压着一百多斤重的“粮谷”,一路上骄阳似火,汗流浃背,铁镑柱头“叮咚”点地,好想找个凉快地方歇口气,熬过一程又一程,终于赶到一棵大栗树下,在荫影里“打柱”歇肩,“噢呺”一声唤来一阵久违的风,感觉简直爽快极了。

  躲荫躲到凉寒刺骨,是在山坑里。“秋老虎”肆虐的时候,在高山坡地里削玉米草,汗水从脸上“滴答滴答”往下掉,把手臂处被玉米叶子拉破的细痕渍得生疼。“休息二十分钟!”队长一声令下,大家纷纷放下月锄,转身往塆心的山坑里涌去。那又深又长的山坑两边交叉长满了浓密的树木和柴草,阳光直射不进,坑里面一年四季水流哗哗,坑壁上长着青苔,平时人迹罕至,只有那些抓“石鸡”的人间或涉足。我们一入内,便在水流边的大石上或坐或躺地散漫开来,没想到仅过几分钟,身上的汗就干了,十多分钟后,又渐渐感受到寒意,快二十分钟时,因为太冷,纷纷起身逃了出来。这才领悟队长规定“二十分钟”的英明:时间太短,凉不够;再待,就受不了啰。

  可惜的是,后来搞“百斤粮”等运动,开山种地,大量树木柴草被砍,造成山洪爆发,水土流失,许多绿荫消失了,那些在野外能像空调一样迅速降温的避暑山坑也无影无踪,让我们回想起来留恋不已。后来幸亏党和政府及时做出调整,几十年来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如今更是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连城市建设也突出绿色。就说千岛湖镇,城内十七座公园和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它们与三千米樱花大道、两千一百米香泡大道、三十五公里沿湖绿道及景观飘带、五千余亩生态公益林,还有厚重的自然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花园城市”和“中国魅力自然生态名镇”,让我们乐享品质生活。

  这不,烈日正炽,路边的行道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遮阳伞使我免遭暴晒;城中湖景观飘带上由香樟、银杏、乌桕、泡桐、广玉兰、合欢、杜英、无患子们合抱而成的绿道,在湛蓝湖水濡润下生发丝丝凉意,令我想起当年躲暑畏冷逃离的山坑;大街旁两排法国梧桐撑起的绿荫,比“挑粮谷”时的那棵栗树无疑护佑了更多人。或许这正是古诗“绿荫千年知不改,清香奕世岂无馀”的绝妙诠释,就像记忆里的那棵大树,从来都未曾淡去。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王筱倩 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