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乡村刻碑人
发布时间:2020-08-21 10:01:07

章建胜

blob.png

  上苍给了人类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磨砺,为了满足各式各样需求,诞生了各种手艺人,他们统称为“匠人”。殊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逐渐从匠人中分出文工与武匠,武匠多为粗活中求细(如杀猪、木工),武匠多为阳活;文工为细活中求精(如刻碑、修棺材),文工靠近阴事。我那位堂弟章义就是那一个靠近阴事的文工,刻碑匠。

  殡葬改革已多年了,农村至今仍沿袭着为先人修坟的旧俗。大概现有的经济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人都舍得花点钱,将祖坟修葺一番。通常以砖头砂石的原料将墓浇成混凝土,这样不至于荒草丛生,树枒交错,既少了几许凄凉,又多了几份庄重与敬意。重要的,还是在坟前竖碑立铭,将先人的姓名、尊辈刻在石上以示后人。当然,有人立碑就有人刻碑。我堂弟章义原是县食品厂职工,1998年下岗后,择业不知何求,他凭着市书协会员写得一手好字的底气,在姜家镇上开起了一家刻字店。他自写自刻,字体多用魏,朴拙中显强劲,结构里展方严,一时间十里八乡多有嘉声,乡人遂以“刻碑匠”称之。

  刻碑,是件粗活。几大十斤乃至百十斤重的一块石碑,你得有力气搬动它。一块石碑从刻字到上漆乃至成品,一般要移动多次。有的规格特别大的,单凭硬力根本不够,只有凭借巧劲。从石堆上先移落地上,竖起,分别用落地两个角做支点,一次一次地往前挪动。整块石碑的分量基本在挪动着的两个支点上,双臂只要能将碑身稳住,不让倒下就行。今年,清明时节,我见到堂弟章义,问他生意如何?他说,清明前从我手上搬来移去的石碑就有9吨之多。

  刻碑,也是件细活。细到姓甚名谁,辈分称谓,不能有误。尤其要遵循旧俗,同祖与不同祖的碑刻要区别对待,男女的排列次序也不同。同祖指三代坟茔排列在一起,最长的中间,儿子在东,孙子靠西。古法墓葬,讲究爷爷靠儿子,奶奶靠孙子。不同祖,就无需按此规矩了。一般都是女左男右。若不问明情况,弄错,这块碑就白刻了,懂的人不会要。

  刻碑,还是件工艺活。讲究字体刻工。章义说,他认识的同行中,现在大多依赖电脑,打好了字,贴上去再依样画葫芦地刻。他说,我坚持自写自刻,凭借平日里练书法的功底,将每一次的碑刻当作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来做,自写碑文,勾点撇捺,各有方寸,篆隶行楷,皆自风流,刀凿并用,得心应手。

  章义刻碑二十余年了,一直踏实与重服务。虽说石材的价格步步攀升,在涉及做工质量、服务态度上,他从不含糊,由此,赢得了客户的普及赞誉。刻碑,是件细心活、艺术活,更是件力气活,成天与粉尘打交道。所幸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堂弟章义的刻碑艺术水平不断长进,他将“吃石头这碗饭”当作事业来做,乐此不疲。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