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百姓故事
少客担
发布时间:2020-09-04 09:35:32

余书旗

  “少客、少客担”是汾口方言,“少客”指的是货郎,而“少客担”便是货郎担了。

  小时候的少客担,是我们这些毛头小鬼的盼头,只要一听到拨浪鼓“咚咚咚咚”或“叮叮笃~叮叮笃”的声音,便知道有少客担进村了。那“叮笃叮笃”的声音很具诱惑力,因为那是“叮笃糖”来了的标志。这时,那些小孩便像是从哪个地方突然冒出来似的,只一会儿功夫,便把少客担围了个水泄不通。少客担用来招揽生意的乐器有两种,一是拨浪鼓,摇起来“咚咚咚咚”;二是“打击乐器”,一把小铁锤有节奏地敲打着手掌大小的铁板,“叮叮笃,叮叮笃,叮叮笃叮笃叮笃”。

  少客担上的货物五花八门,大多是一些农家的日用品,大到皮带老人帽,小到针头线脑、顶针斜条什么的,应有尽有,是当家妇女的最爱。而小孩的最爱,当然便是那鸡毛换糖的吆喝声了。少客担的糖有好几种花样,有驱蛔虫的角尖尖的“宝塔糖”,有一小颗一小颗凉凉的薄荷糖……而最受小孩喜欢的,便是那需要用小铁锤和小铁板“叮笃叮笃”敲下来的“叮笃糖”了。“叮笃糖”就是饴糖,一种加了炒粉的饴糖,加了炒粉的饴糖不粘手也不粘牙。每次一听到“叮笃叮笃”的声音,小孩便在家倒腾开了,什么猪毛鸡毛、牙膏壳胶鞋底、猪骨头牛骨头牛角等等杂七杂八的,都可以换糖。那些货郎因为见得多了,便非常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因此,他们招揽生意的吆喝也会因时因地而有所变化。平时他们会喊“鸡毛~换糖”,但到了腊月底正月初,他们除了吆喝:“鸡毛猪毛猪骨头牛骨头都要的”以外,吆喝得最多的是“猪毛~换~灯草”,因为那时农村还没用上电,过年了,每家每户点灯的时间便多了,灯草的需要量也就大了。

  小时候,每当在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看见货郎在村里吆喝时,怎么也想不通大过年的,很多人都会从老远的地方赶回家与家人团聚。曾听父亲说过,邻村有父子俩在安徽屯溪做生意,因为生意好,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头天深夜才关门,第二天一大早,父子俩人便匆匆往老家赶。不巧天上却飘起了雪花,因为要过大连岭,怕走到半道大雪封山,便有些迟疑,但想到今天如再不走,过年就不能与家人团聚了,便毅然冒着大雪出门。好不容易走到大连岭顶的时候,雪却越下越大了,渐渐地已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还好因为经常走这条道,也不致于迷失方向。跌跌撞撞地走到山下时,天已完全黑了,只得在山脚的连岭脚村借宿了一夜,第二天天未亮便起程,一脚一滑赶到家里时,已近傍晚时分,这便是家乡人对于过年的概念。可这些少客却倒好,这大过年的,不好好在家与家人团聚,却东跑西颠地吆喝“猪毛换灯草”,孰轻孰重分不清吗?问大人,有人解释说:“他们是收鸡毛猪毛猪骨头牛骨头的,过年不来,平时哪有得收啊。”也有人说:“各处各乡规,这些少客担大多是金华、兰溪、义乌人,他们老家有个规矩,男人不在外面过三个年就不算男人,没脸回家的。”我似有所悟,听起来两者都有道理,但我并不能阐释他们这种谋生方式的真正意义。

  如今农村早已不见了少客担的踪影,拨浪鼓的声音定格在我们那一代人深深的记忆之中。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