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余书旗
1956年,我们村出了一位全国劳动模范,他的名字叫余方柏。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便总是看见一个翘着胡子的老人,高高的个子,穿一件土布棉袄和一条土布裤子,腰上扎着一条粗布汗巾,好像不分冬夏,总是把裤脚挽得高高的,永远都穿着草鞋。老人精神矍铄,长胳膊长腿,迈着阔步东奔西走,似乎总是那样忙……他便是余方柏。
余方柏是建国后汾口镇宋祁村这个大家庭的第一位当家人、领头人,是被载入《淳安县志》的解放后省级以上先进个人,曾被国务院授予“水利模范”。
余方柏出生于贫困家庭,从小便给别人做长工,解放以后,为报答共产党和新中国给了他新的生活,积极努力地为国家做事。1951年,他领头办起了互助组,1953年从低级社转向高级农业社,他都担任了主要领导职务。
2015年,我拟撰写一本以本村历史为中轴的村史类书藉《宋祁古今》,余方柏是宋祁重要的历史人物,书中不能没有他。于是,我找到了他的家人,可令我失望的是,他孙子保管的只有一纸1957年8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发给他爷爷的奖状,别无它物。
奖状有了,但他孙子再也找不出第二件关于爷爷的资料了。是什么先进事迹能让余方柏担此殊荣呢?我找到了淳安县档案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很热心,历史材料的管理也很到位,三下五除二,便找到了余方柏的材料。但遗憾的是,这只是当年由宋祁乡上报给遂安县人民政府的材料,内容简单不详。
2015年8月,我找到了杭州市档案馆,但同样遗憾的是,没找到半点关于余方柏的先进事迹材料。我仍不甘心,于同年9月又找到了浙江省档案馆。
之前,我一直认为省档案馆的门槛一定很高,那扇门是否能向我敞开,会不会有很麻烦的手续等等。然而我错了,一切的一切,只需一张身份证便够了。
我如愿以偿,这里有余方柏之所以能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的详细材料:为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吃苦耐劳、呕心沥血、身先士卒、不计名利、关心群众、爱社如家:……
我如愿以偿得到的不仅仅是这份难得的材料,更是得到一笔可以传承后人的精神财富。我已把余方柏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写进《宋祁古今》一书,写进《宋祁余氏宗谱》的先贤人物传,写进村文化礼堂的励志人物篇。以此,让模范的精神永远延续。
余方柏任宋祁领头人之职期间,处处为村民之生计着想。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他的付出,自然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同时,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在1956年社会主义竞赛运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同时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授予“水利模范”的称号,奖状内容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奖状
中国农业水利工会筹备委员会
浙江省遂安县水南乡宋祁高级农业社社长余方柏在水利系统1956年社会主义竞赛运动中成绩卓著,经评定为省劳动模范,特发给奖状,以资鼓励。
一九五七年八月
余方柏是宋祁人的骄傲,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但一直以来,只有其家人和村民的口口相传,未见系统总结的先进事迹上报材料,恐传之不久。此次村里续修余氏宗谱,推我为领头人,我重任在肩,当殚精竭虑而为之,生怕有重大遗漏。我常想,人之在世,光阴短暂,如何做人,各人想法不同。我以为,余方柏是吾辈学习之楷模,所幸浙江省档案馆保存了余方柏有关先进事迹的详细材料如下:
《浙江日报》1957年2月19日第二版有两项内容,一是关于浙江省模范单位及先进工作者第一批奖励名单;二是遂安县水利劳动模范余方柏的事迹(浙江省上报国务院的先进事迹材料)。具体内容如下:《浙江日报》1957-02-1900002版浙江省农、林、渔、牧、盐业、水利模范单位及先进工作者第一批奖励名单。
遂安县水南乡宋祁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余方柏奖给奖状一纸,奖章一枚。
遂安县水利劳动模范余方柏的事迹:
余方柏是遂安县水南乡宋祁高级社的社长,现年63岁,由于他对各项工作一贯积极负责,对推动当地的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都有重大的贡献。因此他曾先后被评为县的一等互助合作模范、社干模范、一等合作模范、生产模范,1956年又被评为县的特等水利模范。
余方柏从1952年开始,共领导群众垒成水利工程七处,其中护岸二处,防洪堤四处,渠道一处。这些工程有的是解放前被洪水冲毁的,因为需要民工和经费数量很大,长期没有修复;有的是根据发展生产的需要新确立的工程;有的是当时被洪水冲毁的工程。这些工程的特点都是受益面积广,工程数量大,因此工程比较复杂。余方柏根据本地区经常遭受洪水侵袭、大批农田冲成溪滩的情况,积极领导群众进行了兴修。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群众克服困难,坚决把这些工程修好。首先,他在工作中工作作风艰苦深入。兴修宋祁村护岸工程时缺乏石工,他就东奔西跑地四处找请。工程施工时,又遇到霜风冰冻,群众产生了畏难的情绪,他带头下水,发动民工扛石块坚持工作。在修郑家三底护岸工程时,他家离工地有五里路,有时晚上要到半夜后才休息,但他总是每天清早就到达工地,在施工中途,有一次遇到下雨,他为了使已完成的一部分工程不受损失,就发动群众,一起冒雨抬石块抢修。其次,能紧密联系群众。兴修仁口防洪堤时,当时桂柱石、洲上村遭过水灾,群众情绪波动大,对修好水利信心不高,余方柏就逐户登门发动群众,解决群众的悲观消极思想,终于把工程及时修好,保护了200亩农田的生产。在发动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仍坚持不懈地继续艰苦工作。修郑家三底护岸时,群众不愿出工出钱,有的甚至说他领导兴修这个工程,是为了自己想当模范,但余方柏并没有动摇,他看到这个工程可以使3700亩农田免除水灾,一方面继续教育群众,一方面积极发动自己领导的互助组带头动。最后,强川口村还有30余户群众思想不通,他又专门召开二次会议去解决。第三,能认真根据上级指示贯彻方针政策,他所领导的7处工程,都是按照受益大小巨微合理负担的,并在工程完工后就做到工完账清。因此,虽然负担最重的每亩土地要出经费8元,群众还是积极出钱,十分满足。据他领导的5处工程统计,共需经费18800元,在群众中自筹的就达17900元。由于他领导的群众修好了这些工程,使该乡农田大大地提高了防御洪水的能力。据5处工程统计,受益田亩达5404亩,其中如修好风塍头防洪堤和宋祁溪改造工程,即可使497处农田免除洪水为灾,1956年共增产粮食5万斤。余方柏对防汛防旱工作也同样是十分热心的。水南乡经常要发洪水,几年来他都积极领导群众进行防洪抢险。1955年5月,当地连续下暴雨,这时余方柏正为兴修仁口防洪堤在外乡找石工,他估计这样的大雨,洪水说不定要进村,就不辞疲劳急忙赶回村来。但是到了龙山街,果然不出他的预料,从隔岸望去,他村已是一片汪洋。这时龙山街至宋祁的交通已经受阻,他冒着汹涌的江水,用竹筏渡过去,到村后一看,情况十分严重,地势低的地方水已进屋。他马上发动120余人,砍树枝茅柴等堵堤防缺口,终于阻挡住洪水,使全村人民脱离险境,并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1956年5月初,当时又降了一夜暴雨,江水上涨很快,余方柏一想,宋祁溪改造工程的堤防不够牢固,就清早至现场检查,当时溪水已快要漫过堤顶,而水位仍在不断上涨,他马上回村发动40多个社员,带着门板、麦杆、畚箕等前往抢救。但是他们赶到时防洪堤已被冲破两个缺口,洪水已侵入农田。他眼看着全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就奋不顾身跳下水去,用门板和自己的身体堵住缺口。在他的带动下,其余社员也堵住了另一缺口,经过他们这样英勇地和洪水紧张搏斗了一天,除有10多亩水田受淹外,其他一无损失。1956年该社遭受了历时50余天的干旱,余方柏又积极领导全社男女社员进行了抗旱斗争,自己虽然已63岁了,但也积极带头车水,极大地鼓励了社员的抗旱情绪。该社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水旱灾害,但最终战胜了灾害,使全社共增产粮食54380斤。余方柏由于在上级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和进行防汛防旱斗争,使全社得到了增产,因而他深深地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大家对他亲如家人。去年4月他患了病,每天总有不少社员到家中去看望,群众纷纷说:“老格(即余方柏)是我们村里的当家人,没了他,大家不会团结得这样好。”大家都想他多活几年,大家都十分关心他的健康。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姜智荣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