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非遗 淳安民歌
发布时间:2021-03-15 08:43:35

刘来根

淳安是一个具有18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县,县域内地理、气候、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方言土语等各异,由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

同世界上任何古老民族一样,淳安民歌也是在先民们的原始狩猎、祭祀、婚恋、放牧、劳作等活动中萌生并逐步流传起来的,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它很早就确立了“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

淳安民歌的分类

淳安民歌大致可分生活民歌、时政民歌、畲族民歌三大部分。生活民歌是淳安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可分为情歌、仪式歌、劳动歌、祭祀歌、丧嫁歌、号子歌、六大类,其中情歌和劳动歌又是淳安民歌的重中之重。据1984年三集成普查和2007年全县非遗大普查的数据统计,全县在两次大普查中共普查出淳安民歌有962首,其中情歌占198首,劳动歌占267首。

淳安时政民歌主要以旧社会劳动人民不满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和抗战、解放战争时期民间流行的时政民歌为主。历史悠久的畲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至今流传的畲族文化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首推民歌。畲族人民无论是在田间劳动还是走亲会友,都有歌声伴随,因此产生了劳动歌、情歌、婚宴歌、哀歌等几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分唱的民歌。淳安县的畲族大多是明末清初从广东、福建迁入,主要分布在淡竹、富文、青溪一带。据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淳安县有畲族人口436人。伴随畲民陆续迁徙我县,一些传统的畲族民歌也传入我县,成为淳安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淳安民歌的特点

淳安因地处浙江西部山区,东与建德、临安、桐庐毗邻,西与安徽省交界,南靠开化、常山、衢县。从安徽起源的新安江由西向东横穿全县,地形属浙西低山丘陵,境内峰峦重叠,地形破碎,人们都沿溪河而居。因水田量少,大都以种山种地为主,并大量生产木材、毛竹、茶叶、蚕茧、药材、油桐、山核桃等经济作物。因为这些特定的生活环境,淳安民歌在形成、完善和不断发展中,确立了自身的地位和风格。

据徐宗明先生编写的《淳安民歌选》介绍,淳安民歌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从形式方面看,由于地形比较破碎,多数农户均居住在山坡上的山棚里,劳作中人员分散,集体劳作的机会不多,所以号子歌就比较少,而山歌就占整个淳安民歌数量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山歌形式不多,一般是对答或独唱,曲调变化也不大,一支山歌曲调往往被一个好的歌手即兴填上许多首内容不同的歌词。在淳安民歌中最大量的还是各种小调,他们在音乐、内容、形式上都有很大的迥异,丰富多彩。小调中涉及到生产劳动内容的如《采桑歌》《采茶歌》等不在少数。

二、从内容方面看,因淳安地少而瘠薄,使得生活在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生活格外艰辛,给地主财东当长工、打零工的人特别多,所以反映长工、零工生活的民歌也特别多,在全县普查出来的962首民歌中反映长工、零工的民歌就占138首。

三、从调式方面看,因淳安地域限制,它的民歌音乐与毗邻地区的民歌音乐比较,虽然共性明显存在,但其特有的个性也比较强,其主要调式有徽调式、角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宫调式等。

四、从节拍方面看,淳安民歌中的小调与其他地方的小调大致相同,一般为较规则的2/4拍子,而淳安的山歌却以2/4与3/4拍子不太规则地相间进行。

五、从旋律方面看,淳安民歌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1.淳安民歌的旋律是用民族五音阶为材料的,其基本上不用“4”“7”,偶然出现也只是常常处在弱位置或是经过音。

2.用阻塞旋律的方法即用同音或邻音的多次反复接大跳或切分,使旋律上形成较大的对比。

3.淳安民歌的旋律多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这与浙江其他地方形同,但淳安民歌中也不乏跳进。这中间音程的下行大跳很有特色,一般的民歌及现代的创作歌曲往往用上行大跳来抒发激情,强调语气,而淳安民歌中却用相反的下行下跳来达到这一目的。

4.乐句的落音往往带滑音,多往下滑,这与其他地方的民歌相同。但淳安民歌乐句落音的特点表现在节奏上,用切分节奏作为落音节奏。

5.民歌的曲调较为简单,往往只是两句反复地唱,为了避免这种旋律的单调,淳安民歌常常在第三句用模进,使原来的两句变成四句。

淳安民歌的传承

至清末民初,淳安民歌在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播、流变、创新、积累之后,一方面是为适应不同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的民俗场景而形成的题材范围和体裁类别都已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它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定环境下所蕴积起来的地域风格得到全面展示,从而使这类民间音乐成为历史悠久、传承不断、体裁多样、蕴藏丰富的祖国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树。这对研究淳安人文历史、推动淳安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千岛湖旅游业的发展等诸方面发挥出相当的作用。

淳安民歌作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已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据1990年版《淳安县志》载,抗日战争初期,全县乡村就在唱民歌、唱山歌的同时兴起唱抗日救亡歌曲的群众歌咏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淳安始有歌曲小调出现,解放初期传入解放区的革命歌曲和秧歌舞,城乡掀起空前未有的群众歌舞活动,一度成为送子参军、婚事新办、喜庆丰收和欢度佳节等喜庆活动的主要表演形式。1956年,淳安、遂安两县文化馆分别举办全县民间歌舞会演。由此,淳安民歌的发展又一次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歌曲的兴起,民歌日趋消沉,为切实加强淳安民歌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1980年、1984年、2005年和2007年县文化部门曾连续四次对淳安民歌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先后共收集、整理出淳安民歌962首,其中正式编入《淳安民歌选》的有119首,编入《县三套集成卷》的有174首,编入《浙江民歌汇集》一书的有126首,编入《浙江民歌曲选》一书的有24首。2008年,“淳安民歌”正式列入淳安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