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傍林鲜
发布时间:2021-03-24 08:58:29

王丰

这个时候,腌猪肉炖春笋,是家家户户都能吃到的美味。

春笋,在这里专指毛竹笋,自古就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李渔说过,凡食中无论荤素,皆用竹调味,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要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

家乡的笋有好几种,雷笋,竹丝笋,水竹笋……我说,这些笋是小家碧玉,而毛竹笋应是大家闺秀。它们都长在荒山野岭,与林为伍,也自成林。小文取题“傍林鲜”,也不是随口为之,出处来于《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为南宋林洪所撰,堪称最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著作。所谓“山家清供”,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写了篇《傍林鲜》:“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与可守临川,正与家人煨笋午饭,忽得东坡书。诗云:‘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胃中。’不觉喷饭满案。想作此供也。大凡笋贵甘鲜,不当与肉为友。今俗庖多杂以肉,不才有小人,便坏君子。”可见古人啖笋,是不加肉的。

明代名士高濂去钱塘西溪吃笋后,曰:“西溪竹林最多,笋产极盛。但笋味之美,少得其事。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截剥食,竹林清味,鲜美莫比。人世俗肠,岂容知此真味。”林洪和高濂吃笋不带锅,就到竹林扫来落叶,这落叶应是竹叶,燃起,把笋投入火中煨熟,用刀剥了笋壳吃,鲜美莫比。

家乡吃毛竹笋,大都是炖的,用腌猪肉炖。笋挖来,剥去壳,放滚水里一焯,切片,片要簿,切腊肉,肉要匀称,一起放汤瓶里炖。其间,可加姜片、辣椒干,浇点黄酒也行。最好拿木炭炖,炭火噼啪,香气四溢。扒一口饭,就一块笋,笋要一块一块挟,戏要一板一眼唱,才有味。

腌菜炒笋,是家乡顶尖下饭菜。毛竹笋生切为丁,用腌菜最好是芥菜腌的,锅烧热,搁入猪油,别忘了放点辣椒酱,同炒,就着苞芦粿,一口气能吃六七个。

有一铜铸图《孟宗泣笋》与笋关联:“孟宗少孤,母老病笃。多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归持。作羹奉母。食毕疾愈。”

由此可见,竹笋也是味好药。

孟宗,三国时吴国人。他母亲生病,想吃笋是在隆冬,大雪纷飞,孟宗荷锄上山寻找,厚雪覆竹林,找不出一根笋来。无奈何,抱竹而泣,终见笋出。孟宗“哭竹生笋”这份孝心,现代人也应该学习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想起以前每年清明前后,家在高山上的外公都要拿笋来我家。一根木棍,两头各吊一根大毛竹笋,晃荡晃荡,走二十几里山路,只为外孙品鲜。

外公早已不在人世,笋鲜还总在我胃里。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