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拔笋
发布时间:2021-04-01 10:44:19

毛有根

  春天到了,一场雨过后,泥土湿润了、蓬松了,雨水给地下的笋芽增加了营养。一夜之间,满山遍岭的竹林里,露出了黄嫩嫩的尖尖儿;又一夜之间,笋尖长高了一大节。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跟母亲和姐姐上山拔小竹笋的情景。

  吃大锅饭的年代,经济很落后,家里都很穷。一年到头要到年终才有一点点分红,平时靠搞点付业赚些零花钱用,比如上山抜笋卖。

  下了一夜大雨,第二天雨停了,妈妈和姐姐都很兴奋:“赶紧换衣服,去拔笋,去晚了,让别人拔光了!”我跟着她们麻利地换好旧衣服、戴上旧布帽(因山林里荆刺多,怕刮伤头皮),带上系一把锋利的柴刀,竹背篓里放上那个手工缝制的布袋、冷饭和茶竹筒装的冷茶(那时没钱买水壶),背上背篓就出门了。

  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山坞里的一片竹林里,放下背篓,拿上那个手工缝制的布袋或蛇皮袋,钻进竹林拔笋去了。

  雨后的竹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身子碰到竹竿,那些水珠就“哗啦啦”地落在头上和身上,不一会,帽子和衣服全湿了。但看到那些露出地面一根根胖墩墩的笋,哪顾得上身上湿漉漉地难受,只会拼命“啪哒,啪哒”拔笋呢。拔满了一背袋,倒进背篓里,转身又去拔。临近中午,肚子饿了,大家回到背篓边,摘下帽子、脱下外衣晒到太阳底下。然后,拿起自带的冷饭或粽子或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了再拿起茶竹筒喝几口冷茶,稍稍休息一下。

  这时,帽子和衣服也干了,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大家又钻进竹林拔笋了。到下午三四点钟,动作快的人拔满了一背篓,外加一大布袋,这时就要砍一根柴棍当扁担来用,一头布袋一头背篓挑回家。动作慢的人,拔满一背篓,就背着回家。

  回到家了,第一件事是烧点热水冲个澡(自然还没用上热水器)。那时家中没有洗澡间,男人只是打一盆热水,穿个裤衩站在外面冲洗;女人在房间里放一个大脚盆,端一盆热水进去,人站在大脚盆里,用瓢舀水往身上冲洗。洗完澡,母亲去烧晚饭了,我和姐姐坐下来开始剥笋。捏住笋尖部,一揉一扭,然后把笋壳撕成两半,用食指绕着小半笋壳,转动笋把笋壳剥去,接着用手指转动另半边笋壳。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剥的时间长了,手指转痛了,就挑一根笋来代替手指,常常剥到晚上八九点钟,还要把剥好的笋择一遍,把根部老的一部分截掉。因为拔的鲜笋太多,母亲会连夜把笋煮熟,不然笋会老掉。煮笋的时候,要看是准备晒淡笋干还是晒咸笋干,若是咸笋干,煮笋时就要放适量的食盐下去,咸笋干比淡笋干更存放得牢,晒完储存没有虫蛀,吃时再泡开。

  当然,鲜笋的味道更鲜美,自古就被视为“菜中珍品”。《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赞美;清代文人李立翁把竹笋誉为“蔬菜中第一品”,认为肥羊嫩猪都比不上它。

  也难怪,几千年过去了,现代的人依然喜欢吃笋,每逢春天除了上菜市场买笋,总有人愿意跑到山野里去拔笋。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