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竹谈五则
发布时间:2021-06-15 08:52:47

方汇泽

(一)竹史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写下的句子。九百年前,他登山浮云岭,进入到於潜县(今临安地界),写下了这首诗。

竹子中空、劲节,一年四季碧绿长青,挺拔不屈,是君子气节的象征。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对竹子的记载“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想来竹子碧绿相连,漫山遍野,君子隐乎其间,多生发出对山野气节的向往。到了魏晋,阮籍等七人,在山阳县竹林下谈经论道,时称“竹林七贤”。至于盛唐,色侵书帙,隐过酒罅,杜甫在《咏竹》中说“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清代,郑板桥尤爱竹,“写取一枝清瘦竹”,料想他辞官后若没有竹子相伴,或许也不会乌纱掷去这么决绝了。

其实无论这些,古代的文人雅士爱竹是爱惨了的,有时候甚至到了决绝的地步。画家文与可,在窗前屋后都种满竹子,一生以画竹闻名。时文同画竹,置于几上,家中有猫,持画戏弄,原来猫把文同画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正如苏轼所说“无竹令人俗”,竹子清高,雅人多好,这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来,也不是很恰当的。其实无论临安、安吉、龙泉乃至江南自古多竹,我的家乡千岛湖,古淳安、遂安两地多种植竹子。

漫山的竹子,人们食其笋、制其帛、用其竿;竹席、竹椅、竹筷,各种竹制品层出不穷,岂可一概称“俗寡”欤?

(二)竹笋

说起竹子,要先说笋。山乡之人,若不啖笋,是不正宗的。竹笋,有毛竹笋、雷笋、麻竹笋、淡竹笋等多种。啖笋,或曰吃笋,拿起汤瓶一煮,炭火一烧,加以辣椒、猪肉、大葱,美兹美甚。笋有清气,极其味美,以刚入冬的冬笋或者四月份的野山笋为佳——此时的笋极为鲜嫩,一年的精华全聚集于此。吃笋,要配以上等的山泉水,煮上三个小时,就是一锅热腾腾的好笋了!小时候,家中多笋,作为独子,倒是被宠出了只吃笋尖的坏习惯。笋尖可谓是精华中的精华了!有时吃太多了,倒会嫌弃,乡下人要连吃几个月才停止。

后来到了杭州,自己不擅烹饪,去街上的小馆,大多也做不出家乡的味道。

吃笋,倒是成了舌尖上的奢望。

吃笋是快乐的,但其实,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挖笋才是最幸福的事。别看简单,拿起一把锄头到地里就挖,如翻山,那是笨人才做的事情。外公家在山上,有成片的竹林。一到冬天,外公就领着我们去挖笋。挖笋要先看竹,竹子漆黑粗壮,多有大笋;竹子泛黄纤细,或许连笋壳也找不着!我们瞄准了漆黑的竹子,找到松软的泥土,一锄头下去,没有,那就继续往下刨。刨了许久,大概手也乏了,还是没见到笋尖尖的影子,就立马调整目标,转战他场。运气好的话,看到了笋尖,就要放慢速度,拿起锄头,小心地在笋的周围环伺,慢慢地拨开它身上的土(防止伤害到它);然后竹笋就露出尾巴了,狠狠地一锄头下去,完美!一根鲜嫩的竹笋就到手了。一般来说,挖笋的老手,总是能看准的,一上午能挖一小袋。

挖笋,也要看大小年的,外公家在新田村,大年每每和其它地方相反。哪怕只是相隔几里地,土质、水分、阳光都差不多的——这也真是怪事!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