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老房子”系列 穿堂屋
发布时间:2021-09-07 08:45:51

余书旗

在淳西一带,传统的房屋建造格式有四种:穿堂屋、围披屋、靠壁天井、两披水。而最气派的,要数那有天井的“穿堂屋”了。

穿堂屋,又称四面堂前,它的建造格式在这四种房屋中是最为复杂的,它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屋面的坡度设计上。

淳西一带的工匠,把屋面的坡度设计称为“放水”,意即设计一个适合屋面能通畅流水的坡度。以现在常见的“两披水”制式为例,一般的屋面倾斜坡度为45%至50%,前者称为“4分半的水”,后者称为“对架水”。“对架水”之意指的是屋脊的高度是从檐口到脊柱这一段距离的一半,比如说某栋房屋的“日深(纵深)”是6米,檐口的设计高度为5米,那么,如果是“对架水”,屋脊的高度是多少呢?计算方法是这样的:5(米)+3(米)×0.5=6.5(米)。算式中的5米是檐口的高度,3米是从檐口到脊柱的纵深距离,0.5即50%的设计坡度。从算式中可以得知,一栋“日深(纵深)”为6米、檐口设计高度为5米的房屋,按“对架水”计算,那么它的屋脊高度为6.5米。

说了这么多“两披水”屋的屋面坡度,主要是想说一下“穿堂屋”的屋面坡度设计为什么复杂。

“穿堂屋”以天井为中心,有四个卧室、四个“堂前”,故又称之为“四面堂前”,而每个“堂前”的屋面都设有一个屋脊,故“四面堂前”的房屋共有四个屋脊。

“四面堂前”的屋是必须得有天井的,天井又称为“四水归堂”,寓意“水聚天心”。但就是这个天井,给工匠的设计与建造水平带来了一定的考验。

“四面堂前”四个屋脊的屋面坡度是如何设计的?俗话说“九九不离羊”,这个羊头便是正堂的屋脊。所以,首先得设计好正堂屋脊的高度,然后设计前堂屋脊的高度,最后统筹东西两个堂前屋脊的高度。前面已交待过,屋脊的高度是由檐口的高度和房屋的纵深深度距离而定的,而这四个“堂前”的纵深都不是一样的,所以它的屋脊也不会是一样高的,但天井的四周却是呈水平的,因为水都得往天井里流,因此,天井四边屋面的设计坡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常常造成了四个坡面的衔接处(专业俗语称“锅里”)因设计制作不精准而漏水的现象。

传统的工匠都是师傅带徒弟,古人有“富不学匠”之说,学手艺的人大多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文化,别说三角函数之类的高深运算方法应用于建筑了,就连最起码的勾股定理也没听说过,沿袭的都是一些传统的计算方法,大多死记硬背,并不十分精准。因此,能熟练地掌握“穿堂屋”制作工艺的工匠,即便是在流行这种房屋建造制式的年代,也是少之又少。而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很少有人再建造这种制式的房屋了,新学徒的人便也难得接触到这类建造工艺了,所以到了眼下,能建造“穿堂屋”的工匠,已是凤毛麟角,当然,现如今科班出身的古建筑专家除外。

大凡有能力建造“穿堂屋”的人家,都是家底殷实、生活富裕的人家,因为置办那精挑细选的材料和雕梁画栋的构件所需的费用,可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承担得起的。

在宋祁村老村移民之前,村里有很多“穿堂屋”,而最精致的那一栋,当属“大夫第”了。“大夫弟”房子很讲究,四根脊柱各有名堂,分别为柏、梓、桐、椿四种材质的木料,那是寓“百子同春”之意。精致的柱墩,由一溜的青石雕刻而成,花鸟虫草,线条细腻。宽大的天井,让屋内显得很明亮。二楼天井的四角,四个斗拱支撑着倚栏的台面。斗拱很精致,香樟木的材质,雕刻着人物、花鸟、鱼虫、浮云祥龙,还有一台台的戏文,镂空相连,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就连承托楼板的搁栅也大小一致,很是平整、均匀,而普通民房为节俭,这一结构是不拘泥的。

由于以前时局多不稳定,为了安全起见,故卧室的窗户普遍较小,而窗台却高出我的头顶。地面非常光滑,据说是用桐油石灰加工制成的,年岁长了,越磨越光滑,行走其间,光亮可鉴。

虽然“穿堂屋”的建造格式相对普通民宅而言,大多显得精致而气派,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它的主要缺点是卧室太小。是的,古代的房屋,不只是“穿堂屋”的卧室面积小,而是所有制式的房屋卧室都不大,最大的,也就十来个平方来。但也不能太小,一张床总得铺得下,因此,建造工匠对卧室宽度的下限也有不成文的规定:“八尺家(方言,家指卧室)、七尺床、六尺被、五尺人。”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目的是提醒工匠,无论宅基地怎么紧张,这“八尺家”的位置是一定要留足的。那如果宅基地有宽余,卧室宽大一点不是更加舒适吗?也不会大很多,那是因为古人的生活环境需求和思想观念都不一定和现代人一致。首先,说一下卧室里的家具,传统的家具都比现在的要小一号,一张床,宽度大都在1.25米至1.4米之间;一张账桌,长度1米左右;两只箱柜,长度各0.8米左右。这点家具不需要多大的空间,而最主要的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空间小能“聚气”。受远古玄学的影响,古人以为,如果房间太大,是不能够达到聚旺气的目的的。

“穿堂屋”的厨房一般都安排在正屋的左方,按我国的传统习俗,左为大。厨房的制式一般都为“靠壁天井”式,天井靠着正屋。有独立的楼梯,除灶台外,大多都会安排猪栏、牛栏、石磨、鸡舍或堆放杂物等。

“穿堂屋”作为民宅中的佼佼者,它曾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让普通人家为之仰望。如今它令人仰望的时代已成为历史,虽有少数“穿堂屋”仍在延续着它的历史使命,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它只是一件仍在使用着的文物,它的观赏价值似乎更大一些。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