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情系桑梓
稠林清泉
发布时间:2021-10-13 09:12:32

吕兆望

若要论起记忆中的泉水最能解渴甘甜,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稠林村那口水塘的泉水。

维忠、维诚公自明朝(1584年)从小五都源蔗川迁徙到大五都源草山脚下,搭间陋,居易舍,垦荒野,筑耕地,平良田,历经四百多年,繁衍了十八代,不到百户的村庄鼎盛期也有四百多人,人丁兴旺。作为百家姓的大姓钱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其历史与中华民族一样漫长,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精英涌现,代表钱氏家族立于民族之林。

稠林村的东面,草山上长满茅草,其山地陡峭贫瘠,梅季大雨倾盆,时有泥石流危及村庄,先祖们便把百亩多茅草山栽上阔叶树木,种上乔木混杂,之后丹枫红叶,秋色艳丽,常青阔叶,四季如春,挡住了自然灾害,秋木稠林,极为茂盛,故稠林村因此得名,有《稠林咏》诗:

春来青山郁葱葱,

稠林莺歌舞长空,

杜鹃啼处闻声远,

丹枫红时秋意浓。

稠林村不大,却东西分居,中间一道溪流丰水期穿村而过,到了枯水期,若要从空中俯看,整个五都源从豪岭南流出的溪水,到了稠林村的上游,突然消失在溪坑当中,到了村的下游又碧水满溪,足有五百米左右呈现出赤裸的鹅卵石和溪床,特殊的地理构造,留给人们猜疑、联想,令人好奇,形成了一段地理景观“稠林断流”。

传说很早以前,有个罗隐先生路过,碰到农家在车水,水车横在路上走不过去,农家看到罗隐先生衣裳褴褛,一副乞丐模样,便叫他从水车底下钻过去,罗隐先生便哼了一声“人往车下钻,水从沙底渗”,顿时没有了水。农家这才意识到,是罗隐仙家云游到此开了金口,便倒头跪拜,献茶赔礼,罗隐先生便说:“那好吧。”他用手中的讨饭棍向着水车边戳了戳,口中念道:“穿沙露洞,拨棍喷水,你们再挖一挖就有水了。”果然真的挖一挖就有水了。更有如今还健在的村民,钱洪森、钱根化、钱玉芬、钱发玉等在1943年10月的一个下午,见证塘中泉水喷涌三米多高的真实奇事,人们对像神一样传说的水塘,非常地敬畏、爱护。

这些世代口口相传的美妙典故,激励稠林村人以此为鉴,传承崇德向善、以诚相待的美德,并激励着后人。

传说归传说,但自从维忠、维诚公落居此地,随着增族旺丁,因地理环境水源比较匮乏,祖先们观察地势,广聚智慧,寻找地下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现在水塘的位置发掘了这口泉水,并在泉水边建水塘、砌石磅、造阶梯、做埠头、开挖排水渠,形成了饮用、防火、洗涮、灌溉等多功能的设施,至今仍在延用。这口泉水冬暖夏凉,碧绿清澈,甘甜可口,自古以来人们在田间劳作时,都会背着竹筒、葫芦到这个水塘取泉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夏天时,人们喜欢来到水塘边,吹着清凉的风,男人们潜入水中,泡去劳动的疲惫,妇女们则像赶集一样,拎着菜篮,挎着洗衣盆,顺着青石板的埠头,洗菜、洗衣、涮用具,娴熟优雅,井然有序,榔槌声夹带着愉快的欢声笑语。

这口水塘还能在枯水期向下游三百多亩农田,以每天190立方左右的输出流量,补给抗旱用水,成为确保粮食丰收的有力保障。在无娱乐设施的几百年里,人们习惯聚集在水塘边,谈论趣事,传播农桑,分享丰收喜悦。全村人享受着这唯一的水塘,它给世代生活在稠林的乡亲无边的暖意,更给千万稠林的游子无限的乡愁。享受着给予生命之源的泉水,也就有了文人墨客笔下的美称“稠林清泉”。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