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年关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2-01-27 12:38:48

一酸

  农耕文明的年关从腊八开始。一碗腊八粥,红白黑黄,冷暖热凉,在腊八这天,把四季的粮食都熬进粥里,甜的,苦的,全都熬在一起,这就是生活原来的样子。喝一碗腊八粥,祈盼来年的幸福安康。

  过完冬至,趁着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把年猪宰了。杀年猪是技术活,村里杀猪师傅就那几位,早早定好日子时辰,再给猪喂一顿好的,毕竟相处一年。烧好一大桶开水,等师傅一到,开栏杀猪。除去内脏,所有的肉过秤,左邻右舍都在暗暗较劲这个过秤的数字。李家150斤、王家200斤……谁家数字大,那几天谁家就像遇见喜事般脸上常挂着笑。

  割了火腿,砍了条肉。有亲戚要做寿(年龄逢十,八十岁除外)的,砍个蹄髈,赶在年内选个好日子送过去。此时楼板下是最热闹的,条肉、猪肝、猪肠被风干后,整齐地挂在楼板下。那些边边角角修下来的肉,煮成一大锅,叫来朋友近邻,当然还有杀猪师傅。大盆的肉,大碗的酒,共享这一年的丰收,兴致来了再划上两拳,在“四季财八匹马”的吆喝中,将年关再推进一层。

  从腊八到小年,有半个多月时间。这期间劈柴、碾米、磨粉、酿酒、做冻米糖忙活得很,炊具、餐具、锅碗瓢盆能用的,也都拿出来好好清洗一番,早早就开始盘算起了年夜饭。

  过小年,可以说是过年的一次预演。老传统说这天,家家户户要送灶王爷上天庭去汇报,关系到各家各户来年的运势,因此特别重视。过小年之前,要好好想想年前有没有欠债,欠债有没有还清,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没有特殊的困难,债是不能过年的。

  小年很重要,但过小年在老家没有统一的日子,有“北方廿四,南方廿五”,又有“官三民四水五”。而在老家,有人过廿四,也有人过廿五,甚至还有部分村里过廿八。问其原由,那时候穷啊,拿不出粮食过年,只能一拖再拖,拖到廿八,实在无法,有些年份腊月只有廿九,也只能硬着头皮在廿八把小年过了。要不然,人家的灶王爷都回岗值勤了,你家灶王爷还没上天汇报,天庭怪罪下来,一介百姓可担当不起。现在日子好过了,每天都像过年,但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好随便改,也让后辈知道幸福日子不是生来就有的。

  过完了小年,农村便开始忙碌了。做豆腐,裹粽子,包米粿,泡猪头,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的,为的就是在正月里好好招待来家的客人。

  除了准备食材,门前屋后,好好清扫一番。尤其是一些集体活动的场所,村里也都有热心人去打扫。年猪出栏后,猪栏也要好好清洗一番,来年开春,好再抓只小猪养起来。

  除夕头晚,泡猪头,炖猪肠,浸羹米。猪耳、猪舌、猪肝,切好做冷盘,还备上花生、徽豆(茴香豆),当作下酒菜。猪肠是为除夕早上煮米羹准备的。

  除夕一大早,就把昨晚泡好的羹米拿去磨。以前用石磨来磨,要两人合作,一人拉磨,一人添加羹米,现在都用机械磨,省时又省力。米的白,辣椒的红,橘皮的橙,在磨盘里融为一体。磨好的米浆,倒入煮好的干菜汤里,再切入白豆腐和炖好的猪肠,一锅米羹就成了。有的人家,煮一大锅,一般要吃到正月初七八。

  吃上一碗米羹,除夕最忙碌的时间就开始了。家庭主妇开始准备年夜饭,男丁开始整理屋子、贴对联、贴福字。除这些,还要裁“利市纸”,贴在门的两边,灶头、鸡舍、储粮柜都要贴。对联、福字和利市纸,一般都是红色的,若是当年家里有白喜事的,则改用绿纸。这天中午,都不特意准备中餐,吃碗米羹,火炉上烤几个粿、粽子完事。

  到了下午两三点,折几个纸元宝,拎上三只盛有米粿、粽子、煎豆腐、煎鸡蛋的碟盘,到祖辈的坟上烧三支香,完成简单的祭拜,告诉先祖们,阳间开始过年了。

  拜完祖宗,回到家里,在大门口焚一叠纸元宝,烧三柱香,请灶王爷归位。请回灶王爷,一家人围着桌子,开始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整桌的菜不撤掉,还要换上几副干净的碗筷,特意说一句:祖宗们请慢用。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从桌上移到了火炉上,大家围坐一起聊家常,静候新年的到来。当然还要在火炉里炖上一罐蜜枣,等明天一早来享用,寓意开年生活甜蜜。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姜智荣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