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去往西藏”系列:蒙古包内外
发布时间:2022-03-22 08:55:44

洪美娟

从阿里首府出发时,我们最迫切的心愿就是到蒙古包里,喝现煮的奶茶,同藏族牧民唠唠家常。然而,我们一路走一路看,除了野生动物,就是满眼远看嫩黄一片近看接近于无的草地,还有映着蓝天白云的如镜一般的湖水。偶尔遇到一两个牧民,不是隔得太远,就是紧走慢赶牛羊,何况,根本没有看到蒙古包的影子。

我们走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稀的只有区区两千左右的左左乡。在这个曾经常有成群藏羚羊出现在乡驻地的乡镇,却没有发现藏羚羊的踪影。在美丽的革吉乡的盐湖边,两条田园狗,以主人翁的姿态一前一后,慢慢向我们走来。大概因为只有俩,便生出些许的犹疑迟滞,略带一点点惧怕,但还是一步步向我们靠近。

虽然我家一直养狗,但是,在完全陌生的土地上,乍见两条狗走来时,心里竟然有点发虚,想逃又不敢逃,它们长得太高也太壮实了。好在它们眼里没有凶光,也没有乞怜,尾巴不摇也不下垂,只是那么平静地看着我们。静也喜欢狗,看得出来,她也同我一样害怕。不过,她还是上车取来火腿肠,先是扔到地上,看它们吃,慢慢地才试着让它们从她的手里叼。两条狗像见多了炎凉世态,也目睹生死无常,显得从容淡定,它们不抢食,给谁,谁张口……直到静再也翻找不出火腿肠为止。狗仍尾随着静,不肯离开。急得静连连向它们摊手:真的没有了,这里又没店可买。狗像是听懂了静的意思,朝她摇摇尾巴,围着她,又转了两圈,才恋恋地离开。

大家都奇怪,这里既不见牧民,也没看到放牧的牛羊,这两只狗从哪来?又将去往哪里?它们既不是野狗,也不是牧民的看家狗,难道是被抛弃的流浪狗?可能一听到汽车引擎声,便以为是主人来接它们。主人没来,却意外得到了食物。好在两条狗知趣,退到双方都认为安全的地方,才趴下。我们离开时,它们仍在远处。

直到下午三点多钟,在改则湿地边上,终于看到这一天中唯一的一个蒙古包。

不等车停稳,大家便迫不及待地从车上拿出最好的食品,几乎是跑着跳着冲向蒙古包,那样子,仿佛要将积攒了大半天的热情,全部倾泄给那个小小的简易的蒙古包。那一双双张开的手臂,犹如鸟儿的翅膀。我却生出一丝忧虑:如果他们不懂汉语,怎么交流?一路上,曾多次听人说起,现在仍有很多藏民不懂汉语。如果真是这样,我相信,在这片人稀野生动物稠的地区,不懂汉语的人将更多。

蒙古包外的碎石地上铺着一条格子的毡布,两个小孩在上面玩耍。姐姐细瘦,瓜子脸藏进一头披散的长发里,细长乌黑的大眼睛,透着灵气。弟弟最多两三岁,剪着短发,一见大家塞到他们面前的各色塑料包装袋,咧开嘴大声嚎哭,怎么哄都没用。姐姐只好紧紧抱着弟弟,显得有些局促,黑红黑红的小脸似乎更红了一些。孩子的妈妈只顾低头在蒙古包里外忙着,对孩子的哭闹不管不问,没有我们想象的客气让座的情形,也没有请喝奶茶的举动。实际上,蒙古包里也没有坐的地方,只在碎石地上铺了一块布,正中有一大一小两只钢筋锅,大的是满满一锅奶,足有二三十斤左右,小锅盖着盖子,另一边堆了一点东西,看起来有点杂乱,一眼便知,是暂时过渡的那种。女人的表情有点冷漠,对我们堆放在一边的食品视若无睹。

大家有些扫兴,先后离开蒙古包,眺望高原湿地那特有的景观。

孩子不停歇的哭声,引来远处牦牛群里的一位身着藏服的白净男孩。同这里的三个人完全不同,男孩很健谈,一双眼睛黑亮黑亮的。原来他还是高中生,因为放暑假,来帮姐姐看牦牛。这蒙古包只是放牧时临时用用的,平时都住在家里,政府统一建造的安置房,房子很漂亮,里面的设施也齐全。姐姐家有五百多头牦牛,男孩说藏民从来不宰杀自己养的牛羊,而是卖给藏族生意人,再由他们卖给汉族生意人……他说这些的时候,那口吻,那语气,俨然自己是生活在藏族人中的汉族人。

我们虽然有些疑惑,牧民的牛羊最后还是卖给汉族人,为什么非要经藏族生意人转一手?但还是自以为能理解,因为藏汉文化的差异,因为语言沟通的缺陷。

男孩计划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些大城市去看看,长长见识,再回西藏。他说姐姐的女儿成绩很好,以后可以考北大、交大。看着这个干净阳光又自信健谈的男孩,不由想起布达拉宫地牢边伸手乞讨的小男孩。当时,大家都可怜这个孩子,一个个准备慷慨解囊,却被讲解员轻轻拦下,说你们这样,反而会毁了那些藏族孩子。阳光男孩的话,进一步证实了讲解员的说道:藏族孩子一到学龄期,只要送进学校,所有的费用政府全包,额外还会发给一些补贴。可有的家长只图眼前利益,因为孩子乞讨,钱来得又快又多……真不知,那些父母会怎样看待自己孩子的未来。知识改变命运,也拓宽眼界。同样是藏族孩子,读书的与不读书的,最后的命运肯定不同。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