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兵团岁月
发布时间:2022-04-01 08:40:05

蒋春生

1970年2月,我来到淳安县垦殖场(十八坞林场)。那时,我刚满十六岁,在十八坞150余名知青中,我是年龄最小的几个人之一。

那年5月份,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团成立,我们垦殖场的知青通过政审,绝大部分成为光荣的兵团战士,并被编入六营二十二连。这是全团人数最多的一个连队,有干部战士300余人,成员有来自上海、杭州、丽水、金华、衢州和建德等地的知青和部队退伍军人,退伍军人作为骨干担任班长和排长,连长和指导员是海军东海舰队的现役军人。

当时十八坞的条件非常艰苦,我们住的是茅草棚,四面透风。床铺是用木头搭成的统铺,上面垫了一层稻草,再铺上草席,几十个人挤挤挨挨地睡在上面。草棚里冬天很冷,夏天很热,蚊子又多,还有蛇出没。但每月有15元津贴,大家吃在大食堂,睡在大统铺,对这样的集体生活,我们感到非常满足。

平时劳动是按班和排集体出工的,每个班有十几个人。由于我们不懂农业,农场专门为我们从附近的人民公社请来了农民师傅,每个班都有,教我们从事农业生产。

我们这批知青刚踏入社会,过的是集体生活,受的是正统教育,特别是在建设兵团,基本上是按照部队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这让我们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得到了健康成长。争当五好战士,争取早日入团入党,成了我们共同的志愿和追求。

冬天,十八坞的田都结了很厚的冰,那是真冷啊!但那时的我们也是真拼,个个争先恐后地脱下鞋袜,卷起裤腿,赤脚在冰冷的水田里耕作。冰水把双脚冻得通红刺骨,冰块把脚背都割出了血,可我们无所畏惧,从不叫苦。

由于我年龄小,班长叫我耙田。我站在犁耙上,赶着牛在耕翻过的土地上来回颠簸,一圈又一圈,一趟又一趟,半天下来,整个人被转悠得轻飘飘晕乎乎的。但看到被自己耙平的水田,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很有成就感。

那时,我还是一个“放牛娃”,每天牵着两头牛放牧。有一次,我发现牛很喜欢吃沾有尿液的茅草,便很好奇地请教了农民师傅,老农民告诉我说,因为小便有点咸,牛很喜欢。我听后就到小店买了盐,拌成水后倒在茅草上给牛吃,为的是让牛能多吃草多耕田,此事还得到了排长的表扬。

春天,我们插秧种田。天气还是很冷,有时还下着雨,我们头戴斗笠,身披笨重的蓑衣,赤着脚,在水田里排成行,弯着腰,插一行,退一步……谁插得快,谁插得好,一目了然。那些种田能手不仅速度快,而且插的秧整整齐齐,他们总是最快完成,最先抵边。而我们这些新手插的秧,常常斜来歪去,成不了行。因为速度跟不上,我们还被种秧能手包夹在田中央,大家一边帮插,一边哄笑。

夏天,由于干旱,地里庄稼容易旱死,我们就得挑水抗旱保苗。一担水一百多斤,我人小力气也不大,但也不甘落后,跟随大家从鱼塘里一担又一担地挑水浇秧,汗流浃背,却从不偷懒。

到了收获的秋季,操场四边、马路两边高高的木架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真是太壮观了。有一天,我们排到上关源收割黄豆,收工回来的路上,见一棵树上挂着一个像酒坛大的马蜂窝。好奇又顽皮的我,忍不住捡了一块石头朝蜂窝砸了过去,不偏不倚打下了半个马蜂窝,霎时成千上百只马蜂疯狂地扑向我们,有十几个战友被马蜂蜇伤。一位女战士被蛰了五口,痛得哇哇大哭,住了好几天医院。为这事,我第一次写了检讨书。

我们每个排和班都有自己的菜地,在种好蔬菜的同时,还要为食堂砍柴,砍柴任务是一天300斤。为了减少往返挑柴的频次与时间,我们大多将300多斤柴禾分为两担,因此每担柴都在150斤以上。这时候,身强力壮的男战士们往往挺身而出,帮助女战士和相对弱小的男战士完成任务。所以多少年过去了,战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真挚情谊,依然深深铭刻在心底。

我们排是全营唯一的武装排,农闲时,清早要集体出操,进行队列训练和军事训练。我是机枪手,由于平时勤学苦练,曾在实弹射击中获得优秀。在十八坞劳动锻炼两年后,我被调到十三团团部通信班,为团首长当通信员。

1975年底,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团撤销建制,恢复了原来的新安江开发公司。后来,我转岗到了公司组织人事科,经组织培养,于1990年6月走上了公司党委的领导岗位,三年后又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至此,我在新安江开发公司共工作了二十四个春秋。

这二十四年,是我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是最难忘的峥嵘岁月,那里就如同一所大学校、一座大熔炉,培养了我、锻炼了我。也正是有了这二十四年的锤炼和积淀,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