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名人荟萃
明朝举人方应时生平事略
发布时间:2022-05-05 09:07:29

据《瀛山书院志》,银峰方应时在生员时即隆庆三年重建瀛山书院,隆庆四年考中举人,万历八年任福建长泰知县,万历十三年任广东肇庆府同知,万历二十五年升任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万历二十六年退休回乡,着手编纂《瀛山志略》。了解方应时生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瀛山书院的中兴和传承。为此,笔者采集了《银峰方氏宗谱》、岐山一本堂《汪氏统宗谱》《遂安县志》《长泰县志》《肇庆府志》《阳江县志》《明实录》以及相关人物文集,如明朝黄居中《千顷斋初集》卷二十四《明奉政大夫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止菴方公行状(代)》等史料记载,对方应时生平事略作一梳理,望能对瀛山书院研究和宣传有所助益。

  方应时家世

  方应时,字以中,号养吾,晚年更号止菴,遂安初龙(今银峰)人。

  银峰方氏,其先祖为方干,桐庐白云源人,其四世孙方彦安,字远太,唐朝末年游学遂安源,赘倪氏,居墩头即端坡。到元朝初年,十一世方义和,又名方恩,字泽之,徙居银峰(初龙)。方恩第三子方士元,字本初。方士元生子方润祖,字泽浦,号玉田。方润祖生方通,字春宇,其配为岐山汪氏,无子,取伊兄孟明子思润(思永)为嗣,改名天与,是为十五世继祖。

  据汪氏宗谱,岐山(今庄口)汪氏其先居开化马金,五代时,汪得罗徙居岐山,传十一世汪振祖,续方氏,生子孟明,有女嫁银峰方通。方通无子,即以孟明子思永袭方氏。

  思永生三子,长方子正,子正生程,程生湜,湜生曏,曏生倣,倣生楞,楞生亨。方倣,为方应时曾祖,表正乡闾,有太邱风范。方楞,即方应时祖父,字廷政,丰度魁梧,尤多蕴藉文公家礼及诸经子史,淹贯胸中。方应时父亲方亨,字嘉会,别号敬斋,配社墩(今汾口射墩)余氏,举二丈夫子,长方志善,次方应时(原名志刚)。因方应时贵,父方亨封长泰令,加封肇庆丞,称奉政大夫。母余氏,封孺人,晋宜人。方应时为汪氏宗裔,银峰方氏第二十三世。

  方应时(1537年-1605年),原名志刚,生于嘉靖十六年丁酉九月三十亥时(1537年),终于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三月廿九日巳时(1605年),享年69岁,葬宏溪(又称潢溪,俗称横溪)铜坂桥(同坂中坞山)丹凤啣书形。娶貂山(章村)章氏(1538年-1618年),生于嘉靖十七年戊戌十月十九卯时(1538年),终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四月十二未时(1618年),寿81岁,葬同穴。万历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1583年)封孺人,万历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封宜人。生三子,长世教,次世敏,三子世效,生一女月嫦,嫁芹川太学生王任儒。

  方应时生平事略

  (一)读书科举(1至44岁)

  方应时生于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年)九月三十日。青少年时期,从射墩余东、安阳陈勋学习易经,九岁能文,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年)十八岁为严州府学生,慨然有先哲之思。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春,与王尚廉一起从横沿蒋家村蒋时庆学习。

  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安徽太平县举人周恪来任知县。周恪为王阳明弟子王畿学生,到任遂安后,讲明王阳明学说,方应时率先与闻其说。

  周恪访詹氏后裔,睹詹氏墨宝,率士子拜詹仪之墓,立碑表之。又携同志过方塘,登瀛山,思复先贤讲学遗址。应周恪之命,隆庆三年己巳(1569年),生员方应时等复建瀛山书院,始于七月,八月底落成。方应时被众推为书院院长,四方师事者纷至沓来。其时,王阳明高弟山阴王畿(字汝中,号龙溪)、余姚钱宽(字德洪,改字洪甫、号绪山)会讲杭州天真书院,方应时受周恪之命请王畿撰《瀛山书院记》。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方应时赴杭州受业王、钱,讲求正心修身经世宰物之道。五月请钱宽作瀛山书院《三贤祠记》。九月,方应时参加浙江乡试,由府学生,习易经,中式第七十七名,毛家毛一瓒、横沿蒋时庆、九都洋村王尚廉同科中举。是年方应时三十四岁。十月,方应时延请王畿来遂安,登瀛山会讲。王畿在狮城、瀛山会讲多日,遂安生员受教者众。前四位举人都是王畿学生,其他如毛家毛一选,银峰方世义、方世魁、方世经,云林余穆等,都从其游,载在宗谱。隆庆六年,方应时读书瀛山,有《壬申春读书瀛山即事四首》。

  方应时中举后,与大墅胡治明、狮城余文学以及同科举人毛一瓒、蒋时庆、王尚廉北上,参加南宫(礼部)会试。到万历八年庚辰,方应时参加会试四次,没能考中进士,便铨选从政为官。

  (二)就任福建长泰知县(44至49岁)

  万历八年庚辰(1580年)春,方应时参加会试不第,就选天官(吏部),得福建长泰县知县之命,六月履任。是年方应时四十四岁。

  方应时到任,便整顿吏治,规范赋税和市场行为。查得管库吏区俊没藏几三百金,即绳之以法。驱逐积猾冗员以百计,使其余吏员准例就役。县里原有逃避赋税现象,方应时便定赋期,革耗羡,悬法(砝)马,给由帖(票劵),审权量,平物价,让老百姓依限执帖缴纳赋税。此为“三限法”。通过整治,“官吏无所轻重,市魁无所低昂”,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福建人礼部尚书林士章纪其事,成为四方样榜。

  方应时重视社会治理和教化。他把乡约、保甲法编写成书,名曰“联乡保伍”,刊布境内。每月初,都拜访地方三老(品行良好的长者),一起宣讲和执行乡约,教化百姓,禁止赌徒赌博偷盗,通过保甲法,让百姓相互监督,实行自我管理。有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对违犯乡约及不良行为,予以处罚。有一个蹲守瓜田的老头,晚上睡熟,衣被让人偷走,告诉于县衙。方应时召集里正(乡官)将乡村“警迹者”,也就是有偷盗劣迹的管理对象,集中起来,责成他们搜捕偷盗者,抓不到小偷,就给予处治。过了三日,里正拿着衣被来汇报,说是从某某家的积草中发现的。方应时认为积草的某某不是偷盗者。经过多次审问,发现偷盗者就是原先的警迹人(惯偷)。这个小偷叩头伏罪,请求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此后,当地偷盗屏息。

  长泰县农勤耕稼,但水利设施往往被强势之户霸占,老百姓深受其害。方应时重视水利设施建设,筑黄蜡陂,浚永利陂,疏复莲池,凿珪山石,复枫陵渠,大大缓解了老百姓耕种灌溉矛盾,受益匪浅。这些事迹见于乡宦太常池浴德、侍御张治具、宪长卢岐疑、宪副谢彬所撰记载。

  县官的一大职责是兴办教育。长泰县多年考试没有出过人才,方应时到任后,亲自为诸生讲课,品题文章。有风水先生说,教育固然重要,风水也很重要。学宫对面有石冈山,是学宫文案。老百姓凿山种地,大水冲塌,破坏了风水,何以钟秀人文?方应时捐钱兴役,得到士民拥护和赞助,大家甃石筑土,使石冈山增高不少。期间,民工在工地上挖出宋朝景定年间的古砖,砖上刻有“石冈平,四山明,文星现,贤才生”的字样。方应时于是又在山岗上建文昌阁,树魁星楼,高耸挺拔,从学宫看过去如同文笔,于是师生踊跃感奋。第二年即万历十年壬午福建乡试,长泰有林景中、许亨魁、戴燝、陈一经、王协梦五人中举,之后乙酉、戊子、辛卯三科先后中举十二人,蝉联不绝。泰人颂德不已。

  朱熹在漳州当过知府,长泰属漳州,所以有朱晦翁祠,祠门匾曰“书院”。方应时任职时,朝廷焚毁天下书院。福建布政、按察两台(两院)奉命,想将书院卖掉。方应时认为,虽名为书院,实为崇祀之祠,“先贤有遗化,鬻祠非美名”。奏请两台,力争保留。布政、按察两台认同方应时的观点看法,朱晦翁祠得以崇祀不废。方应时趁机请求修复李延平(李侗,南平人,朱熹老师)祠,重新晦翁祠,撤高东溪(高登,宋朝漳浦县人)主祠,以陈北溪(陈淳,龙溪人,朱熹弟子)、方若水(方壬,莆田人,朱熹弟子)配享,祠典一新。长泰县立碑记其事。

  据长泰县志,方应时还修了城墙、城隍庙、射圃,建了捧日楼、仪门,浚筑甘斗陂,主持纂修了长泰县志。

  方应时在长泰任职三年,士勤于学,民力于耕,境内顺治。藩臬两台龚一清、劳堪、赵可怀交章列荐。万历十一年癸未奏报功绩,封其父为文林郎如其官,母余为孺人。长泰县为其立“去思碑”。

  (三)出任广东肇庆府同知(49到53岁)

  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年)秋,方应时出任广东肇庆府(旧名端州)同知。同知为副职,故称“府丞”,又分管军事,故称“郡司马”。是年方应时四十九岁。当时,广东督府(总督都御史)是福建连江吴文华,巡察(岭西兵备副使)是浙江山阴王泮,肇庆太守(知府)是浙江上虞郑一麟,相得欢甚。

  肇庆府处广东西部,濒临南海。旧时常有奸商巨盗出没于山海之间。方应时出任肇庆府同知,先是奉命扎守阳江城,提督水陆官兵,固防山海。

  肇庆素称盗薮,奸商驾余皇(船)出没亡常,或负海而穴。方应时条上一号票(给船编号)以杜影射等六事,仍举长泰联乡保约法,要求各属县执行,盗息民安。

  当时,海盗许恩招抚后住在城西,其部落数百人,散处北津港口,控扼塞为观望,实怀异心。丙戌秋月,方应时召见许恩,对他说:你们既然顺义从良,那就是良民,要与编民一样,现在你们不入编甲,怎么行呢?许恩听从。于是将其部落登记在官方名册,其船亦烙印编号。同时,移北津兵船驻扎海口。在许恩故寨筑城建牙,令把总官往来住扎,以督舟师。寻辟教场于城东,以练水兵。许恩詟伏,百姓亦能安定生活。

  不久,上级要求方应时兼署高凉(湛江)。先是剧盗蔡邦良与弟邦坚倡乱于文体山,攻剽聚落,气势嚣张。高雷所官军不能捕灭。海北抚贼韩那乌入山招之,被其分尸。官兵环攻一日,被手刃十七人。方应时考虑,官兵怯敌,此贼难以力胜,将情况报告督府,得密札便宜行事,遂撤捕兵,刻给训谕,令所亲持示,待以不死,俾立功自赎。蔡邦良即日束身归命。方应时械其兄弟三人送督府处置,余党解散,还所掳掠,高凉为之立清。

  看管财库的役吏阮绅,贪污挪用财库八百余金,署官没办法追缴。方应时搜查阮绅家,得其私簿(借款合同),出入数近千。因取其合同,下令借款者以银两赎回合同,不十日而八百余金全数归还。

  阳江郎官山产银矿。游民到此挖取以为宝,万历十四年达三百余人。方应时怕游民为变,派遣县所官逐捕,经时不获,一还报,说是早就散归了。方应时秘密遣一健卒潜入山中,与游民歃血为盟,得习知某某住某獠,某某倡首,某某胁从,籍名密报。随派县所官按名拘首事者陈云郊等十余人,令与卒对质,皆俯首认罪,其他游民一朝解去。

  肇庆沿海产珍珠的海域称珠池,常有海盗侵犯。方应时督发舟师,随抚随剿,且纵且擒,旋以底定。

  沿海将卒有冒功习惯。那时有澳夷(澳门葡萄牙人)十二人樵采(砍柴)飘入北津,为官兵所获,报称是番夷(外国人)入境,将斩级,要上赏。方应时通过译审,发现都是澳夷仆役。于是报告督府,通知澳夷认领回去。

  万历十六年,知府郑一麟主修《肇庆府志》,方应时参与。

  方应时任职三年考绩,因其“防海卓有经略,署篆具见担当”,督府、按院各著上考,咸有美辞。两院交章保留。

  万历十七年己丑三月,吏赍册行(工作人员把考察材料报送朝廷)。

  此时海南(琼州)招降的黎族首领李茂、陈德乐阴蓄叛谋,复鼓众犯珠池。督府檄诸司征剿。方应时以职事率守把官分道夹击,五月而池平。论功奏绩,赠玺书,赐金五。

  (四)奔丧丁忧(53到55岁)

  在平叛琼州论功行赏之际,方应时接到了父亲方亨去逝的消息,其父亲于万历己丑(1589年)四月一日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方应时急忙奔归。入遂安境还没到家,又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母亲余氏于同年五月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方应时到家,悲痛欲绝,强起办理丧事,定于九月四日出祖安葬。九月三日,朝廷派人送来圣旨(七月十七日签发),其父文林郎方亨加封奉政大夫肇庆府同知,其母余孺人加封宜人。遂改题旌,于七日将父母附葬于富掌源虎形祖墓之右。十一月,焚黄表墓。汉阳推官毛一公作行状,按河西侍御詹理作墓表,刻之石。

  此时,浙江各级官员侈帝恩,扬世德,树坊以表宅里。又适琼海论功行赏,浙江抚院傅孟春奉钦命以所赏银十两关到银峰赐给方应时。一时艳称,侈为盛事云。

  方应时居家丁忧三年。万历十九年辛卯冬(1591年),服阕,赴吏部报到。

  (五)再任肇庆府同知(56到61岁)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春,方应时再补肇庆府同知,职守如故。时任广东督府(两广总督)安徽宁国(径县)萧彦,观察(提刑按察司副使)晋安(江西南安)洪有复,肇庆府太守晋江朱天应。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癸巳,督府湖广应城陈蕖接替萧彦。方应时信下获上,思展其所未竟,设方略平乱,屡建奇功,民安事治。

  万历二十一年夏五月,窥伺珠池的海盗刘英等往来剽窃,舶商甚苦。方应时秘密派遣哨官史清,率官兵暗中跟踪,一鼓擒获十六人,缴获的赃物无主,就以侵掠珠池之名定刘英等贼之罪,并告诫将卒做到无忘有备。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春,陈德乐、李茂余党万廷贵等不逞之徒复跳梁海上。万廷贵,原名陈德良,万历十七年捕获,以其是从犯,放逐戍边,逃归,啸聚三百余,焚劫海上。分守大参(广东布政司右参政)威远王俨报告军门,下令诛讨。方应时奉文督发官兵,首尾夹击,斩戴隆,擒林东津,缚李念斋各头目。方应时又调发(阳江)双鱼港哨官胡良琮秘密跟踪万廷贵,至肇庆城西河下将其捕缚,械送军门,余寇悉平。

  (六)升任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61岁)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又当六年报政之期,广东督府陈蕖与巡按御史王有功两者均以优秀推荐方应时,由此方应时擢升为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别称缮部,冬官)。

  方应时升为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委任负责征收南京龙江瓦屑关商税。据报告,龙江是竹木薪炭集中买卖的码头和市场,不法官吏和奸猾商人相互勾结,从中渔利,严重影响正常商业发展。方应时到任后,了解情况,兴利除弊,向大司空(工部尚书)提出八条建议,一曰酌期会以甦守候,二曰革包揽以杜侵费,三曰权收纳以省催比,四曰给号筹以稽私越,五曰严收放以防冒破,六曰酌商本以定批纳,七曰严稽察以惩脱漏,八曰清册籍以籍影射。这些建议得到许可并加以实施,阻断了官商勾结,大大方便了商货流通,也保障了政府税收,长年贾客近集远归,效果明显。

  (七)致仕里居(62到69岁)

  方应时在南京工部任职一年,由于宦海沉浮近二十年,年逾六十,产生回乡隐居的想法。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方应时上疏请归。

  回到老家,方应时最关心的是瀛山书院。一回来就登临瀛山,有《戊戍归自金陵登瀛山过方塘用周侯韵》。栖居瀛山精舍,修葺院宇,招同志讲学论文,赓唱于喁,裴徊天光云影间,自号“止菴”以见志。

  万历三十年壬寅春,编纂完成《瀛山志略》(现存毛一公序,余炶跋),邀请毛一公(明斋)、毛一瓒(宪卿、献卿,肖环)、王尚廉(龙洋)一起春游吟咏。夏月,知县马呈鼎登临瀛山,又相互唱和,并买沟导水,修方塘,构“得清亭”。

  与此同时,方应时还锐意兴复古礼。捐资创建先祠,捐田崇祀祖先,教育子弟济贫帮困,斥隙地为里社、乡厉坛,收埋无主尸骨。仿照朱熹(文公)家礼,将冠婚丧祭之仪刊定一书,示族姓闾里,勉共遵守。

  方应时居家八年,著述编印了《瀛山志略》《读书漫兴稿》《孚格公移》《复古维风录》。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年)三月二十九日奄然长逝,享年六十九岁,是年冬葬于宏溪同坂中坞山。

  方应时一生,忠足效君,荣足显亲,脍炙人心,鼓舞士类。万历三十三年,里人祀之瀛山书院。长泰人祠之朱公祠及名宦。清雍正年间,遂安祀之乡贤祠。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