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火炉尖
发布时间:2022-05-30 09:06:14

徐奖蔚

1

近日,我在抖音上刷到同事分享的视频《排岭记忆·烟火人家》,一则以火炉尖街巷邻里为主体的文创主题宣传片。深邃狭窄的街道、昏暗泛黄的灯光,瞬间把我带回了二十年前儿时的那个火炉尖。然而,对于初次了解此地的人而言,最好奇的可能是这又“火热”又带“尖”的地名。而淳安地名之特点,或略解此种困惑。

淳安县位于浙西,是浙江省面积第一大县,境内峰峦林立,自古有“千峰郡”之称。“高峡出平湖”后,即出现“千岛湖”,原淳安、遂安两座老县城淹入湖底。新的县城——千岛湖,亦是山城,城中地点的命名往往就地取“山”。千岛湖镇原称“排岭镇”,正是因为其选址在成排的山岭之间。火炉尖、李家坞、冬瓜坞,这些带“山”地名散落在千岛湖老城区的不同方位。离城区更远的诸“山”:南山、宏山、浪达岭、鼓山、坪山,如今也纳入了千岛湖镇的管辖。有山有坞、高高低低,成就了山间小城起伏错落的格局,却也赋予了山间人民波澜不惊的心态。

2

火炉尖,如今是千岛湖老城区一个社区的名称,而这社区的地界就是所谓的火炉尖。“火炉尖”这个名称,大抵来自于此处的山峰。这山又名“炉峰山”,山下“炉峰路”由此得名。笔者的小学、初中母校(二小、二中)皆坐落在炉峰路上,其校歌首句分别为“千岛湖的水,炉峰山的松”,以及“千岛湖畔,炉峰山下”。将炉峰山和千岛湖并列,凸显了山在火炉尖人心目中的位置,也说明了它融入人们生活之深。这座山有一个更加通俗、为当地人所知的名称——“电视塔山”,盖因其山顶有一座电视发射塔。“爬电视塔山”是火炉尖人所熟知的、免费易行的户外运动。

综合以上,可见一个独特之处:纵观千岛湖城区的地名,不乏“山”“坞”,却少有“尖”。我所知道的仅有的另一处“尖”——更令人匪夷所思的“鸡爪尖”,也坐落在如今的“火炉尖社区”。社区中另一条名为“行岗路”的路,更是生动地表现山势之高,和“炉峰路”共同描摹出了火炉尖在城中“居高临下”的“地位”。确实,“尖”之于“山”,是一种更高的存在。近300米的海拔,让火炉尖成为主城区最高峰,位于山脚的“火炉尖”地区,也随着“火炉尖”这座山,水涨船高般地“山涨地高”。

至于“火炉”,我未能考证是否因为山形有似火炉之处,倒是发现亦有“红炉”之说。现存或现已消失不见的各类机构:学校、浴室、邮政所,都有以“红炉”命名者。或许“红炉”是发音变体,或许“火炉”才是讹传,又或许有“烘炉”的存在。

3

高中毕业后离开淳安,我去过很多地方。在一马平川的上海市区“赤峰”“宝山”居住过,在台湾仁爱乡的深山瞻仰过雾社起义纪念碑,在英国城市格拉斯哥的Gilmorehill山上的校园里学习过,在苏州城西郊的天平山迎雨登山欣赏过秋天的枫叶。

如今,我又回到了千岛湖,内心假装在深圳:都是崭新的年轻城市,都拥有一流的滨水景致,绿化水平均领先于同类城市,同样是城区有“南山”郊区有“坪山”。现在,我家搬到了火炉尖以南的“南山”,在往日印象中遥不可及的“坪山”上班。所以,和过去一样,我的生活工作皆在“山”中;只是,也有所不同,这些“山”都是开山造的新城。

年初,我来到火炉尖,看到住过的老房子的墙体已经开裂,被钉上了写着“注意安全”的警示牌。刚刚,排岭南路大修完工,崭新平整的沥青路面,刷新了火炉尖和这座城市每个角落的链接。然而,沧海桑田的变化,火炉尖并不在乎。我想,如果火炉尖是一个人,应该是一位长者,居高而谦卑。“尖”这个汉字,下“大”上“小”,阐释着厚德载物、钻研求索的中国智慧和人生态度。

作为山城的原住民,我时常觉得:这里的人们,受山风和湖水的熏陶,同样有着豁达的人生观——淳而易安。除了幼时去码头赶船风风火火地从山上沿着阶梯往下跑,以及稍大后骑自行车回家时艰难地爬坡,我几乎没有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一座地形跌宕起伏的城市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上山下山,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又算什么呢?高居巅峰时,不居功自傲;深陷谷底时,不妄自菲薄。我认为这便是,火炉尖这座山和千岛湖这座城,赐予淳安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