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人文探究
鉴赏典故 敬畏历史 读《中华典故》感悟之二:巾帼英才篇
发布时间:2022-07-06 08:30:20

弘青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上,中国妇女是受压迫最深重的群体。她们除了跟男性同胞遭受同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外,还另受封建礼教的种种迫害。但她们中蕴涵的睿智才华却像山间竹笋一样冒尖顶土不怕压挺拔于大地,她们文韬武略的巾帼英才形象像雨后春笋般展现在历史长卷的各个领域中。

治国治政才能杰出的女性

首先举出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武则天,自取名曌。是日月当空照的意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为唐高宗的皇后。她登基后称则天大圣皇帝,史称武则天。武则天,年寿82岁,从政的时间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后和唐玄宗“开元盛世”到来前的50年间。这50年间,她的治国理政是很杰出的,是历史上大多数皇帝所不能及的。著名史学家吴晗曾对她的治政业绩做了这样的评价:“在唐代的历史上,唐太宗打下基础,接着是武则天时代,以后就是开元全盛时期。武则天当权前后的50年间,生产发展了,土地开发了,人口增加了,疆土开拓了,文化提高了,和许多国家也有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且还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开元时代的政治家都是武则天时代培养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武则天时代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清初时,有一位力挽狂澜的女性,她就是两扶幼主完成一统大业的孝庄文皇后。她首先扶持6岁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这就是清朝的立国皇帝顺治帝。顺治帝在位18年,他的所作所为、建功立业,都依靠孝庄的策划,稳住了清朝开国后的江山。到了1661年,福临执政18年后,他执意要弃去皇帝宝座出家做和尚。孝庄没有办法,只得将8岁的孙儿玄烨扶上皇位,这就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的康熙皇帝。一个女性一生能两扶幼主登上皇位,并能运筹帷幄,指挥他们治理天下。这不能不说她是一个治国理政的伟大女性。

东汉时,还出了一位治国有方的邓太后。邓太后名邓绥,是汉和帝皇后。汉和帝去世后,邓绥立了13岁汉章帝之孙刘祐为皇帝,这就是汉安帝。13岁的皇帝怎能治国?这以后的15年,实际上是邓绥(已晋为太后)在治国。她从“除淫祀,力从节俭”“亲自查案,平反冤狱”“重视文化事业,兴办宫廷教育”“限制外戚权力,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东汉的统治政权得到了很大的稳固,也显示了这位太后的治国才干。

文学创作卓有成就的女性

历史对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有这样的评价:“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在艺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后人称之为“易安体”。她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诗词委婉清新、语言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如她写项羽只用了四句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她离思之情的《醉花阴》中用了这样的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凡是读过古典诗词的人,没有哪一个不喜欢她的诗词。与李清照同一朝代,钱塘(今杭州)人朱淑贞是宋代著名女作家,擅长于赋诗填词,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留下了诗集《断肠集》。东汉汉和帝时期,出了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史学家班昭。她在完成父亲班彪、兄长班固未编写完的《汉书》(记叙西汉历史的一部巨著)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也擅长于文学创作,汉和帝多次把她召入宫中,要皇后和各位贵人向她从师学习,宫中人尊敬她为“曹大家”(她夫姓曹,家,这里读“姑”),朝廷中遇有人贡献异物时,就诏令她作赋称颂。

善于当好皇帝贤内助的女性

一个好家庭,家主是男性的话,必然有一个好的贤内助女性。其实一个国家也同样是这样,一个好皇帝治理好国家必须有一个好皇后相助。这里举出两位历史上突出的皇帝贤内助,一位是唐太宗的贤内助——长孙皇后,一位是明太祖的贤内助——“大脚”马皇后。

先说长孙皇后。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位前的结发夫妻,李世民登位后封她为皇后。这是一位很注重修身养德并对推动历史发展有正面影响力的伟大女性。她爱好读书,通晓历史,明达有识,又善谋划。她与唐太宗同心同德,对丈夫的事业忠心耿耿,尽力辅佐。她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扶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按惯例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以后接替他的皇位。而次子李世民长期征战四方,屡建功勋,无论是声望、功劳还是能力都大大超过太子。但因李世民长期在外,与父亲接触甚少,倒是太子常接近父皇,加上后宫的嫔妃倒向太子,不免在枕头边上说太子的好话而说李世民的不是,使李渊逐渐产生对李世民的不满。在这种情形下,长孙皇后就利用儿媳的身份加倍尽孝、服侍高祖,使父皇与世民的隔阂不致扩大。后来为争夺皇位,太子一方与世民一方发生争斗并演变为政变,父皇始终没有公然偏袒太子一方,反而做了李世民的得力内助。当李世民一方取胜并登上皇位后,长孙皇后亲自出面慰劳勉励了将士们,使他们心甘情愿为李世民出力效命;二是李世民当皇帝后,长孙皇后又和丈夫一起挑起了治国的重任,秉公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家事。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开国元勋,李世民打算封他为宰相,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用历史上外戚专权之弊来劝诫太宗,表现了她通晓大义的品质;三是劝诫唐太宗要重视纳谏。魏征原是李建成手下的人,后由李世民争取过来,但魏征过于直率,在朝廷上常常顶撞李世民,指出李的错误之处,引得李世民怒气冲冲,说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了解后,就竭力劝勉太宗,并用特殊的方式向太宗道贺。她说:“主明臣直,魏征这样直率,说明陛下非常英明,我怎能不向您道贺啊!”唐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话,更加重视魏征的谏言,魏征成了他最忠实的谏言官;四是廉洁自律,为人垂范。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生有一个爱女长乐公主,要出嫁了,太宗打算将她的嫁妆办得特别丰厚些,但遭到魏征的反对,也遭到长孙皇后的反对。长孙皇后平常的生活十分简朴,为朝野上下树立了一个节俭的榜样。她临终时交代家人不要起坟,不要棺椁,以瓦木为器,节俭送终。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唐太宗李世民能通达开启“贞观之治”,能成为一位荣耀史册的“千古一帝”,这位“母仪天下”皇后的模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再说“大脚”马皇后。这又是一位通达见识、贤明大度的皇后。朱元璋从一个行乞之僧发展成一个大明开国皇帝明太祖,前后不过15年,在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后始终有马夫人的身影。马皇后是起兵造反头领郭子兴的养女,她知书达礼,而朱元璋却一字不识,是马氏对他进行了开蒙启智的早期教育。据传,在她的训练下,朱元璋竟写出了第一首《咏菊花》的打油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齐吓煞。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上黄金甲。”文字虽不高雅,但充满了雄踞天下的帝王之气。在朱元璋登位前与登位后,马皇后作为他的结发夫人,对他的贡献是很大的。首先是化解了朱元璋与郭子兴之间的矛盾,郭子兴被元军击败,一度时期想投靠朱元璋,遭朱反对,郭忌恨在心,后郭兴起了,曾打算除掉朱。是马皇后千方百计营救了朱元璋。当朱在郭子兴军中缺粮时,马皇后偷偷怀揣烤饼送给他食用,热饼在怀中烤焦了肌肤,疼得她一头大汗。以后朱登位后时想起当年情景。在军中,马氏跟随大军,休息时为士兵缝制衣冠,还常犒劳军士,为稳定朱元璋统帅的军队的军心起了很大作用。其次,在朱元璋登位后,马皇后做的事更多了:一是告诫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她以“得贤为宝”的观念,既劝诫朱元璋不要枉杀无辜的平民,更不要轻易诛杀经世济国之才。宋濂是一位当朝大硕儒,还当过朱的老师,因触犯了一般法律,朱为标明自己执法无情,定要杀掉他,马皇后以深明大义保了宋濂;二是当朱元璋攻下南京城后,马皇后极力建议朱元璋要寻访一位像张良、诸葛亮那样有运筹大计的谋士良臣,朱在马皇后的建议下,访得了青田隐士刘基(即刘伯温)为谋士,为大明朝的兴盛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三是马皇后生活俭朴,对衣着、娱乐无所企求,以德立于宫中,为嫔妃作出了榜样。她一生追求正道,临终时,朱元璋问她有什么遗言,她意味深长地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朱元璋对这位深明大义的“贤内助”的去世是十分悲恸的,从此他不再立皇后。

像长孙皇后和大脚马皇后这样的皇帝“贤内助”,历史上还有好多位,而且大多出现在开国皇帝中,这是因为开国皇帝大多经历了一番艰苦奋斗的历程,而度过这个历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一个忠心耿耿,同甘共苦,贤惠至上的妻子在辅助他。

历史称誉“才女”的女性

中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风韵高质、才华横溢的女性,被称为“才女”。蔡文姬(名琰)是东汉时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之女,自幼聪慧过人,博学而有才华,并精于音律。据传,父亲弹琴断了哪根弦,她都能听得出来。但她的一生命运坎坷不幸。16岁时嫁夫卫中道,婚后两年夫就病故,守寡在家。后遇董卓之乱,被乱军所获,流落到南匈奴,被迫嫁给左贤王为妻,生有二子,在南匈奴生活了12年,后因曹操相助,不惜重金将她赎回大汉。归汉后改嫁给本乡屯田都尉董祀,董祀又因触犯大汉法条,罪当斩首,她不顾自家性命赶到都城请曹操免去丈夫的死罪。后曹操令其整理家父蔡邕的诗集,但家父四千余卷的诗书因战乱一卷不剩。曹操了解她从小聪慧过人,有过目不忘之才,就令她回忆补记,结果回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名文,使曹操大惊,连声称赞。她的杰出才华还体现在她从南匈奴回归大汉国土的途中写下有名的《胡茄十八拍》一组诗。胡笳,是指流传在北方胡地的吹奏乐器,拍,是古匈奴语的音译,相当于汉语中的“首”,组诗的题名意为“胡笳十八首”之意。这十八首诗,或写离乱,或写异域生活,或写思乡之情,或写归乡之喜悦,或写母子相别,曲曲凄楚动人,如泣如诉,富有极大的感染力,她的才华为后人称羡。郭沫若在论证了《胡茄十八拍》确为蔡文姬所写后赞叹道:胡笳十八拍“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溶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的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唱……”“这实在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从这样高的赞评中,使我们体会到蔡文姬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生“才女”。

上官婉儿是唐代的一位才女。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而且是初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尤其擅长于五言诗,形成一家名曰“上官体”。上官婉儿学着祖父的“上官体”也成为权威的宫廷女诗人和著名作家。在她的母亲郑氏怀上她时,曾梦见一个巨人送她一杆大秤,说可以称量天下。当她满月时,母亲戏言:“称量天下的,难道就是你吧!”从小上官婉儿文才出众,明习吏事,受到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的赏识。她14岁时,便开始为武则天掌管文籍,后还让她参决朝中的奏章。到唐中宗时,受到中宗和韦皇后的宠信,专掌诏命,权力极大。在武则天和唐中宗统治的两个时期上官婉儿的才能均得到充分展现。武则天把她作为自己文笔的助手,让她为自己的诗文润色,唐中宗时期,每每宴请百官时,就请她代为家中人赋诗,以后还专门开设了上官婉儿学馆,聚集了天下的词客名流,推动了初唐文学的繁荣昌盛。上官婉儿不仅成为当时权威的宫殿诗人,还成为有权威性的诗词评论家。到唐玄宗登基后,命收集上官婉儿诗文,编成文集20卷,并令中书令张说为之作序。张说的序言,对上官婉儿赞颂备至,认为她使“温柔之数”、“风雅之声”广为传播,开一代诗风。评价甚高,却都是公正的。

敢于领导农民起义的女性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农民起义领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秦末的陈胜、吴广,唐末的黄巢,北宋的方腊,明末的李自成,以及太平天国时的洪秀全等,这些都是男性的农民起义领袖。其实,在女性中也出现过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首先要说的是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的唐代陈硕真。她是古淳安梓桐源田庄里(属外桐乡)人。在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聚众起义,自称为“文佳皇帝”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虽说不到两个月宣告失败,但对唐王朝的统治给予重重打击,一个民间女子能领导一场数万人的大起义,显示了一名女性不同凡响的胆略与才干。他对后代特别是北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西汉末年出过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虽然不知她的真实姓名,但她震撼于世的义举却留在后人的记忆中。人们称她为“吕母”。她的起义是从“杀人当死”杀了县宰,为儿子报仇开始的。他的儿子叫吕育,在县里当一名小武官,因犯了一点小罪,按律不应当处死而被县宰处死了。为报这一仇,她选择了起义这一途径。她利用地处海上的地理条件,发动了海上生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举行了反抗朝廷的起义活动。起义人数很快发展到数千人,吕母自称将军,率军攻破了海曲县城,捕获了县宰,杀了县宰,教训了当时随意滥杀无辜百姓的酷吏。吕母的起义影响了各地,当时在长江中下游和山东半岛都出现了起义军。以后形成了绿林和赤眉两支主力的起义队伍,重重打击了朝廷的统治集团。终于推翻了当朝的王莽统治,吕母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领导农民起义的伟大女性。

清朝后期咸丰四年,在上海的青浦县出现了一位十分年轻的农民女英雄周秀英。她率领小刀会的战士叱咤疆场,挥刀杀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震动了清廷政府。这位农家姑娘、起义军的女将领,显示了中国妇女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女性形象。

上面例举的古代社会里中华女性在治国治政、文学创作、皇帝贤内助、史称才女、农民领袖几个领域中展现出来的才华,彰显了中华精神、中华形象、中华文化、中华表达的特质与内涵,是“德辉中华”的闪亮体现。《花木兰》中唱词说道:“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只在家享清闲!”上述历史上巾帼英才的杰出成就正是对“刘大哥说话理太偏”的有力矫正!历史已翻篇到了当今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女性和男性你我他共同承担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因此,学习历史、回望历史、传承历史、敬畏历史、发展历史,已成为时代赋予中华儿女神圣而庄严的责任担当。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