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故乡的桥
发布时间:2022-08-11 09:08:58

 童富女

  小镇的生活自然平和,按部就班的款式倒是合乎我的胃口,清晨走出房外,开门见溪,移步遇桥。若想抵达我谋生的“奋斗地”,过桥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插翅难飞,那双“隐形的翅膀”只能在歌词里消融,关键时候派不上用场。

  从小在水库边长大,对桥并不陌生。“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夸个海口秃噜一下,算是过把贫嘴之瘾!当我迈开蹒跚的婴儿步,目光里透露着新奇,清澈的明眸里烙下最美的初见,譬如老村的石拱桥。后来甩开膀子能大步流星了,走出小村,方知村外有村,桥外有桥。

  村民通往小镇大多会走杨旗坦大桥,走八字墩木搭桥也是一种途径,踩过溪滩鹅卵石,踏上小径便可抵达小镇。记不清第一次与大桥邂逅的境况了,是父母携我前往?三五成群结伴?单枪匹马独行?按常理应该是前二者居上,在记忆的底胶里我已搜寻不到痕迹。打我记事起,杨旗坦大桥就横卧武强溪上,与最美的初见相比,它还是凸显出气势的,在当地现代桥的队伍里堪称一级元老。

  某年国庆节,桥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赶集的人儿把大桥堵得水泄不通。怀揣烧饼、手拎软柿,背篓柑橘的行人都约好了似的……父亲推着载重自行车,而我坐在横档上,看见车把上的黑皮包被挤得左右摇晃,真担心里面的吃食散落一地。桥身像一艘巨轮,眼看就要搁浅,最终在一拨拨的人潮涌动里重新扬帆起航。日新月异扭转了原有的画风,再逢节假日,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交汇一起,它气喘吁吁地承载此般繁华。

  后来,杨旗坦大桥的上游和下游各添一桥,像是给它配置了左膀右臂,小镇的交通有了前所未有的通畅,再也没有四方来客蜂拥而至的拥堵,座座桥梁皆为通途。在原来的基础上,杨旗坦大桥得到了整形与拓宽。各有其名才可区分,于是俗而不庸的桥名诞生了,像农家小伢儿一样:一桥、二桥、三桥。当然,响当当的“一桥”自然是为杨旗坦大桥量身定制。

  除了屋前的步行桥之外,三座大桥里面,一桥最让我青睐,另外两桥像是远房亲戚,偶尔会去客串一下。一桥的落桥时间最长,它如同年长的慈祥老者,和蔼可亲,沧桑的褶皱里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加之位居地理要害,人们都喜欢投入它的怀抱,特别在炎热的夏夜,风景这边独好,桥上是纳凉的好去处。有骑着三轮车拖家带口拉风而来,有肩扛藤椅悠闲踱步走来,有三五成群散步驻足停留,更有甚者吹吹地面席地而坐……我很少在桥上逗留,晩饭闲暇之余同家人慢悠悠地穿桥而过,看他们依偎在桥栏,“风声笑声谈论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有”。此情此景,感觉一路踩着的苟且与细碎,一走到桥上就找到了诗和远方……

  桥面上凉风习习,蚊虫也吹得无影无踪。扇子在这种场合其实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可好些大爷大妈手里依旧习惯性地捏着一把扇,它犹如登上舞台的必备道具。桥上可见自制硬纸板扇、广告塑料扇、纸折扇,我还看到了久违的麦秆扇、蒲扇、棕叶扇。这些扇子一下子把我拽回了从前,想到外婆在呼噜的空档里,半梦半醒地手摇蒲扇驱赶蚊虫的模样;想到学生时代,男生手持折扇玉树临风,开扇收扇的哗啦声如行云流水,嘴中念念有诗——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谁要问我借,叫我老太公。

  立秋过后,天气渐凉,桥上的热闹会逐渐消退。总有那么几天热浪又翻滚袭来,为躲避秋老虎,纳凉之人又不约而同地奔赴大桥,倚着桥栏海阔天空。当梧桐树演绎了一叶知秋的唯美意境,纳凉人才依依不舍地走下画卷。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叶青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