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遇见“爸爸节”
发布时间:2022-08-17 08:54:11

一酸

一大早,我对着镜子说,今天是“爸爸节,中国的父亲节!”

“是你自封的吧!”总会有那么一种声音在耳边响起,略带不屑。

“不是,是抗战胜利曙光到来之前,中国文化界向全中国人民建议设立的节日,一是为庆祝胜利即将到来,二是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男人,民族脊梁……”

滔滔不绝之中,有些往事又浮现。

1992年8月8日,刚结束一个月暑期补习,伟平、飞和我三人约好去孙家坞看望解金。三人在鲍家黄村桥汇合,那时从黄村桥到孙家坞,只能骑自行车,绕道姜家走郑鸠线前往,大概要骑上一个半小时。为了排解旅途的无聊,同去的伟平带了部收音机。

三人有说有笑,累了,就减慢车速,静静地听收音机。那个年代调频广播在淳安还没有,只有收短波和长波。广播音质不算好,但能收到全世界发来的电波。

“今天是8月8日,中华民族的第48个爸爸节……”

收音机里的声音,无意间闯入我听觉,这个节日便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也让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记得那天的场景。但之后的几年,经历高考、宁波求学,“爸爸节”再也没人提起过。

工作后,在一本杂志上,有几篇文章对“爸爸节”的前世今生做了详尽介绍。这时才真正认识了“爸爸节”。二十世纪末,正值中国人开始过各种洋节的年代。文人对文化现象的敏锐感,从内心发出担忧声,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看到了他们的文章,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很多人知道“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也有人站出来反对,“那是外国人的父亲节”。从情感上来说,我并不反对过6月份的父亲节,父爱不分国界,父爱也无政治因素。中国文化有包容性,对外来优秀文化从不排斥,更会吸收运用,乃至发展成一种独特气质的文化。

而另一个节日,七夕,被世人冠之“中国情人节”,同样从二十世纪开始,随网络普及,一路升温,更有资本加入炒作。说到底是有商机,而父亲这个角色,历来是严厉和节俭的代名词,哪来的商机?说到商机,又不得不说双“11”,一个最初被网友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硬生生变成全网民的狂欢购物节,被资本运作成网络资本狂欢日,有多少文化内涵可言。

父慈子孝,父子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对于父亲来说,都是节日。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并不高,有时一个电话,哪怕只说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心灵上的慰藉。父亲节也好,爸爸节也罢,只不过是提醒我们做子女的,别忘了,父亲永远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关注我们,爱着我们。我们永远走不出父亲爱的视野。

每年的8月8日,我都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向朋友推荐“爸爸节”,但收效甚微。很多人还以为是我个人杜撰的。这虽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节日,没有获得官方认可,却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用88与“爸爸”的谐音。但其背后除了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之外,还有为民族争取独立自主,那份真挚。

中国那么多节日,其中来自民间的多。人类进程中,原本无节,只是节日一旦被人创作出来,那些背后的故事被人熟知,过的人自然就多了,也自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爸爸节”,或许只需要回家给爸爸一个拥抱,或许只要拨下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听一听那头的声音,苍老,又略带激动。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