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父亲为我下“底肥”—— 一则微信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4 08:49:55

徐景明

日前,刷到同事毛仙球老师的一则微信,文图很搭,触景生情,勾起了我的些许回忆与感慨。

毛老师的微信是这样写的:

我家先生种的土豆长势特旺,赛过邻家够够的。为什么呢?先生说“底肥”足够。在种土豆之前,先生就在地里埋下了重重的有机肥——菜饼(油菜籽榨油后的残渣)。种下土豆后就没有再施肥,土豆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提取养料,满足成长的需要。于是我想,我们现在学习语文,大量地阅读,也正是给日后的学习工作埋下了大量的“底肥”,待日后用到时慢慢提取。

毛老师这段百余字的“底肥”论,说得非常在理。再细瞧微信图片中那壮实旺盛的土豆苗,“底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是农家孩子,亲眼目睹过父亲为庄稼下“底肥”的劳动场景,却悟不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底肥”的作用,倒是对“底肥”在读书人中起的作用更为印象深刻。

小学入学时,正逢“文化大革命”,任村支书的父亲成了“走资派”被批斗游街。母亲为此整日唉声叹气,父亲开明多了,并没有因为卸下“村支书”的重担而无所适从,生活迷茫。父亲将被抄家后尚存的一堆废纸分类整理,挑出当时供学习批判用的书刊小册子,教会我读写。

从那时起,我每天除了上学,在家里父亲定会安排我做两件事:早上读背古诗句,晚上练写毛笔字。父亲让我读背的古诗句,也都是现在的儿童必读诗文,诸如《三字经》《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等等。每次要我背诵的份量并不多,三五句而已。许多时候,父亲还绘声绘色地讲解。我不知道只读过三年小学的父亲的讲解是否妥帖,于我只是为了应付完成任务,全然不知真意,更谈不上入情入境。不知不觉中,我背下了许多诗词……

晚饭后,是我练毛笔字的时光。犹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父亲外面办事回到家已是深夜,当父亲发现我那还差四个字没写完的那张折有格痕的旧报纸时,他一边撕纸,一边把我从那暖和的被窝里拖出,要我重写。天啊!差四个字没写完却要重写一百多个!而且要求宠爱我的母亲研墨作陪!我不敢不从。

现在回想起来,尽管当初死记硬背古诗词,虽不知其意,但为后来读书作文乃至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基础。许多同学、同事都羡慕我知天文懂地理,夸我博古通今,称赞我能说会写。我想,这就是毛老师微信中说的下“底肥”。

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很快就考上了学校,跳出了农门。在乡村小学和县城小学,先后在教学岗位和教育管理岗位四十余载。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都要求我的学生坚持广泛阅读,像父亲那样要求甚至强迫学生背诵经典诗词。曾经遭到过个别学生乃至家长的质疑甚至反感。欣喜的是,我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写作水平提高明显,迄今仍有许多的学生、老师、家长在夸奖我这个当年积极倡导广泛阅读强迫背诵的益处。

因为从小养成的爱好读写习惯,一辈子只做教书这一件事的我,一路走来始终难以与书报分离,期间我勤于动笔,这些年我常有文稿不时见诸报端。一篇题为《多一些文化餐厅》的文章,曾发表于《淳安报》,呼吁政府增设市民读书看报的场所,还获得了“我为淳安献一计”活动的金点子奖。尤其割舍不了的是对淳安教育的关注,期盼看到更多的像毛老师这样的资深教师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农大毕业的杨约顺说,底肥是群众语言,教材上一般都称作“基肥”。“底肥”也好,“基肥”也罢,有了这些肥,发展空间更大,尤其是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心更足。

难忘父亲为我下的读书乃至人生的“底肥”,让我这些年来的学习、工作没有碌碌而为,岗位平庸,但发出了应有的光和热。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