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天坪石笋
发布时间:2023-06-12 08:31:24

洪媚娟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听夫君说瑶山天坪村盛产石笋。我心想:不就是笋吗?老家多得是。也曾在一个春天,有一个临岐的朋友送我一盒石笋干。可我又转手送给了另一个爱笋的朋友,说实话,我总觉得笋干吃起来太硬了。

命里与石笋有缘。兜兜转转,二十多年后,我竟然来到了石笋之乡工作。第二年春天,便有当地的同事提醒我天坪的石笋很美味,可不要错过。于是,每当我沿着云溪散步的时候,总会多看一眼山坡上翠绿的竹子。

同事又告诉我,石笋的正宗产地在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天坪村。虽然有人移栽至山下,但口感不及山上的。我听得半信半疑:这石笋有那么神奇吗?机会终于来了,学校工会活动,地点就在天坪村,并且会组织大家一起去拔笋。

天坪村离学校足足一个小时的车程。那并不宽敞的柏油路自然是盘曲而上,过了一个弯道,又过一个弯道。两旁都是高高的山峰,山上除了一些灌木或是偶尔开辟的一小片茶园,就是山核桃林子。一路上,我两眼盯着窗外,只要发现有一棵两棵的野竹,就问是不是石竹。同事总会摇摇头,说:“还早着呢!”

车子终于在一家民宿门前停了下来。这里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平坦,房前屋后都是逼仄的山。门口的公路不是平的,而是斜着往上去的。村子里房子也并不多,都是依坡而建。至于那门口的菜地,也没有几块是平整的,都是斜在山坡上。

我叫了一个伙伴,沿着公路往上爬,着急地去寻石笋。来到村头,我终于看到了一小片竹林。竹杆比拇指略粗,竹叶看上去不是那么绿,似乎蒙着一层淡淡的白灰。再看那竹笋,泥黄色的笋壳上布着片片黑斑,那感觉就像是老人长着雀斑的脸。路过的农夫告诉我们,那就是石笋。我有点不甘,传说中的石笋,竹子不如水竹的翠绿,竹笋也不如水竹的秀气。

晚餐,早餐,中餐,民宿的厨师每餐都会上一道两道石笋菜肴。有腊肉炖石笋干,有清炒鲜石笋,有石笋下饭菜。我是个不善于品评美食的人,但一笋多吃,很快就改变了我对石笋的看法。石笋,吃起来口感确实要鲜嫩,要肥厚,肉嘟嘟的感觉,而且没有一点涩味,超乎了竹笋本身的味道。特别是那鲜笋,入口会感觉特别肥嫩和有嚼劲。

走近石笋,也让我看到了石笋不仅是石笋。原来,石笋是天坪人的致富笋,全村共有2500多亩。那些竹林都长在屋后的山坡上,有些是野生的,也有些是后来栽种的。收获石笋的季节,家家户户总是天一亮就上山拔笋。几百斤的笋拔回家后,要立马剥去笋衣,准备做笋干。因为放的时间长了,那肉质便会变老,影响口感。

笋干的制作,我们普通的做法就是焯水,然后晒干。但是,石笋干的制作有一套科学的流程。剥好的笋肉整齐划一地放在一个大铁柜里,装进特制的柴火灶加盐煮上一个半小时。起锅后,还要用千斤顶压扁鲜笋,同时也挤去了大部分水分,这样有利于去除涩味。接着,又要把石笋有序地排放在一层层的烘箱里,用适当的温度烘上九个小时。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才是那色泽青黄、略带清香的石笋干。

村民还告诉我,石笋干的长短也是有规格的,小于20公分的不要,大于25公分的也不要。否则,不是太老,就是太嫩。一根根拔,一根根煮,一根根包装,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这一个月,总是天坪人最忙碌的时候。拔笋,剥笋,烘制笋干,一环紧扣一环,马虎不得。

从2005年开始,政府帮村里人成立了石笋干销售合作社。这一举措,不仅帮石笋打响了品牌,也打开了销路。从此,石笋干也成了天坪人主要的经济收入。“有些时候还不够卖呢!”好几个村民都喜滋滋地说道。

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回味着石笋菜肴的味道,回味着和村民愉快的交谈。我再也不敢小看这石笋了。因为它呼吸的是高山的空气,吮吸的是高山的露水,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品质!石笋干,是天坪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天坪人不屈于生活的象征!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