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云的宋村(外一篇)
发布时间:2023-08-11 09:51:31

余昌顺

我觉得要深刻地认识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是深刻地认识那里的人,有一个或几个那里的人与自己产生深刻的联系。可惜我与宋村缺少这样的纽带,没有他(她)成为我认识宋村的钥匙。因为宋村与我的家乡相距有点远,所以既没有同学又没有亲戚,至今也没有土生土长的宋村哥们,这是我的遗憾。好在后来我对宋村的山水并不陌生,至少我曾经认真地打量过,并一直未停止打量。

如果被问到用什么来概括宋村最为合适,我可能十有八九会想到两个字:山水。“山水宋村”所表述的既是地理形态也是人文形态。可是淳安几乎每个乡镇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概括,淳安本身也是“山水淳安”,那么“山水宋村”之于“山水淳安”又有什么不同呢?除了用“山水”还能找到更合适的词吗?

宋村之于我是在听说很久很久以后才认识的,耳闻中的宋村如果以传统农业为参照,其实不是一个让人溢美的地方:山势陡峭、土地稀有。真正目睹她是在1999年初秋,那是我扛摄像机的第二年。水利部门要拍摄一部反映水电开发的片子,要去云源港流域拍梯级电站。

那时从宋村乡政府所在地史里村到王阜有一条窄窄的泥砂路,破旧的吉普车载着我们溯源而上。一路颠簸摇晃,一路尘土飞扬。这种较为艰辛的路途,多多少少影响了我对宋村沿途的观赏。但是由于是第一次进入宋村,我还是被这里的地理元素所吸引。这里的山乡与我的山乡体验不敢说是完全不同,至少可以说有着较大的差异。

放在县域范围内,这是一条大溪。按理造物主应该更为慷慨一点,给有这样规模的溪两岸多一点从容的空间。可是没有,我们无法揣摩造物主的意图:是给人制造更大的考验还是给山与水更为亲密的互相塑造?两边高山绵延耸立,一条大溪填满了山谷,随山势蜿蜒南去。大溪把村庄逼到了山麓为数不多的轻缓坡地,所以,零星的村庄就镶嵌在山与溪的缝隙中,与相对宽广的河床相比显得有点局促。溪里是数不胜数的巨大石块,已经被水冲洗得光润无棱,形态各异地密布在河床间,使这溪流富有了节奏与形状。如果在丰水期,水填满河床,淹没或半淹没那些大小不一的石块,又会制造出怎样的韵律与形态?我至今还没有机会欣赏到洪流滚滚中的云源港。

廿五里青山更是这条流域的经典地段:高山峡谷。在淳安一个流域中二十五里没有村庄也没有耕地的地段是绝无仅有的。溪与山之间没有任何过渡,除了山就是溪,使山与水有了紧密无间的衔接。似乎整个流域就是一个大型渠道,两岸青山是渠道的两壁。公路也是凿山成形。我在峡谷的深处停车观望,抬头看头顶的山与山巅之上的蓝天白云,并把它们摄入镜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山显得更为巍峨,飘动的白云使山也有了行走的错觉。

从那以后,我在这条流域走过了无数次,也打量了无数次。每一次打量都是一次欣赏与认知的深化。比如村庄,换个角度看就不是局促,而是点缀,依山临溪,错落有致。山水为它们提供依偎之所,它们为青山绿水增添了色彩与趣味。如果我们不深陷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对少地的宋村就会得出别样的结论。那些不能耕种的要素都可以变成“有用”的东西,成为景而被褒扬。白云溪漂流就是这么一种对宋村农耕要素之外资源的有力拓展。我生平第一次漂流就是在白云溪上。坐在橡皮筏上,顺流而下,时而轻缓,时而急骤;穿行在巨大的石块中,透过宽广的河床看两岸,如同从鱼的视角在审视,青山与村庄有了不同的风韵。这漂流便成了纵情于山水间的特殊方式。

白云溪在哪?其实它就是云源港在宋村段的另一种称谓。为何叫白云溪,不得而知。我想,这溪流的名字中含有云字,肯定不会是这里的先人随意之诌。与云挨得最近的是山峰,而这里山峰众多,高耸入云。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形又让这里的山峰与云雾相伴,云霭缭绕使这里的物产的品质超凡脱俗,比如茶叶。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村是在云造化下的产物。

云源港日夜流淌,白云溪润泽宋村;云是水的故乡,山高水又长。

高远的金紫尖

金紫尖也位于离云最近的地方,神秘地伫立在那遥远的山巅。2012年11月3日,三百多人从宋村的青山口村出发,向着金紫尖而去。我想这可能是宋村这一山脉自诞生至今迎来人最多的一天,为何有那么多人一道前往?又为何选择了这一条路线?

游山玩水,陶然于山水之间固然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是也只有以游玩的心态来看待时才是乐事。从体力上来说,登山永远是给自己找罪受。在农业时代,住在山里的人们每天都在登山。山是他们劳作的场所,山的不平与陡峭永远是农业的障碍,是自然施于人的压力。他们每天登山是迫于生计,是劳作。所以,如果站在农业文明的立场看我们这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伍,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

谁说不是吃饱了撑的呢?自从人类走出了森林,便走上了一条与自然背道而驰的不归路。特别是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时代后,与自然便渐行渐远了。生命赋予我们“动”的功能在不断衰退,四肢也出现了令人忧心忡忡的退化趋势。仅从这点来说,登山的意义就不一般。吃饱了撑着,需要登山。

当然登山还有更为体面的意义。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1.挑战自我。这是找罪受的另一说法,也是所谓提升正能量的较为有说服力的一点。

2.征服自然。与前一点有相似之处,征服是人性中的一大欲望,当然在征服自然中不仅满足了欲望,而且收获了“磨炼意志,提升价值”等战利品。

3.俯瞰万物。人类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高处对我们来说永远是陌生的。在没有飞机之前,我们人类欲到达高处,实现“俯视众生”的愿望,唯一的通道就是登上山巅。“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既是一种自我骄傲,也是一种观景,看到了在低处永远看不到的风光。

……

除以上几点之外,其实我觉得登山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那天在攀登的过程中的偶感。那便是登山时,有一个“前方是什么”的问题,始终在引诱着你。当时我发了一条微博:宋村乡举办的“探游金紫尖”登山节,开辟了一条登金紫尖的新通道。由青山口登金紫尖,景点多,跨流域多,前面永远有“不知”的诱惑,登山的乐趣很大一点来自对“前途”的探究。华山王跟了一句:要知前途事,须得亲身至。

从宋村青山口登金紫尖,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有着无数的“前方是什么”的“不知”在等着我们。一出发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两百多米的垂直高度,让一半以上的人都气喘如牛。可是再走不远就可以翻越一个山岗了,所以在“观硖坡”简单歇一会儿又出发了。到达“高壶口”后,在凉亭里散热的同时往前遥望,“高坑源”一览无余。“高坑源”后面是什么呢?面前这一段相对平缓的路,又增添了你的信心。穿过“高坑源”又跃上一层,便到了“太师椅”,这里有飘香的火烘玉米馃在等着你。虽然有点疲惫,但待你补充能量后,“太师椅后面是什么”又在诱惑着你,让你不断向前。从“太师椅”之后的“朱见亭”到“紫竹峰”有十个景点,都各有特色。当你到达“紫竹峰”时,再往前看,“金紫尖”仍在遥远的前方,隐隐约约,似有一层薄纱遮掩。考虑到同行大多数都不是专业驴友,这次登山的终点安排在紫竹峰。看是一个遗憾,其实不然,“金紫尖”存在的意义就是给无数登山者立一个标杆,使登山者有了一个方向与目标,成为不断向前的动力或叫诱惑力。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可能我们还到不了紫竹峰,更何况过程永远大于目的。

登金紫尖如此,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