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汾口湖洞塘探古
发布时间:2023-08-17 11:33:45

余书旗

五年前的夏天,汾口湖德塘整治工程拉开序幕,整治之后的湖德塘碧波荡漾、荷花摇曳、曲桥楼榭相辉映,俨然一处胜景。其实,历史上的湖洞塘曾经是汾口的风景名胜之一,只不过彼时不叫湖德塘,而叫湖洞塘。

何为湖洞塘?民国十九年《遂安县志》中就有乡贤郑良所作的阐释:“县北四十里,群山环绕,汇众流于其中以为塘,烟津浩淼,有似于湖,而幽邃又类洞壑,故以湖洞名。”

湖洞塘曾经繁华过,也曾经衰败过。由于新安江水库的建成,库区移民的到来让这荒郊野坡有了街道、医院、商店和机关,这里从此成为汾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人多了,对原生态又是一种挑战,人口的集聚使湖洞塘周边的环境一天天恶化。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汾口镇政府适时规划,启动整治工程,再现了湖洞塘涟漪微澜、红花绿叶、鹭飞鱼跃的胜景。

湖洞塘的景致之所以养眼,除了青山绿水,湖心的那座小岛是一处精致的点缀。

岛上有一座飞檐斗拱的状元亭,亭侧有一座谜一样的古墓,古墓主人的身份扑朔迷离,但众口一词的信息是,古墓主人的身份显赫,是郭村方宅(现姜家镇银峰村)人氏,而湖洞塘村的祖先是专为守墓而从方宅来此定住的。真的是这样吗?郭村方宅离汾口湖洞塘相距40多华里,这里又怎会有方宅人的墓葬呢?

树有根,水有源。这话还得从银峰村的《银峰方氏宗谱》记载说起,根据宗谱记载以及《本邑教谕泰二公偕配汪孺人墓志铭》等资料的佐证、推断,湖洞塘湖心岛上这座神秘古墓的主人,便是银峰方通(方宇春)夫妇。

从詹理撰写的墓志铭中,可以对方通的生平窥其一二。方通是个对父母恭顺而处事又非常谨慎的人,生活力求俭朴克制,乡邻如有难处,一定会给予帮助。原配姚氏,婚后未几年便病逝,继娶汪氏,但夫妻不曾生育,后来方通姑母的孙子汪天与过继给方通为子,之后孙曾繁衍,人文蔚起。后方通夫妇合葬于十二都湖洞塘,就是风水先生所说的“金锅煮茧形”之地,并在西南方向立了碑石。

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

汾口镇谢墩村离湖洞塘近在咫尺,谢墩村自古在这湖洞塘也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在古代湖洞塘并不属于某一个村独有,除谢墩村外,附近的郑姓和余姓都有产业在这里,或是湖塘水面占一份子,或是在塘边置有农田桑地。据当地传说,当时“金锅煮茧”这块风水宝地的主人是谢墩村余氏。余氏女儿定夫家为姜家银峰村方氏,余氏将湖洞塘“金锅煮茧”这块风水宝地当嫁妆送给了女儿从此以后,这湖洞塘湖心岛上“金锅煮茧”这一风水宝地,便名正言顺地成了银峰方氏的产业。

这则汾口湖洞塘方氏世代相传的传说,虽没见有文字记载,但在古代拿土地山林当女儿的嫁妆是常有的事。大概也是因此传说,当地人代代相传着另一个信息——塘边居住的湖洞塘村方氏,是当年银峰方氏为照看方通墓而迁来的。果真如此吗?

据《银峰方宅宗谱》记载,湖洞塘这一支方氏属端坡方氏迁入始祖安公七世孙康公之后裔。又据民国三年修纂的《端坡方氏湖峰族谱序》记载:“十五世孙应泰公迁本邑城东,至闻义公迁十七都豹石湖峰下,引璋、引琅兄弟迁十二都湖洞塘。”那么,引璋、引琅这两兄弟是什么时候从十七都豹石湖峰(在龙川湾那里,已没入水中)迁到汾口湖洞塘的呢?

走访现居住在湖洞塘村的方引璋嫡亲后裔时,他们根据宗谱推测应该是在清嘉庆十三年左右。据记载“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这一年引璋50岁,已是知命之年。长子锡芳,生于嘉庆丁巳(1797)二月九日,已虚12岁;次子锡福,生于嘉庆癸亥(1803)九月二十日,也已6岁。引璋之弟引琅无嗣,以兄之长子锡芳承继。是年,引璋、引琅兄弟拖家携口,举家迁到汾口湖洞塘边,卜基而居,后称湖洞塘村。”

而且湖心岛上那座方通和孺人的墓碑碑文上有“大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孟冬月重整”等字样,宗谱记载、推测的时间与引璋、引琅兄弟卜居湖洞塘同属一时,这绝非偶然。如此算来,引璋、引琅兄弟卜居湖洞塘至今已两百多年了。

了解了这段历史,对民间一直以来关于湖洞塘方氏的先祖是为守方通之墓而来此居住的传说有了新的认识。引璋、引琅兄弟卜居湖洞塘村,虽然与为守墓而居于此之说没有必然的关联,但汾口湖洞塘与姜家银峰方氏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渊源却是事实。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