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左口的右边(节选)
发布时间:2023-11-03 08:28:16

余昌顺

三百二十九人的左口自然村,是当今左口行政村人口的五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是两个乡:左口乡与瑶村乡;随后是左口乡与桥西乡。后来千岛湖形成又逢人民公社,左口乡与桥西乡部分未被淹没的村合并成立了左口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也从左口搬到了显后。到了2006年,原光昌乡的五个村并入,乡政府又从显后搬到桥西村龙坑坞自然村。乡域在不断变化,乡政府所在地在不断变更,但左口这个名称一直岿然。左口是自然村名,也是行政村名,还是乡名,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很让人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早先的左口乡,左口村确实处在相对中心的位置,恰恰处在左右两源交汇后的下方。关于“左口”这一名称的由来,《淳安县地名志》上是这样说的:村址于十八都左右两源汇合处左边,故称左口。左口不仅只有左边,它还有广阔的右边,那就从右边说起吧。

三个龙源那边排

从西南往东北,龙源、雄龙源、雌龙源并排开来,水流从西北往东南,三条源像一队战士坚守着这片土地。用雌雄来做地名,极为少见,一个物态的地域给了一个动物性别的名称,显示着这方人的特别。

我们从东边这条雌龙源说起。这条源全长十六公里,是三条源中最长的,目前有两个行政村:雌龙源与石岭后。石岭后姑且不说,光雌龙源村就够庞杂了。据不完全计,在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十五个自然村。这个村基本上占据着这条源,它的范围像过去的一个小乡,一个村住的人说同村不如说同源更为合理。

雌龙源的源头其实是分两个源的,从西边过来还有一个源,那个源里还有一个村,黑岭坞底,村庄在两溪交汇处附近。一个叫“脚”,一个叫“底”,恰恰能说明这里是源头地带。感觉里岭脚处在正源,而黑岭坞底处在偏源。在村里往西看,小源深深,远处的山岭也不算高。这往西走觉得能走到雄龙源或者龙源,但其实不然,而是更西边的十八都源的方家。为什么是这样呢,是因为雌龙源比其它两个龙源更深更远,它的源头尾部搭不上另两个龙源尾部,另两个矮了,够不到。

奎星桥,是雄龙源的水流进千岛湖的水口,这村庄由两个小村搬迁过来,一个叫小查坞,一个叫百尖头。小查坞属于龙源庄,百尖头属于塘边。两个小村形成混居的状态,但仍各自分属原先的行政村管辖。现在的奎星桥村依山面湖,风光十分了得,真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

上平下陡的雄龙源,孕育出这里的村庄特点。百尖头是典型的代表,它基本上是坐落在一屏山的山顶了。百尖头海拔五百五十米,站在那里极目远望,一座座山头耸立远方,像竹笋,像塔林。在这些众多的山头中,靠近雌龙源方向的山更为陡峭,更为星罗棋布。无数的山尖,差不多在同一水平线上,如一支千军万马的队伍。

奎星桥村里还掺杂着小查坞搬下来的村民,小查坞是龙源这条源里的小山村,它其实处在龙源的一个支源里,在下龙源与龙源溪交汇。但这个小山村的出入主道是在龙源村,翻座山四五里路。重点要说的,不是小查坞,而是这个龙源村。整个龙源庄村有九个自然村,占地十八点四平方公里。过去叫龙源,后来避讳县内的同名村,加了个庄字,叫龙源庄。龙源是龙源庄村的一个中心村。

三座名山三角立

天堂山、蔗山、金紫尖,这三座山,其中两座在“左口的右边”。三座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山上都有一处有一点名气的寺庙。有一个特征:名山必有名寺。是山吸引着寺,还是寺助推着山更扬名?可能都是吧。凡名山大川,都有叫得响的寺庙盘踞。这三座山中,除金紫尖的自然禀赋相对出众外,另外两座并没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没有规模上的庞大现象。

天堂山,处在龙源口子右边的这座山,海拔七百余米,从05省道方向看,或是从光昌边看都是一座基座庞大、四平八稳的山。没有突兀高耸的山峰,没有嶙峋怪石,甚至山上的树,也没有那么高大,很少见得到参天大树,也缺少淳安比比皆是的马尾松与杉木。

天堂山的南边不远处就是蔗山,蔗山的海拔略高于天堂山,有七百八十米。但蔗山不是海拔出名,从地理角度说,它是许多水系的源头,《光绪淳安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分八面,水注十派。昔人植蔗于此,中有宋齐邱读书石室。一座山有十条山涧小溪的源头,可见这山的不一般,长得怎么样才有这样的形状:山分八面,水注十派。有十条水源的地方,自然是一个丰灵之地。这座山在丰坪的北边,瑶村的东边。它流经丰坪,只是一条细细的涧水,在枯水期几乎看不见,因为丰坪是一个高山台地,不太可能有丰盈之水。

瑶村可能与蔗山联系得更为紧密,这种紧密是与蔗山之间的人文关系。蔗山山顶曾经有个庵,叫白云庵,那庵堂是自然形成的,古人后将其改建成庙,古人也在此读书。石室,庙堂,读书;也有可能是石室,读书,庙堂。神奇的是,石寺庙边上还有一株金、银同体的桂树,桂树边上还有一个井。多少年过去了,山顶的庙宇早已无人,沉于沉寂。桂树仍枝繁,井水仍清盈。

金紫尖是淳安的传奇之山,前几年县内外人趋之若鹜,人们对它的熟悉可能超越其它地方。《光绪淳安县志》中的记载文字比天堂山与蔗山都多,还附诗两句:在县北八十里,高二千丈,中峰圆石耸峭,光莹无草木,其旁两峰若俯,每旭日照灼则金紫闪烁,其色不可捉搦。上有九泷瀑布。洪震老诗:白波九道汩流雪,青玉双峰长拄天。古人的计量与今有别,在此文中,说高二千丈,准确地说应是海拔一千四百五十一米,在我县名列第四。关于金紫尖,古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因为多有去过,不必赘言。我只想加一句,这山的山岗与王阜交界的地方像薄薄的一堵墙,走在上面往两边看都很吓人,就是这墙把金紫尖这边的人围住了。所以,在金紫尖山麓,就有点尽头之感,也有安全之感。当然再高的山也挡不住驴友的好奇与意志,金紫尖也因此成了驴友的目的地。此地有雾凇,有猕猴,有蛙蛙鱼,有风景,驴友自然愿追逐。

边界有三面

金紫尖再往北,是左口右源的源头。源头翻过桐木岭,就是王阜的郑中。在桐木岭脚有个独一无二的村,桐木岭村。这个村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特区”,一村两乡管辖。这边是左口的方家,那边是王阜的郑中。两边管的户数差不多,各二十来户,七八十口人。两边的户头插花住,完全是一个村的样态。

桐木岭边的挡柱尖有一千一百多米,桐木岭也有八九百米高。因为高,这条岭对两边的山民来说,最大的记忆是冷。桐木岭的老鹰尖上,也就是岭顶,有个雪洞,让大家记忆深刻。这个雪洞,像堡垒、似工事,洞内由过了凿的青石板铺就。顶部是层层叠加的石头,四周是厚厚的青石,除了一个拱形小门外没有任何窗户,所以,人们叫它:雪洞。其实雪洞承担的是亭子的功能,供来往行人休息歇脚,毕竟有二十五里路程。

桐木岭只是方家的一个小小自然村,真正的方家与它相距十几里路。蜜蜂尖处在方家与桐木岭之间的一个叫竹坑坞的地方。我们只到了蜜蜂尖的山脚,在山脚望山尖,此山像从另一座山上长出来一样,直插云霄,如同一支竹笋,也如同一只倒立的蜂。

黑坑坞是从东往西的一条坞,还有个小地名叫黑岭脚,与雌龙源的黑岭坞底东西对应。在左源的口子,有着狮象守门的淳安经典地理特点,同时在这个“门”内还有一个母猪下槽的山形。这些山形都在告诉人们这方地理的大祥大吉。就是因为有这个左源与右源交汇处,有无限复杂的口子,才有“左口”这个称谓。

在这文章快要结尾的时候,聚焦到左口行政村。现在的左口村由九个自然村组成,在这九个村中,我对九龙这个小流域特别感兴趣。九龙村是这条源里稍宽的地方,村口很紧,有狮象把门之说,山间水田最多的是官田村……

我数了数,左口与七个乡镇交界,是我县交界乡镇最多的乡了。交界之地往往不仅是彼此两面,一定有无形的一面,隐藏其间,待我们去寻找。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