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无规山势铸屏门(节选)
发布时间:2023-11-10 08:52:25


屏门乡供图

  余昌顺

  打开地图,屏门的形状什么都不像,南北偏长,略向西倾斜,如果一定要比作什么,我只能说似一张梧桐树叶撕去了一半的样子。在这一百六十三平方千米的地域内,有着密密麻麻的用绿色线条所标记的溪流,我数了数有四十余条之多。它们没有规则,有南往北,有东到西,有西到东,最终走向还是西北至东南,这也是圭川溪的最终走向。这些形色各异、无规无则的溪流,除两条小的流向域外,其余都流向了圭川溪。那两条是域外溪的源头,一条是瑶山云溪的源头,一条是临安大明山溪的源头。那条由南往北的千亩田溪,在进入大明山时,形成了一个壮观美丽的瀑布,大明山的景观从千亩田消失处开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地理奇观:一种是江南高山湿地,一种是奇松怪石。

  这两类景观,尤其是像千亩田那样的高山草甸在江南绝对是非常特别的,是不遵守江南山势规矩的一种地理景观。这可能是最大的无规则,大概它是对这方地理特点的一个解释,一个活案例。圭川流域的地理特色,就是这样无规无则,像一头向往自由的巨兽又被围在一定的空间里,压缩成高山流水,那当然也是对无拘无束的向往。

  千亩田与高山流水

  千亩田对百姓是极具诱惑的土地空间,一千零五十亩的地方,偌大的一处平地,对缺田少地的屏门人来说,这是童话般的存在,怪不得一次次尝试上去开垦农耕。但它的独特地理根本不适合农耕。首先是它的海拔,有一千三百多米,最高处达一千四百余米,这样高的海拔基本不适宜粮食作物生长,不适宜一般蔬菜生长。气候条件也严酷,冬天一般比山下要低五至六度。其次是地理位置,它是重重山峦相互挤搡累积之地,离任何一个出口都遥远又艰辛,是好多小流域的源头。它离隐将有四十里路,离瑶山的天坪也小四十里,离临安的大明山要近很多,但那是处陡峭嶙峋之地,很不方便;离天坪老庵基自然村,虽无那么远,但那也得走三十里山岗,况且老庵基本身也那么偏远。所以,千百年来,千亩田与隐将联系最为紧密,但隐将去千亩田要跨三个水系,绕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才能到达。

  零点七平方千米,如此大的空间,让人叹为观止。不是单纯因为大,还因为奇特,在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山上,在这一带缺少田地的地方有这么一块平地,肯定是造物主的神来之笔。这是一处神奇的高山草甸,在这个群山绵亘不绝的地理空间,有着这样一块与江南地貌完全相反的地方,与屏门的山势完全相反的地方,与山相反的小于十五度的地方。这种相反造就了地理奇观。

  人处其中,一眼望去,有着北方草原的辽阔,让人一下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苍茫之感。在草甸上在湿地旁有席草、萱草、菖蒲、茭白等植物,在周围还有无数的小竹子。这些植物包围着一条小溪与湿地,小溪积聚了千亩田这方面积的雨水。但这不多的雨水形成了沼泽湿地,因为小溪的出口是一域石头,高高垄起,像人工筑的坝,使水涵养在里面,形成了湿地地貌。这方小水其实是一个独立的水系,因为再往前流就是一个高高的悬崖瀑布,足有四十米高。这悬崖割断了水生动物的上下联系,千亩田的水成了独立的水。在这方水中有一种鱼很特别,叫竹叶鱼,形如竹叶,在这方水域游着。

  千亩田只是屏门东北一角,是很小的偏隅,只占全乡面积的百分之零点四三。更多的屏门与千亩田恰恰相反,这是由山组成的世界,真正的屏门,是山成堆、山挤山、山叠山的屏门,淳安没有不山的地方,但屏门的山有其特别之处,那便是山多,山陡,山高,山在打架,山在纠缠。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规律,那便是没有规律,既不奇形怪状也不平庸稀常。每座山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在屏门几条源里穿梭,会觉得是:十里峡谷百里味。

  金屏峡谷与村村相锁

  金屏峡谷是乡里打出来的名称。金是金陵,屏是屏前,意为从金陵到屏前这段较为原始的峡谷瀑布群、山涧溪流。水从高处而下,在茂密的阔叶林中,发出各种偶似千军万马偶似嘈杂闹市偶似轻轻耳语的声音,在一个谧静的空间突然一声唿哨,难以判断是林间的寂静还是山涧泉水的欢腾。金屏峡谷在这个区域成了一个秘境,似乎上过锁,被山锁住,在屏前村的后面。

  屏前村过去就是一个双重相扣的好村基,村口有两重四道东西走向的垄岗,外面一道相对松宽点,两垄山从东西两向绵延而来。在现在村庄的后面约一里处,是屏前村的老村基。老村基的正对面,有座山像一屏峰,这一“屏峰”是村里的特有标志,村庄在这屏峰前,所以叫屏前。

  与这命名由来类似的村庄就是“屏门”,这既是村庄名又是乡名。五百多人口的屏门以王氏为主,据《王氏宗谱》记载:此村有峰耸列东南面水口,顶平而四方,高而且正,系全境之壁障。文人赖毓秀名其曰“屏山”。不知何因,民国二十年(1931)将“屏山”改为“屏门”。我觉得这一改十分生动,这里是一扇门,整个屏门就是门里之地了,把屏门一乡的隐蔽特点都概括进去了,全乡除将坑外都在这“门里”。而这些小山村大凡都有相锁的情况。

  从屏门门外的将坑跳到最源头的隐将。这里有八个自然村,整个流域就如同一个相对独立的版块,因为从秋源通往隐将的七公里路,大凡是峡谷,最窄处两山高耸,看上去似乎相向倾斜,人走其间,好像在一个墙很高的弄堂里打转。隐将周边几个小村都有“隐”的特点,像年川、三峰、黄家庄等,在大山里找它们好比面对一丛庞大的麦冬,掰开密密的叶子找到绿色的籽,颇费一番周折。相锁得最有意思的村庄是潭上,村庄空间不算大,在一座半圆形的山麓,村庄沿山麓分布呈半圆形。本来村庄很是显眼,偏偏在半圆的圆心处平生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小山,这山把村庄的主要部分给挡了,使村庄出现了隐约之感,似乎提升了品质,增添了厚度。

  胡坑岭与路过屏门

  过去近半个世纪,齐坑还有一个地理优势,那就是刚好地处云岭脚。云岭是条又高又长的盘山公路,它跨越山脉连接流域。从威坪过王阜,再翻云岭到临岐、文昌甚至到杭州这么走,齐坑成了一个节点。今春这条去王阜的公路重新开通了,爬岭改为穿山,因处在更好的位置,胡坑成了一个节点,更准确地说,是回到了节点。在过去不通公路的漫长岁月里,胡坑岭曾是两边交往的主要通道。这样一来,齐坑冷清了许多。更让齐坑遭受冷遇的是,齐坑东北方向的高铁,从大山的地心穿过,连露出地表让齐坑一瞥的机会都不给。

  高铁在屏门境内还是有露出地表的,最明显两段在佛岭后和堪头的村口。堪头的村头有一个新颖的牌楼,现在牌楼的前上方,是高高的高铁大桥。佛岭后和堪头是相邻的村,不过佛岭后独处一源,这条源叫儒山源。儒山源是条由南往北的源,跟屏门大多水的走向相反。

  佛岭后村是儒山源这一带七八个村的中心村,处在儒山源与胡坑支流的交汇处。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两水交汇切成三块,这三块里刚好有三座山,这三座山恰恰是沿顺时针方向弯曲,感觉像风扇的三个叶子。三水也依山势曲成相同的样态。从东北方向绵延而来的那垄山有长长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围墙,把村庄给半围住了。所以从前进村,都要过这个岭,这个岭叫佛岭。为何叫佛岭,因岭下有一庙,庙内供有一尊菩萨。

  与儒山源垂直的一条小源叫胡坑源,是儒山源里的一条小支流,里面有一村叫胡坑。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村,而是胡坑岭。在这条小小源里,有着一条大大的岭。大不是因为它高,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它不算高也不算远,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主道,成了成千上万人用脚步丈量的一条岭,身影与脚步声响动了几百年。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王志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