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批苕片
发布时间:2024-01-16 11:26:56

余书旗

前几日,妻子向我说起“批苕片”的事,乍一听,我还真有点回不过神来,事隔这么多年了,咋突然想起了这个。

妻子口中的“批苕片”,指的是一种用番薯加工的食品。汾口方言不称番薯为番薯,有叫“饭锤”的,这倒也形似,一个个像锤子似的。从狮城那边移民过来的人则叫番薯为“饭食”,这也有道理,番薯本来就可以当饭吃的;还有叫苕的,比如我们村里。称番薯为苕也不是没有来头的,四川和湖北的有些地区就是这么称呼的。

以前,我们这里苕的吃法大多是整块焖煮,或切块和撩饭过后的粥汤一起做苕粥。曾经艰苦的年代,苕和玉米肩负重任,为解决温饱问题立下过汗马功劳。用苕加工制作的食品有很多,比如说苕粉、苕粉丝、苕干、苕粒、苕丝、苕糖、苕片等。这些用苕加工制作的大多数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但苕片就另说了。所谓的苕片,是把生苕切片蒸熟后,通过一系列的工序,然后制作成一种零食,妻子向我提起的正是这个。

比起苕干苕粒的加工制作,苕片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了一点,蒸煮、搅拌、成形、晾晒、切片、又晾晒,缺一不可。

妻子挑了一个好天气,一大早就把苕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入蒸屉,等灶膛里的柴火烧旺起来后,苕特有的浓香味慢慢地从锅盖的缝隙里飘溢出来。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的样子,妻子掀开锅盖,火中取栗般地用手指一点:“嗯,蛮软了。”她提起蒸屉,把冒着热气的苕倒入大饭盆里,撒入适量的黑芝麻,用大锅铲慢慢揉了起来,要揉透揉匀、揉得绵软才有韧劲,揉好了,端到顶楼阳台的太阳底下。

因为多年没有干这个活了,所以今年妻子提出“批苕片”时,我便临时又做了一个模具。所谓的模具,就是用一块比乒乓球拍稍大点的木板,四周钉上高出木板三毫米左右的木条,外加一个“批”用来抹平。“批”可以用木板制作,也可以直接用干净的抹泥刀操作。

在冬季温暖的阳光下,妻子早已把挑拣得干干净净的稻草铺平,又把两块纱布浸湿拧干备用,面前的一大盆苕糊还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在阳光下弥漫开来。

我搬个小凳子坐定,左手拿模具,右手握“批”,像泥水工抹墙一样,在模板上来来回回地把苕糊压实抹平。别看这活轻松简单,其实稍有不慎,苕糊便会起皱,或厚薄不匀。那这么薄薄粘粘的苕糊怎么倒出来呢?这得有窍门,把那块用水浸湿拧干的纱布先垫在模板里就不难倒出来了。

刚从模板里倒出来的半成品又薄又软,在哪里晾晒呢?要是直接倒在竹匾里,一不小心便被粘住了,剜也剜不起来。农村人就地取材,用稻草垫底是最好的晾晒方法,既不粘,又通风透气、容易干燥。但如今收割机割稻子,稻草被直接粉碎了,这整根的稻草也成了稀罕物。还好,村里还有一家手工割稻的,向他讨要了一把。妻子爱干净,那一把稻草拣了又拣,挑了又挑,晒了又晒,算得上是草中精品了。

妻子小心翼翼地把半成品薄片摊在稻草上,渐渐地,我这边盆子见底了,那边稻草垫子上也铺满了。这几天天气真好,这原本上不了手的薄片渐渐地晒结实了,可以切片了。切片是个细活,切大块切小块虽说是靠眼力毛估估,但也不能相差太多,大小不均匀,一来不好看,二来炒制时受热不匀影响口感。

晾晒算是最后一道工序了,这道工序最考验人的耐力,要把那成百上千的薄片一片一片均匀地摊在竹匾里,没点耐心还真做不好。

自己做的零食,原材料就只有红苕和黑芝麻,没有任何添加,是名副其实的放心食品。妻子把晒干的苕片收进坛子里,待孩子都回家过年时,再拿出来炒。

我塞了一片到嘴里,还真有韧劲,且略有甜味,虽然没有炒过的香脆感,但这原始的味道,立刻唤醒了我味蕾深处那久违的记忆。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