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儒宗”承乾公轶事
发布时间:2024-03-21 09:31:30

余书旗

很小的时候,就常从老辈人的口中听到“承乾公”这个称呼,用如雷贯耳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祖父与父亲那辈人,如果要夸奖谁聪明,便会说:“不错不错,脑筋好,像是承乾公的后代。”这是一种很高的评价,能得到这种评价的人不多。

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承乾公”是谁,猜想这一定是个很有知识、很不简单的人。长大了才知道,这“承乾公”的确是个不简单的人,他学识渊博,是闻名遐迩的“儒宗”。民国《遂安县志》(儒林篇)载有其行述:余承乾,字载若,号屏山,宋祁人。性季谨,尝脱亲于难,沉酣典籍,蔚为儒宗,其学一归于主敬,不欺暗室,砥节励行。馆郑氏尹山,多所成就。开化杨进士廷琚,盐道宏俊,皆出其门。晚以明经授教职,辞不赴,键户著书,尤精于易,年八十。门下郑培德梓其《屏山遗集》。

余承乾是个孝子。康熙甲寅年(公元1674年),爆发了三藩之乱。三藩之乱给余承乾的家乡带来灭顶之灾,房屋全毁,大批难民流离失所,余承乾与家人也因此举家避难于他乡。危难之时,又逢其父重病在身,虽食不果腹,但他仍然赤脚到处乞讨借钱为父治病,并亲奉汤药。他的孝行,引起了社会上普遍的赞扬。为了筹措为父亲治病的资费,他到处做雇工,用做雇工所得的微薄收入供养父亲,但其父久病,回天无力,不久病故。

清王朝平乱以后,余承乾才回到家乡。他的胞弟承享已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病逝,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十岁,小的四岁,由弟媳郑氏抚养,生活极其艰辛,他便担起了抚孤的大义。

余承乾在国子监学习四年,学成后在籍候选儒学教谕,这虽是一份不错的缺分,但他并无赴任,而选择了绛帐授徒。先生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佼佼者,有开化杨广文廷瑶、杨廷瑶之子盐道杨宏俊、杨进士廷琚、被载入遂安县志的十二都人郑培德等。

余承乾爱交贤达,如遂之名士方象瑛、毛际可、方儒林等,皆为先生之文学好友,《明经余屏山先生传》有记:“先生悃款朴诚,弥自刻苦,而江浙之贤豪举延颈而愿交矣。当时是,余明经联翩方明经儒林、毛进士际可,皆文学老师,连床话旧,必推先生之质行为诸儒首。”

余承乾的学识与人品是被广泛公认的,清康熙遂安知县何伟就对先生大为赞赏。何伟曾任遂安知县十六年,他初到遂安上任考核士子的学业时,先生就被选拔为优等生。戊寅秋(公元1698年),何知县赴吏部述职,先生送了一首新作的诗给他,并请何知县给族谱作序,何知县答应了,因为何知县对宋祁村印象很好,他任遂安知县十余年,每次到宋祁,余族都要再三挽留,端水倒茶,十分热情;而最让他佩服的是,这十余年间,宋祁竟没有一次民间纠纷需县衙处置。何知县对先生的印象也很好,他下乡时曾五次到过先生的家,而先生一次也没有借这个理由去过公庭和何知县的私宅,其人品可见一斑。

古人言:“子欲为事,先为人圣。”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承乾公不但学富五车,人品更是出类拔萃,这样的人,是注定会流芳百世的。



千岛湖新闻网编辑:邹楚环 徐翠云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