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余淑芳
途经浪川,正是春末夏初时节,车窗外的田野里,一面是正在成熟的油菜和锋芒毕露的麦子,一面是耕耘平整准备播种的水田。
几只素雅的白鹭或优雅地在水田里踩着舞步,或亭亭玉立在田埂上,时而望望水中的倩影,时而用细长的喙啄啄身上雪白的衣裳,时而抬头瞅一眼如黛的远山和天空。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车辆丝毫打搅不了它们的闲情逸趣。
我对水田是有深刻印象的。以致于脑海里能随时浮现许多画面。这当中不只是儿时学插秧坐不惯独脚凳,跌进水田裹一身烂泥的狼狈;也不只是割稻中途在田沟洗完手,被附着在手指上的蚂蝗吓得哇哇鬼哭的窘态;也有夜半三更陪着母亲扒渠引水,灌溉水稻的惊险;更有跟随学生月夜去水田抓黄鳝的难忘经历。
说是学生,其实那时我们都只有十几岁,年龄差也就六七岁。当时师范学校刚毕业,我们两位女生被分配在完小任教。学校在村边,围墙外就是一大片水田。夏夜,常常是青蛙的歌声和着虫鸣伴我们入眠的。
放学后,孩子们做完作业会来学校操场玩。几个高年级的孩子常常和我们玩在一起,彼此打成一片。旭日就是我班里的一位男生,那天就是他提议去田里抓黄鳝。
这可是平生第一次抓黄鳝啊,我激动得一塌糊涂,欢呼雀跃地跑回宿舍换上了长袖衬衫,穿上了高筒雨鞋,拿上了手电筒。旭日也回家拿来了水桶和钳子——一种带齿的铁钳,专门抓黄鳝泥鳅用的。
一行人出发啦!旭日仗着武器在手,自称看见蛇也不怕,自告奋勇打头阵,我们其他几位老师学生手拉手紧跟在后。田埂两边杂草丛生,被惊扰了的青蛙慌不择路,扑通扑通跳入水田。
忽然,旭日停住了脚步。“是有黄鳝了吗?”“你们看,这就是黄鳝的透气孔。”他指着田里泥土上的一处小孔,胸有成竹地说道。“你确定?”他二话不说,飞快地拿铁钳往孔旁的泥中一夹,一举。神了,钳子上,一条黄鳝正扭曲着身子在挣扎呢!
“放桶里!”我连忙把桶递过去,眼神里满满的佩服。旭日得意又腼腆地笑了。
我从不知道水田里还会有这么多的黄鳝。你看,它们有的大咧咧地趴在那,静静地享受夏夜的凉风;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躲在秧苗的身旁,悄悄玩起了捉迷藏;有的分外机警,只偷偷地探出个脑袋。可惜在我们的火眼金睛下,黄鳝们无一幸免。
那一晚,我们走了一条又一条田埂,找了一片又一片水田,抓了一条又一条黄鳝。那一晚,在旭日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勘察气孔,还知道了抓黄鳝的“快准狠”三字诀。那一晚,师生角色互换了,旭日成了我们的老师。
当他拎着水桶满载而归时,嘴角那如花的笑颜,一定是从心底里绽放开来的。
车窗外,一帧帧熟悉又亲切的田园风光图在眼前倏忽而逝,正如逝去的岁月。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日子是多么的逍遥自在。下了学的我们,就是一朵朵闲云,一只只野鹤,有大把的时间亲近自然,去田边,去溪头,去山中,摘草莓,摸螺蛳,采茶叶,拔细笋……这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样的闲适、畅快。
不纠结收成,让种子循自然之道,在泥土中生长,开花,尽享田园之趣,便是悟得了生命真谛。要相信,那一片水田里,该有的,都会茁壮生长。
步履匆匆的我们,适当的时候,请放慢脚步,投入自然的怀抱,让泥土的清香充斥你的胸腔。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王志仙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